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軍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提出開創“思想多元融合,專業協同驅動”的生動學習場景,從課程體系結構與軍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發,對課堂思政的教學內容組織、實施方法手段、思政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闡述如何將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以激勵學員學以致用,成為德才兼備的專業指揮人才。
關鍵詞:專業課程思政;思想多元融合;專業協同驅動;創新思想
0引言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課程為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產物[1]。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關系到軍事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向大局與全面發展。必須以聽黨指揮的正確政治方向為牽引;堅持為戰育才,德才兼備,確保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于黨的、可靠的指揮員手中;堅持打造曉戰名師,謀取大局利益,堅持一體化布局,不光要培養學員,更要拔高教員素質,形成高水平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內涵式發展,將高等教育融入智能化作戰體系,厚植發展基礎,將思政教育植入每名軍人的靈魂深處,增強發展活力,將愛教曉戰融入軍校教員的紅色基因,嚴師出高徒,強師無弱兵,共同開創“思想多元融合,專業協同驅動”教學相長的生動學習場景,為推動軍事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有益嘗試。應在教學過程中梳理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所承載的思想精華,將其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深入挖掘軍事政治思政因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效融合。要避免生搬硬套,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以致影響專業課的知識傳授與體系結構的完整講解。如此,方能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提供思想保障[2]。
1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絡是針對軍校信息化素養的計算機專業背景課,其特點是理論性和軍事應用性強,本課程的基本任務使學員除了解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理解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工作原理外,還要知曉互聯網技術的新發展,網絡安全、智能與網絡系統的關聯等相關內容。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普及“AI、云、網、群、端”相融合的全新作戰要素的戰場構建思維,將課程思政與網絡新技術在所學知識中娓娓道來,潛移默化影響學員的知識汲取與個人素質[3]。最終達到以下目標:①培養學員將理論與課程實踐相結合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②以網絡新技術快速發展和互聯網+在新時代軍事應用為例,培養學員網絡戰意識;③以目前網絡對社會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為警醒案例,強化學員網絡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目前,大部分學員成長在信息網絡時代,在網絡游戲、網絡借貸、虛擬現實等各種負面信息充斥的網絡環境下,容易受到各種價值觀的影響,在成長的路上缺乏正確甄別能力,很容易走上網絡歧途。一味地說教和壓制,很難幫助學員擺脫精神羈絆,如果能在專業課中適當融入一些思政元素,化抽象為具體,更具有說服力,既可以消除專業課的枯燥乏味,又能將信念理想樹立在專業技術中。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2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合的計算機
網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法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能找到課程知識點與思政育人的切入點,當課程知識點與思政育人精神點高度契合時,會產生同頻共振,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這樣的教育才是高等教育的靈魂所在[4]。針對軍事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內容知識點與課程思想的閃光點,筆者實施“以教學為關鍵、以育人為中心、以榜樣為動力、以打贏為目的”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將愛國教育厚植入計算機網絡的內容框架中,在知識結構的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意識滲透。
2.1通過專業領域的發展引領,增強民族榮譽感、厚植愛國情懷心
20世紀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上取得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以云架構為平臺的商業模式的網絡應用更是引領世界。在成就面前,也要讓學員通過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史,認識到實用化以及核心部署等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基本上還是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要想真正打破壟斷的壁壘,還必須腳踏實地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自立。告誡學員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通信技術需要堅實的基礎研究做后盾,要潛心鉆研基礎學科,不可眼高手低。以此激發學員的創新能力、求知欲以及報國的理想情懷。以網絡概述內容為例將課程過程分為3個環節,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確保課程教學內容與當代思想相融合。案例中設計了4個小的思政點與課程知識點進行有機互動,讓思政內容一直在知識中流動,形成一個閉環,見表1。
2.2通過新技術引領與國際競爭,激發責任
擔當、志存高遠的奮斗精神信息化時代的作戰模式須結合網電輿情、網絡情報、心理意識,要將專業知識與個人修養有機結合才能閃現出思想火光,為此,更需要堅定的意志和信仰作為信念的基石。告訴學員現有的技術是基礎,要想開拓新型智能化作戰方式,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以專業知識為舵,軍事素養為牽引,指揮信息化戰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思想知識的有機融合,讓學員擁有國際視野,明白奮斗方向,激發責任擔當,感受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在教學手段上,主要采用了案例式教學。例如在“計算機網絡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重點內容之一的通信設備課程教學中,以GPS為切入點,從美國對我國導航系統的技術封鎖與排擠,到我國凝聚了幾代科技工作者心血、自主研發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成功,中國在衛星量子通信領域逆襲領跑世界,以此強調“強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繼而升華到中華民族“遇強則強、不畏困難”的革命精神。同時也要看到差距,在地面層次網絡技術,我國已經與世界接軌,但是目前國際上興起的星際網已經將網絡部署到太空,在未來5年,美國SpaceX計劃私人企業與政府向太空發射約1.2萬顆微型衛星,構造覆蓋空天的星際網,將對目前的網絡形成巨大威脅。
2.3通過課程實驗及工程實踐激勵學員弘揚
工匠精神、鍛造創新思想計算機網絡是培養軍校學員信息化素養的一門必修課,同時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工科思維,部署網絡實驗及工程實踐是本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講解傳輸介質中,光纖的制作需要學員具備足夠的耐心,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和實驗步驟進行,使其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質和工匠精神。課后組織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員加入計算機創新俱樂部,并參加各種網絡知識競賽以及實踐性很強的“雙絞線制作”和“光纖制作”技能競賽,使學員理論聯系實踐,踐行和發揚工匠精神。鼓勵學員開展網絡安全知識調研,自主開設網絡安全專題講座。教育學員通過網絡安全的知識學習,警惕網絡犯罪,構建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3實施途徑
為了更好地將網絡強國教育融入計算機網絡課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智慧與傳統課堂、線上資源與線下實踐、攻防實踐與安全保護相結合的全方位方式,采用“讀一本關于網絡化作戰的好書”,讓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課堂上充分運用軍事案例進行原理分析、類比啟發,通過作戰想定、討論實踐等方法,在提高理論知識系統性的同時有效進行軍事思想滲透[5]。如在講解網絡層IP地址時,通過大家熟悉的“寄信”案例來實現知識的遷移,使學員可以化復雜抽象為具體簡單的思維過程,更好理解網絡層在體系結構中的工作模式,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與團結協作精神;在域名系統章節使用討論教學法,通過域名系統對學員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向學員普及思政教育中愛國守信、保密等方面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提升學員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國家機密信息的強烈意識,在網絡中防范信息泄露、軍事秘密泄露等網絡安全事故,遵守網絡空間的法律法規,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促使學員網絡安全能力得到提高。鼓勵學員參加高端網絡國際會議,了解前沿科技,開闊專業前景。組織有部隊經驗的學員開展交流互動,了解部隊現有裝備對網絡技術的需求,在理論知識中提取有效方法進行解決,并開設主題討論與分析,形成學習、實踐、人文、協作的“多元融合,協同驅動”教學模式,比如以“應用層的C/S模式采用‘強幫弱’的設計思想,由服務器為客戶提供服務”作為主題討論交流。組織參觀部隊現有通信裝備,使學員了解部隊網絡現狀,學以致用。在授課時,要時刻把握學員的學習動態,關注課內外的學習情況與學員需求。教員可以利用現有的優秀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結合軍事特點精簡教學內容,突出軍事應用主題。除此之外,使用愛課堂的智慧化教學手段給學員梳理正確的學習方法,去除思想包袱,使得教員可以得到及時準確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根據美國教育學家格拉斯·格里爾提出的BOPPPS教學模型[6],講授法只能將5%的知識傳授給學員,而通過學員自主學習能獲得95%的學習效果。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員參與各種知識整理與總結,實現課堂的3個目標:首先是掌握基本知識,也就是抓“魚”;然后是掌握知識背后的技術與原理,謂之“漁”,也就是技能;最終,成就興趣,讓汲取知識成為一種動力,謂之“娛”。
4結語
通過適當的課程思政,學員感受到,相比政治課程,專業課的思政更能結合實際進行滲透領悟,更具體、靈活、易于接受。比如保密意識,通過結合計算機網絡的知識,學員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手段的厲害,不能存有僥幸心理,一時的疏忽可能會釀成大禍,必須要精益求精,培養自己追求卓越品質的同時也要有過硬的思想堡壘。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同時,還拓展了學員的知識面,活躍了課堂氣氛。但這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須在專業教學的同時收集案例,并能進行適當的引導分析,還要掌握切入的時機與深入的程度,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政教養。筆者通過前期工作梳理,配合適當的教學組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學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為培養高素質軍事科技人才進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王粉梅 王秀珍 魯磊紀 單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