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解決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春雷響徹教育界,教育理念的更新就沒有停止過,教學模式與方法也隨之有了不斷的改變。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與推廣不但語數英科目的課堂教學上收到不小成效,對于初中的物理課堂教學也有著不可預估的奇效。盡管如此,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所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概括,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對策研究
一、引言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將課本上那些較為抽象難理解的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我們生動的現實生活中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領會課本的理論知識,將相關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進行更深層次的滲透。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物理指的就是研究物質基本結構以及物質運動一般規律的一門現代學科,它是以科學的實驗作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而我們學習的物理,其研究對象與理論的來源都是自然,因此對自然進行充分的觀察與了解才是獲得正確物理學結論的唯一有效途徑。物理的學習其實就是針對自然界與現實生活中光、電、聲、磁等物理現象的研究,換言之,現實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又處處體現現實生活。所以,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必須生動而形象,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認知與理解物理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激發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獲取理想的教學成果。
二、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現存的幾個問題
(一)情境創設缺乏明確的目的
就當前而言,大多數學校在初中物理教學上,對情境模式教學的方式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制度影響下,教師把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學上,教師把更多的時間投放在如何解題上。在傳授新知識時,教師更多的是一人在講,強行把知識灌輸進學生的腦海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及思考。往往情境模式的創新課程都是運用在示范課與公開課的教學上,平時的課堂上很少出現情境模式的教學方式,甚至是沒有。
(二)情境創設過于傳統
情境教學創設的用意是要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得到進步。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情境模式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甚至是一個老師的方法不斷反復的被利用。例如,教師在講解電能轉化為熱能的課程時,經常使用的例子就是通電的燈泡會產生熱量,又或者是通電的電動機在旋轉了一會表面溫度也會上升等一些學生早已知曉的生活常識,教師在教學中經常講這些學生早已耳熟能詳的例子,時間長了必然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情境創設能力不高
許多老師雖然已經認識到情境創設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嘗試在教學中使用情境創設,可是因為自身的能力不夠,嚴重缺少教學素材,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詮釋所講述的內容,對學生沒有更多的吸引力,使得情境創設教學并不能達到其效果。
(一)情境創設時設立明確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學應當是以培養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自我創新的能力,不應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目的地使用填鴨式教學法。在現今以科學創新教育方法的推動下,眾多教師應開始逐漸將情境創設教學方法轉向日常課堂上,不應作為自己的典籍藏在公開課與示范課上使用。教師應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目標,在日常的課堂上大量使用情境創設。盡量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同樣認識到身邊到處存在這物理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并逐漸掌握物理知識。
(二)情境創設過程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物理課上情境創設的關鍵,應該是以與學生更多的互動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或者提出問題,由老師解答,抑或者相反。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投入在課堂上的精力達到100%,讓學生喜歡物理課堂,喜歡物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降低,必然失去了情境創設的目的,也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三)物理實驗與情境教學法的有機結合
物理教學其實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如果沒有了實驗,就徹徹底底地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學生一定會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沒有了興趣必然會影響成績。所以教師應當以實驗為基礎創設情境,將問題傳給學生,由學生分析提出新的問題,再由教師運用實驗予以解說,將學生帶入到課本上,使得學生能夠記憶深刻。
四、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實例
授課內容:浮力課題:機器貓的沉浮情境教學的具體內容:涉及液體的密度對物體的沉浮產生影響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尋找一個密度比水略大的物體,使它處在清水中會下沉,處在淡鹽水中則會懸浮,而在濃鹽水中則是漂浮,此處通常是使用雞蛋。但是雞蛋以往很多老師都用過,可以選擇一個空心的玩具———機器貓,將其體積及質量計算好,把底座剖開放入適量的重物,再封存好,利用如此一個色彩鮮艷又是學生熟知的玩具,會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并且在此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它懸浮,懸浮階段的濃度要求比較嚴格,需要調節好;漂浮階段需加入濃鹽水,使機器貓漂浮;最后加入清水,機器貓便會下沉。此實驗過程中,由于鹽水與清水在外觀上并無區別,難以區分,所以留給學生猜想的空間是很大的。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機器貓在淡鹽水中會懸浮?而在濃鹽水中又會漂浮?加入清水后它又下沉呢?問題提出后,給予學生6~10分鐘進行小組討論,老師可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給出指導意見,討論過后讓小組選代表進行發言。最后,老師對各個小組的發言意見進行總結,對實驗作出解釋總結,然后回歸到課本的理論知識,讓實驗與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地掌握所學內容。
五、結束語
綜上可知,在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物理老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累積總結經驗,對于先進有效的教學經驗進行學習與借鑒,讓初中物理的總體教學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讓初中生從此愛上物理學習。
參考文獻:
[1]許義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4):75.
[2]丁燕平.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6(14):15-16.
作者:祁德堂 李文慧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六中學 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職業技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