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俄文化藝術交流數據庫建設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與俄羅斯是地域上相連的兩個大國。兩國的人民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的底蘊,中俄文化源遠流長,多年的文化交流使得中俄兩國在很多問題上有了共識,有了共商共言的基礎,有了共同的語言,有了相互之間的信任。政策戰略上,兩國也是定期的由兩國的文化部每年召開文化合作交流會,定期互辦文化節,尤其是兩國的國家年和語言年這兩個節日的舉辦,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俄文化藝術交流數據庫的建設對促進兩國的交流還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中俄文化藝術數據庫的建設也有著很多的問題,想到這些問題并且去解決這些問題是深化中俄兩國的關系的關鍵。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數據庫;文化交流;問題;對策
1兩國的歷史文化背景
俄羅斯地跨歐亞,其歷史文化具有兩面性,即兼有東西方文化特征,形成了獨特的東正教文化,而中國則是典型的東方文化。民族主義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以第三羅馬自居的俄羅斯,具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和濟世情懷。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在蘇聯時代的典型表現是大國沙文主義。而在蘇聯解體之后,面對國際地位的巨大落差,則催生了排外情緒。同時,俄羅斯文化產生于無地理屏障的平原地區,歷史上戰亂不斷,形成了尚武精神,喜歡走極端路線,缺乏妥協精神。而中國則傳統文化則主張和而不同,兼容并包,強調中庸之道。兩國文化傳統上的巨大差異使得兩國文化交流面臨挑戰。科學技術是中俄兩國文化合作的重點,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兩國面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挑戰,迫切需要進行科技合作,提升兩國的國際競爭力。且在能源、航空航天、電子、機械等領域成果豐碩。
2中俄文化交流現狀
近年來,中俄文化交流成果有很多很大的收獲,兩國文化部的高管定期舉行會晤,兩國互辦文化節等會轟動效果明顯在各國有一定的效果,中俄文化交流不斷獲得新進展。兩國的官方對文化交流越來越重視。1992年,中俄兩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文化合作協定》是兩國之間在文化藝術領域內交流的最高綱領性文件,這一文件的發表,為中俄兩國的未來的合作奠定了一個基調,未來幾年之內的合作都將以此為框架,中俄兩國的長期的交流也因此而受益。在該文件的框架內,雙方陸續簽訂了多個文化合作協議書。2000年成立的中俄教文衛體合作委員會位置后的文化藝術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無論是之后的中俄的交流還是文化節,國家節還是中俄語言會都是在該機構的主持下召開的。03年黑龍江的俄語的傳媒開始振興起來,許多重要的宣傳機構和政府,在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推動下,俄語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許多機構興辦了俄語的報刊,書籍和電視的節目,極大地促進了在中國的俄語的傳播范圍,俄羅斯也有許多的中文媒體的興起,兩國之間的認識會因此而得到加強。經過幾年的發展,兩國對文化的發展越發的重視,交流的更加的頻繁,交流的面還有了拓展。在2006年的中國舉辦新一屆“俄羅斯年”的時候,兩國的文化交流已經開始得到了兩國元首親自介入的高度。之后的“中國年”、“俄語年”、“漢語年”的活動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參加人數之眾,交流項目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延續時間之長,活動規格之高,產生影響之大,活動效果之好可以說前所未見。
3中俄數據庫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數據庫的建設牽扯問題極多,雖前景很光明,但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這需要兩國的共同的努力。尤其在資源的整理的方面:(1)數據庫的建設需要總體規劃。根據國內的跨省數據庫例子來看,尤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更何況兩國都屬于文化藝術內容較為豐富的國家,文化數據庫如果想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的話,就要做一個科學合理的組織分類的目錄,才可以讓公眾更好的了解中俄的文化藝術項目資源。所以數據庫的建設需要統一的規劃,統一的領導,共同協調領導建設,同時還要建設各種保障制度和規章制度,有人來統一的調度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2)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對于兩國的文獻資料等圖書資源材料,或者兩國的文藝視頻展覽等都需要對其進行數字化加工,但簡單的加工不能反映出圖書資源等的精彩程度,大量的曲目、影像、拓片等都需要收錄其中,很多珍貴的文化資源都需要盡量大的發揮作用。(3)數據庫的社會效益有待提升。社會效益即社會各界對于這類公共資源的利用都需要由公眾共享才能發揮到最大。現在國內有很多的數據庫,在網站上只能看到某個曲目、譜牒等的該項目的文字性介紹和圖片,對于視頻影像資料只能由部分地區看到,效益遠低于開放的平臺。而開放平臺需要有專業人員的定期維護和管理,必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其交給兩國的高校作為交流項目來共同有學生管理,既可以給他們提供實踐的平臺,又可以促進雙方的交流。
4結束語
文化交流對于雙邊關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建立中俄藝術交流數據庫對于促進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兩國的不平衡的現象不應該成為阻礙兩國發展的障礙,兩國更以該相互坦誠,促進兩國的文化的發展。當然,在政策上看出來,兩國的領導人對于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還是十分看重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兩國的文化交流在良好的雙邊政治、經濟關系的基礎上會有更好的突破。這在文化藝術領域的長久高效與互融互通的文化交流機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還將立足于“一帶一路”建設,繼續致力于促進相關國家文化藝術智庫的區域合作與協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飚.近30年來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美術交流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馮玉寶.東北亞旅游產業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6.
[3]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
[4]李建柱.基于新經濟增長點的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4.
[5]李國軒.中俄教育合作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7.
作者:孫麗麗 吳鋒 孫海英 單位:佳木斯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