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產業發展困境的對策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陜西省是文化資源大省,卻不是文化產業強省,本文分析了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加強產業扶持政策,多維度培育大型文化企業;加強人才培育引進;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全面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
文化產業憑借低能耗、低污染、高經濟效益、高科技含量等優勢,在促進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未來應對文化建設予以持續關注,應把文化產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內容,將文化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陜西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發源地之一,更要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十二五以來,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增速加快,201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僅為380.26億元,2015年達到711.93億元,年均增速17.0%,與同期GDP年均增速相比高出近7個百分點。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投資為944.3億元,比2014年增長23.2%,其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速均超過100%。2015年,陜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95%,比2011年提高了0.91個百分點。陜西省社科院預測,2020年,陜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會達到20%左右,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5%左右,可以稱為陜西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陜西省將形成比較完備的文化創新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陜西省目前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示范基地(單位)55個,這些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建立將對陜西文化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曲江新區是陜西省、西安市確立的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新區,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曲江新區核心區域面積51.5平方公里,輻射帶動大明宮遺址保護區、西安城墻景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等區域,形成文化產業全新發展格局。其通過不斷資源整合,探索出自己特有的“曲江模式”,為后期西安乃至全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模式。近年來,陜西緊緊抓住西安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充分發揮其強勁的中心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將區域特色與文化發展有效結合,逐漸形成了關中地區歷史與現代文化并重、陜北革命老區與黃土高原情懷并舉和陜南地區漢水文化與綠色文化共同發展的三大區域特色文化產業,促進全省文化產業發展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二、陜西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陜西省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但卻不能稱為文化資源強省,目前陜西文化產業總值僅為廣東的1/4,山東的1/6,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和速度都遠遠不夠,陜西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產業的進一步提升。
(一)文化資源發掘不夠,產品缺乏創新
陜西省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和現代文化資源,尤其是在傳統文化資源方面,擁有許多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文物資源和民間藝術資源,但文化資源的發掘程度還有待加強。文化產業在開發過程中并沒有將文化資源豐富的內涵充分發掘出來,文化產品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無法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
(二)文化單位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隨著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從事文化產業的單位數量越來越多,但規模較大且具備一定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卻比較少,大部分文化企業規模偏小,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大量的小規模開發導致陜西省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整合資源,缺乏品牌競爭力。當今,人們對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要求越來越高,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以高科技為手段,將傳統的文化要素與高新技術充分融合,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陜西省的高新技術實力位居全國第四,但在傳統文化產業方面卻嚴重缺乏現代科技的表現形式,不能用科技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表現出來。
(三)產業關系有待協調,管理體制不完善
文化產業本身包含了眾多的行業類型和不同性質的文化單位,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同行業的聯合、互補,實現產業提升。陜西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關系不協調的問題,不同地區的文化產業、各產業類型及文化產業內部的不同行業發展不平衡,不能實現優勢互補,導致文化產業發展滯后。陜西文化產業在管理體制方面也存在部門交叉、職責不清、多頭管理等問題,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導致各個地區、各行業之間重復建設較多,不能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三、加快發展陜西文化產業的對策
(一)加強產業扶持政策,多維度培育大型文化企業
陜西省要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加強現有的扶持性法規政策的執行力度,確保已有優惠政策的落實,要在文化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方面尋求政策支持。形成以國有文化單位為主體、非國有文化單位多元化發展的競爭格局,促進各種所有制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的形成及發展。
(二)加強人才培育引進,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
陜西省政府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優秀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文化藝術人才以及經紀人才來陜創業,對不同能力的人才,要做到提供好相應的職位與權限,使陜西省成為外來人才的“綠洲”。要加大本省文化人才的培育,尤其對學有專長的文藝原創人才,文化產業管理的法律人才,有創意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重點培養,為陜西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構筑有力的基礎。目前,高科技在文化產品開發,傳播、表現形式等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資源只有積極利用高科技,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促使具有較低附加值的文化資源加工業轉型升級為較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陜西省應加快和完善文化產業服務平臺及集聚區建設,為后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軟件環境。通過實施產業獎勵、稅收補貼等政策吸引相關文化企業入駐文化產業園區,以便形成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在此基礎上,還要形成合理有效的文化產業退出機制,保證文化產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舒.湖南省文化產業綜合實力評價及發展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
[2]陳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陜西文化軟實力發展研究[J].理論導刊,2015(6).
作者:張美麗 李霽晨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