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孝道文化傳承下農村養老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人類個性發展的基礎要素,要求人們在培養、提升自身綜合道德品質過程中,需將孝敬父母視作為人處事的第一原則,并自主履行這一天經地義的義務職責。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一直傳承的優秀孝道文化,是我國社會不斷變遷與發展下的特色文化產物,既對人們正向判斷個人倫理道德素養和行為舉止是否符合標準有引導意義,還對有效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有重要促進作用。對此,本文將結合蘇保忠編著的《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分析農村養老問題在城市化發展進程日益加快背景下的發展現狀,針對當今形勢,研究如何通過傳承、弘揚孝道文化的方式切實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認為農村養老體系的社會化建設雖是新時代發展必然趨勢,但家庭式養老的創新發展也是高效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所以,若要妥善解決國家農村養老問題,就須從現代思維出發,大力促進家庭式養老和社會化養老的協同創新實踐發展。此認知與思想指引下,本書先是分析我國農村家庭式養老在社會轉型階段中的具體發展情況,并基于制度變遷理論針對農村養老問題提出對應假說理論,可引領人們深入認識中國農村養老問題;之后再回顧、闡述我國農村養老制度的演變、發展歷程,充分體現家庭式養老文化傳統性和長遠價值,以此使大眾明確家庭式養老在新時代發展中的不可或缺性;最后則根據新農村建設時勢,深切探討如何推進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體系的創新發展,能為人們進一步增強農村養老保障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議。綜合前述內容可見,該書問題認識到位、理論知識清晰、應對策略精準,值得廣大讀者閱讀與學習。
自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持續加快雖對提升農村整體生活質量和水平起重大推進作用,保證了農村民眾基本生活,但隨著農村社會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農村群眾所接收外來新鮮事物的渠道越來越多,這將在無形之中增加年輕人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再加上城市高薪資、高酬勞的吸引力,農村每年還是有許多青壯年人士選擇外出務工。此社會環境下,農村空巢老人數量呈現逐年增多趨勢;同時,由于社會歷史與經濟發展因素影響,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水平相較于城市來說,仍處于較低狀態,所以農村老年人難以得到較為周全地照顧。深析國家人口老齡化具體發展形勢可得出,農村社會仍存諸多養老問題:首先,不斷增長的年齡會使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從而出現行動遲緩、腿腳不便或身體抵抗力差等問題,以致日常生活離不開親人的照顧。可農村空巢老人居多,子女無法時刻陪伴左右,所以老人日常生活中所遇問題很難得到及時解決;其次,相對于擁有成熟養老體系與機構的城市來看,農村不僅相關養老機構的建設與發展進程十分緩慢,其社區養老模式發展更是因傳統養老思想影響而處于停滯不前階段,這將對農村貫徹落實科學、合理的基本養老保障制度造成嚴重阻礙;最后,老人不僅需要基本物質生活保障和日常照料,更需要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慰藉。因外出務工和孝道文化缺失原因,農村子女陪伴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長此以往,與日俱增的空虛感將使農村老人精神世界出現極大空缺,進而對其身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痕。3現如今,農村養老問題的完善與改進,不但要依靠高水平社會經濟、完整法治制度及有堅實保障的社會福利,還需全面重構農村道德倫理觀念體系。因此,社會高度關注孝道文化重塑問題時,人們應基于孝道文化傳承視閾,結合下述內容深究能全方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可行性策略:第一,增強孝道文化在農村社會的宣傳與推廣,提高農村孝道文化教育全面性。地方政府和學校可聯合促進孝道文化教育在農村社會的深化發展,如地方政府可在全方位掌握農村人口老齡化現狀基礎上,以敬老與養老為主題、根據社會實況開展多元形式教育活動,進而形成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學校則應在執行具體教育工作時,注重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協同發展必需性,明確孝道文化教育優化學生成長過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主動將其深度融入各學科教育之中。第二,積極推動孝道文化社會化發展,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面對各種養老問題,地方政府要根據時勢積極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并促進孝道文化的社會化發展,以此為農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有效提高孝道文化社會關注度與影響力,為完善農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奠定文化基礎。此外,政府還可在社會經濟水平大幅提升背景下,加大對農村養老模式建設的資金、精力投入力度,制定符合新農村養老要求的法律法規,從而為農村老人提供基本養老保障。第三,強調精神贍養對完整傳承孝道文化重要性,全面滿足農村老人身心方面的親情需求。精神贍養作為孝道文化中的重要基礎部分,直接影響著農村老人整體生活質量。因此,人們傳承優秀孝道文化、進一步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過程中,切不可忽視精神贍養的發展,即在重視農村老人物質生活和身體健康狀況同時,更應強調老人精神關懷需求。對此,農村要大力鼓勵子女對老人的精神贍養,竭力滿足老人所需精神關懷要求,進而讓農村老人身心均能得到良好贍養。
綜上,孝道文化傳承視閾下,農村養老問題日漸突出,這要求人們應在完整繼承并發揚國家孝道文化基礎上,全方位、多層次地探索益于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路徑,從而為農村老人提供高質量養老保障。
作者:柴昱彤 單位: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