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明禮儀教育在職校專業課教學中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明禮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社會心理和良好的社會行為范式,立足于職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文明禮儀教育還應成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手段。在這一價值判斷下,職院工科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模式為,面向工科專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合作開展工科工作崗位環境調研、適應性再造文明禮儀的教育模式、融入創業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特質。
【關鍵詞】文明禮儀教育;職業院校;實踐;探索
引言
近年來,職業院校大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試圖通過該項教育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從教育實踐所反饋的信息中可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然而,在對學生進行分類考察時卻發現,文明禮儀教育似乎對文管類學生的育人效果強于工科類的學生。這一現象便引發出筆者的反思,能否不加區別的開展同質化文明禮儀教育,是否應將文明禮儀教育根植于學生的專業背景之中。筆者認為,文明禮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社會心理和良好的社會行為范式,立足于職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文明禮儀教育還應成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手段。因此,基于前者的考慮可以開展同質化文明禮儀教育,但基于后者的現實要求則需建立差異化的文明禮儀教育模式。本文將以工科專業學生的工作崗位特點,以及工作中人際交往特征為著眼點,探索文明禮儀教育的合理化實踐模式。
一、相關研究述評
1.相關研究概述
目前,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研究大量涌現,這里筆者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觀點歸納如下:有研究認為,在教育新常態下,職業教育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符合育人為本的教育本質要求、人性化教育過程要求、習慣培養的教育終結要求,以及教育提高人民滿意度的現實要求。在將文明禮儀教育與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相結合的研究中,有同行從文明禮儀教育與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文明禮儀教育對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意義,以及旅游院校如何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培養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面對職院學生從整體上所呈現出的良莠不齊現狀,有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學生講文明、重禮儀的現象并不理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是我們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所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針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文明禮儀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相關研究還對職業院校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德育實效的重大意義,及強化職業院校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德育實效的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目前,從宏觀層面所做的研究也大量涌現,如有研究認為,廣大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將是中流砥柱,培養出具有較高文明禮儀素質的大學生尤為重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路徑,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不僅是行業的要求,更是國家和人民的期盼。有研究從文明禮儀教育改革的角度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目前高校較普遍地存在文明禮儀教育流于形式,教師在文明禮儀示范教育中缺位,學生文明禮儀素質較低的現象。研究指出,高校應轉變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文明禮儀教育理念納入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建立機制、強化管理,并在校內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禮儀實踐、專項培訓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教育平臺,將文明禮儀觀念深入人心。此外,要多方探索,拓展校外教育空間,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文明禮儀教育體系,將構建和諧校園進行到底。
2.相關研究評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問題域和觀點對本文的立論具有啟發性,但筆者也需指出,在研究文明禮儀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關系時,不僅需從宏觀層面和意識形態層面進行考察,還需從微觀層面和學生的切身利益方面進行分析。目前,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宏觀層面和意識形態層面的考察工作,而這在職院深化開展“大思政”教育和課程思政中已形成育人體系,然而與學生的專業背景相契合、與學生的專業思維習慣相匹配、與促進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研究工作還較為薄弱。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將重點從微觀層面和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方面入手,對本文主題展開討論。
二、文明禮儀教育在實踐中所面臨的困境
以針對工科專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為研究對象,可以將困境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未與學生的利益關切緊密聯系
在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時需與職業院校的育人生態環境相適應,即職院學生畢業后主要面臨就業的需要,找到工作、獲得滿意的薪酬預期、形成良好的職業發展趨勢等,構成了包括工科專業學生在內大多數學生的利益訴求。而且,職教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在于此。然而,不少職院在開設文明禮儀課程,及教育實踐時卻忽略了學生的上述利益訴求,僅以通識性課程和教育手段來培育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在新媒體時代學生極易獲取外界的各類信息,若是以通識化教學來對待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則勢必在學生主觀意識中形成觀念上的沖突。如,職場競爭就應排斥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再如,我即使與人和諧共處,但我并不會因此而改善自己的處境。可見,當前在文明禮儀教育若是無法解決學生的觀念沖突問題,則勢必使該項教育陷入自說自話之中。
2.未與學生的崗位實現邏輯自洽
在職教改革的大環境下,文明禮儀教育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和教法改革,關于這一點從目前的相關研究中便能感知。然而,目前在文明禮儀教育中仍存在著未與學生的崗位實現邏輯自洽的困境。調研筆者所在職院工科學生的主要就業崗位可知,部分學生處于車間一線操作崗位、部分學生處于生產輔助和管理崗位、部分學生處于產成品銷售崗位。由學生的就業崗位所決定,他們所需要的文明禮儀素養需與其的崗位工作環境相適應,若是背離了這一要求則會出現兩個狀況:即因學生表現得較為另類而被排斥,以及學生表現的過于客套而被敬而遠之。可見,若是沒有開發出適應工科專業崗位工作環境的文明禮儀教育體系,則會對學生的崗位工作過程造成困擾。
3.未與學生的社會心理形成共振
即使學生明白文明禮儀教育對自身就業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空洞的說教和干癟的案例分析,仍難以充分引致出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意愿。筆者將這里出現的困境稱為,未與學生的社會心理形成共振。從本校工科專業的生源結構來看,占比為60%左右的學生來自中職學校。這就表明,學生的社會心理以職高生的社會心理為特征,并在群體意識決定個體意識的作用下,又會使普高生的社會心理與之趨同,二者趨同后的社會心理產生合力又會強化這種社會心理。因此,在未能對文明禮儀教育模式進行優化和重構的情況下,將極易與學生的社會心理感受產生對立。
三、文明禮儀教育探索中的思考
在問題導向下,筆者從以下三方面對探索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模式進行思考:
1.對如何緊密聯系學生利益關切的思考
若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利益關切,首先就要知曉學生的利益關切是什么。在把握學生的利益關切時應防止出現我向思維的問題,即站在育人主體的地位單方面來解構學生的利益訴求。為此,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和方法,將學生的利益訴求外顯出來,才能幫助我們具化對工科專業學生利益訴求的理解。同時,學生所隱藏的利益訴求外延十分寬廣,所以在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時還需收斂對利益訴求內涵的理解,即努力將文明禮儀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社會心理調試、自我心性調節相聯系,這樣才能發揮文明禮儀教育在微觀層面和促進學生就業中的作用。
2.對如何契合學生崗位工作環境的思考
相對于把握學生的利益訴求,契合學生的崗位環境則較為困難。難點之一便是,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師資并不了解工科專業的崗位環境。難點之二則是,學生未來將分布在工科領域中的不同崗位,不同崗位存在著不同的文明禮儀元素,但若是在教育中做到面面俱到,又會弱化文明利益教育的聚焦度。這就要求需以求交集的方式,來提煉出工科崗位領域需要的文明禮儀元素,在形塑學生崗位基本文明禮儀認知的基礎上,發揮其在工作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逐步形成植根于特定崗位環境的、具有自我性格特征的文明禮儀實踐范式。
3.對如何與學生社會心理產生共振的思考
此時就需要解決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管理問題,該問題也構成了當前職教界所關注的熱點。在“職教20條”中對職業教育界定為“類型教育”,這就首次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別,也意味著需要重新認識職院學生的社會心理。隨著2000后步入高職院校,他們內心中所謂的自卑感顯著低于90后,所以應放棄勵志式教育的悲情色彩。他們的社會心理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與他們成長于新媒體時代不無關系。而且,他們更能接受自我雇傭式的創業活動,所以這就為文明禮儀教育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視角。總之,文明禮儀教育主體應以積極的話語結構,以建設性的議題主張來引致出他們對未來美好愿景的向往。
四、對策根據以上所述,對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1.面向工科專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
為了使工科專業學生的利益訴求得以顯性化,可面向他們開展問卷調查。同時,為了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指向性,問卷調查的題目設計應側重于學生對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的訴求。問卷可以采取單選題與闡述題相結合,如在單選題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問卷:你期望今后從事什么專業崗位的工作、你期望與同事之間的工作相處模式是怎樣的、你將如何面對同事的無端猜忌、你將如何面對領導的無端責難等。可見,這些題目都與文明禮儀教育的初衷與主旨相吻合。在闡述題部分,則可以設計出:你希望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擁有怎樣的收獲。
2.合作開展工科工作崗位環境調研
獲取工科專業學生的利益訴求,只能為改革文明禮儀教育提供方向,但要落實改革則需充分了解工科專業的工作崗位環境。筆者建議,文明禮儀教師應與專業課教師合作開展崗位環境調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可以前往合作企業開展調研。調研的方式可以為,與班組負責人交談,從中獲取新畢業大學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交談,從中獲取新畢業大學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典型問題,如在接人待物中所存在的問題、在團隊合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企業負責人交談來獲取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通過在問題意識驅動下,便能盡快把握工科工作崗位的環境特征。
3.適應性再造文明禮儀的教育模式
在分別獲取學生的利益訴求和工作崗位環境信息后,接下來便需適應性再造文明禮儀教育的教育模式。在職教改革背景下可以將文明禮儀教育分解為通識性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訓實踐課程,其中關鍵為后兩者。筆者建議,在專業方向課程中應結合工科崗位時常面對的技術指導、業務交流、工作情況匯報、售后服務等工作內容,挖掘出其中已形成共識的文明禮儀要求,以課堂講授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感性認知。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訓實踐課程可以融入專業實訓教學中,最為簡單的方式便是在專業實訓中增設“文明禮儀實訓”項目,通過引入技術指導、業務交流、工作情況回報、售后服務等工作情景,訓育學生的相關能力。
4.融入創業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特質
為了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趣味性,可融入創業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的特質。如,可將知名企業家在20世紀90年代創業的紀錄片播放給學生,在片子中有段反映知名企業家創業初期尋求合作被對方拒絕的現場鏡頭,此時企業家仍很禮貌的轉身離開,而那家企業人員卻在離開后說這家伙是個騙子。這樣的鏡頭反映出知名企業家身上所蘊含的文明禮儀素養,而那位企業家的責難則會與學生社會心理產生共振。教師應對案例所反映出的,文明禮儀與職業發展間的關系進行宣講,使學生能夠相信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能夠助力他們的就業與創業。
五、結論
研究認為,為了使工科專業學生的利益訴求得以顯性化,可面向他們開展問卷調查。同時,為了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指向性,問卷調查的題目設計應側重于學生對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的訴求。文明禮儀教師應與專業課教師合作開展崗位環境調研。在職教改革背景下可以將文明禮儀教育分解為通識性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訓實踐課程,其中關鍵為后兩者。為了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趣味性,可融入創業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的特質。
作者:陳鵬 單位:天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