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和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日本高等教育通過促進社會文化的維新和發展、引領知識文化的傳播和創造、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等途徑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日本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實踐和經驗對我國高等教育在創新教育理念、加強人文教育、實施國際化戰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日本高等教育;文化建設
高等教育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途徑實現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進而對國家文化建設產生巨大影響力當前我國正處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的關鍵時期如何發揮好高等教育的文化影響力是一項戰略工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經驗和啟示
一、日本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歷史實踐
在日本近現代化的過程中高等教育通過普及知識、傳播文化、培育人才使得民眾素質和社會文化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對國家文化建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一)社會文化的維新和發展
明治維新開啟了日本的近代化進程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方針的指引下日本全面、系統地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科學技術知識和文化教育模式迅速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戰略轉型高等教育應時代的“呼喚”積極引領這一進程ꎮ1868年日本政府提出“破舊有之陋習”“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基”等口號實際上這正是當時日本社會的高度共識在政府的強力主導下從1877年第一所近代大學———東京大學創立到1886年成立第一所帝國大學日本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當然這一過程也體現了二戰結束之前日本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即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人的發展而是臣服于國家利益1890年«教育敕語»的頒布標志著“皇國主義”教育體制的最終確立并成為其后50年的教育指導思想可以說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邁進強國行列社會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但改革具有很大的不徹底性高等教育也就很難擁有自身的獨立性、創造性二戰之后美國占領當局主導的教育民主化改革完全改變了教育的文化品格這次改革剔除了教育中的軍國主義和神道思想提倡自由、平等的價值理念1946年頒布的«日本國憲法»確立了“學問自由”等原則1947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指出教育“必須以陶冶人格為目標”«學校教育法»規定大學的目的是“在傳授廣泛知識的同時深入傳授并研究專業學藝培養知識性、道德性及應用性能力”ꎮ根據新的大學設置標準舊的高等教育機構被改組為新制大學入學率不斷提高到了20世紀6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20世紀90年代入學率達到70%進入普及化階段在這一進程中高校為經濟的恢復和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對社會文化的長遠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二)知識文化的傳播和創造
日本的近代化過程是一個“文明開化”的過程在與西方列強的交往中明治維新的精英們深切地感受到西方科學技術的威力和雙方的差距同時認識到國家富強的基礎在于普及教育、開啟民智因此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ꎮ1871年文部省設立1872年公布«學制»提出“必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目標整個社會掀起了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熱潮經過短短幾十年的努力日本國力迅速增強一躍成為軍事、經濟強國到了20世紀初日本公私高等教育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高等教育規??傮w上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在學習和追趕西方的這一時期日本高等教育呈現出重科技、重理工、重實業的特點ꎮ戰后美國教育使節團指出“日本高等教育機構的課程一般普通教育的時間太少其專業化過早、過窄過多地著力于職業教育”提出“必須培養廣泛的人文主義精神”ꎮ此后政府加大了對文科的支持積極實施“教養教育”如東京大學早在1949年就率先設立了2年制的教養學部此外日本高等教育還十分重視開展國民教育以早稻田大學為例其從1981年開始舉辦市民講座每年約1400種聽講人數達3萬人之多成為日本最大的市民講座日本還創設了“長期履修學生制度”等圖書館、博物館等積極向社會開放同時利用函授、網絡等途徑向社會成員提供教育機會提升國民知識文化素質經過長期的學習模仿和創造性發展日本高等教育系統最終形成了高層次的科學創新和知識創造能力培養出了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系列尖端成果
(三)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
一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先后學習法國、德國、美國的教育模式結合本國實際最終形成了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這一過程是文化交流碰撞的結果明治時期日本以“求知識于世界”為宗旨大量翻譯西方的教科書和各種書籍延聘外國教師、專家、技師同時派遣考察團和留學生出國全面學習歐美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的經驗戰后經過民主化改革美國教育思想成為主導高等教育變得更加開放國際化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起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1956年前后加入關貿總協定、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走上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道路得益于國際貿易的開展日本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和蘇聯經濟的國際化對教育的國際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日本一方面繼續派出留學生到歐美各國學習交流另一方面則不斷擴大接收留學生的規模ꎮ1983年日本外國留學生僅為1萬余人2003年超過10萬人ꎮ2008年日本又提出到2020年實現接收30萬留學生的計劃通過這樣一種多元互動和雙向交流的活動日本高等教育始終站在世界和時代的前沿保持了強大、持久的生命力
二、日本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若干啟示
歷史地來看在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戰后民主化改革以來日本高等教育也一直處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其改革發展過程以及文化建設的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鑒
(一)不斷創新教育理念
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無論明治時期還是戰后可以說都是在當時的先進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具備引領社會文化發展的條件東京大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乃至國家文化建設的探路者ꎮ“私學之雄”早稻田大學創始之初確立的“保全學術之獨立有效地利用學術造就模范國民”的辦學宗旨至今看來都是極富遠見的就我國高等教育而言目前已進入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的新階段但現行體制仍存在行政化、功利化嚴重等問題妨礙學術自由、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應積極創新教育理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賦予大學更多的自主權更好地引領社會文化向前發展
(二)大力加強人文素養教育
高等教育促進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積極促進國民教育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化素質的提高日本高等教育通過成體系的“教養教育”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舉辦社會講座等形式積極推進國民教育廣受民眾好評相比而言我國高校雖然在進行通識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但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規則和體系重專業、輕人文的現象依然比較嚴重在服務公共文化方面我國高校更是非常欠缺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
(三)全面推進國際化戰略
日本高等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對外來文化的不斷學習、吸收和融化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日益頻繁各高校也紛紛確立了國際化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文化交流近些年來我國留學生規模迅速擴大但“輸入”和“輸出”兩端明顯不平衡這說明我國高校國際化水平還比較低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中國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比例僅為0.4%左右未來增長空間巨大這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借鑒日本的一些思想、理念、措施和做法同時總結自身經驗全面推進國際化戰略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天野郁夫.日本的教育系統———構造與變動[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
[2]吳光輝.轉型與建構———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3]臧佩紅.日本近現代教育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4]王輝耀苗綠.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作者:王峰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