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自媒體;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內涵。1.明確政治站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應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是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具有非常強的權威性。高校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必須把主流意識放在網絡文化建設的首要位置上,努力提升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2.弘揚中國精神。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遠大的志向,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和民族之林。大學生是文化的傳承人、民族血脈的延續者、國家建設的后備軍,他們擁有什么樣的精神至關重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要以培育大學生中國精神為內在要求,傳播正能量,助力實現青春夢想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加強頂層設計。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應注重形成“一盤棋”格局。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理論實踐、頂層基層、校內校外多層次,要用全要素、全領域、全新的視角構建立體化的網絡文化建設格局。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定位。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不能偏離正確的建設方向和航線,必須精準定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導向,堅持“四個自信”,以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以服務全校師生和地方經濟建設為宗旨,立足本校實際,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構建一體化、聯動化、數字化、智慧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體系,實現“三全育人”目標,提升網絡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推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價值。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具有獨特的價值魅力。主要表現在:第一,窗口價值。創設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窗口,對外發揮宣介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樹立學校形象,加強交流與合作的作用;對內則發揮著管理、教育、引導師生積極向上,汲取精神營養,統一思想行動的作用。第二,服務價值。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主要服務對象是全校師生,應依據師生特點,秉持理性、高端、寬廣的視野來解決實際問題。第三,精神價值。培育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所在。應通過網絡文化教育活動,促使高校師生的精神世界發生變化,學會對人類、對世界、對社會、對自我的正確感知,精神上堅持高尚的道德追求。
(一)符合高校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多方教育力量的共同介入,發揮組合作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提供了契機和條件。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傳統紙質媒介、廣告媒體、網絡媒體等,結合網絡新媒體等優勢資源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覆蓋,提升教育實效性。
(二)符合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需求。高校培養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大學生道德品質能力和素養的提高,主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快速傳播加大了網絡文化建設的難度,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挑戰,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應對,確定正確的網絡文化建設目標,布局謀劃,尋找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點,提高教育實效,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三)符合高校建設“網絡強校”教育戰略的需求。實踐證明,網絡戰略思想是推進我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堅強指引,必須長期貫徹落實。面對網絡已經突破了國界,我們要樹立全球視野和眼光,不僅關注校園問題,也要放眼全世界,關注世界問題。建設校園網絡文化,構建健康有序網絡平臺,確立網絡強校發展目標,是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應對信息化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辦好人們滿意高等教育的現實需要。我們應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教育戰線的智慧和方案,為國家發展加油助力。
三、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著力培養大學生主流價值認同感。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上網時間和頻次非常高,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素質,(主要包括道德和法律素質),大學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和蒙騙,迷失政治方向,降低主流意識價值認同感。因此,實現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必須從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和法律教育入手。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實踐中,需經常性開展主題或專題警示教育活動,如通過創辦網頁、網站、宣傳欄目等對大學生經常性開展防止網絡詐騙、杜絕網絡犯罪、自覺抵制色情、暴力、恐怖、不參與黃賭毒等教育活動,提升學生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養成大學生健康文明、遵紀守法的網絡思維和行為習慣。
(二)著力凈化校園網絡安全環境。第一,以校園網站建設為載體。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在網站、網頁建設和布局時,應秉持以師生為本的理念,從有水平、有品位、有情趣、有深度、有溫度要求出發,增強師生的獲得感、體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第二,以校園網絡中心或學生網絡社區建設為依托。利用技術手段改善網絡安全狀態,遏制網絡病毒、木馬、黑客、網絡惡意攻擊等網絡安全危機事件發生,通過培訓,提高網絡維護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安全保駕護航;第三,以網絡文化管理隊伍素質提升為保障。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主要是依靠管理層來做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對社會大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環境能夠靜心觀察,以不變應萬變,增強師生反饋信息的解讀能力,為師生所思所想,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是網絡文化建設對網絡文化建設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三)著力創作校園優秀網絡文化作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在于能否創作出一批批能教育人、感染人、影響人的優秀文化作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在新媒體時代,解決這些問題,需緊抓學校網絡空間主陣地,建立一支素質高、本領強、技術硬的網絡文化建設者隊伍,創作更多、更好的網絡文化作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弘揚時代精神,打造文化品牌,突出辦學特色,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網絡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契機,以構建內容豐富、品位高雅、品牌響亮、方法先進為出發點,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進一步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網絡文化建設全過程。
參考文獻:
[1]劉倩.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文化育人功能與價值研究[J].新時代教育,2017(19).
[2]竇壬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
[3]陳志勇.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N].光明日報,2018-09-12(08).
[4]吳昊.大力推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EB/OL].中國青年網.2019-04-20(13):21.
[5]徐先恕.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職業,2019(5).
作者:宋治非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