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兒舞蹈教學策略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少兒舞蹈是文學、音樂、舞蹈三位一體的一種綜合藝術。要想使少兒舞蹈教育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歡,受到孩子家長的青睞,就要做好少兒舞蹈教學的實踐工作。本文就通過對少兒舞蹈在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讓孩子領會意境感受畫面,吸引孩子們的興趣;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意識和創造能力等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少兒;舞蹈教學;教育
舞蹈是一種能夠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動態藝術,與其成人舞蹈而言少兒舞蹈就顯得更為歡快、明朗。具有推動少兒素質全面提高的很多潛在的優勢,譬如能積極地提高少兒智力,身體素質,道德修養的發展。作為舞蹈教師應深入研究少兒舞蹈教育的實踐策略,引導少兒走進藝術的殿堂,同時促進孩子們全面的健康發展。
一、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讓孩子領會意境感受畫面,吸引他們的興趣
我們只有激發起孩子們的熱情,才能提高孩子們對舞蹈的學習興趣。把詩畫引入到少兒舞蹈教學中,讓孩子們想象畫面,來啟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例如,按動作要求來講,轉動手腕這一動作,首先是手腕由外向里轉,第二是手腕由里向外翻掌。這個時候幼兒做起這個動作來就感覺很枯燥無味,孩子們不感興趣,但是告訴孩子,現在你在果園里的一個樹上抓住了一個大梨,想把這梨從樹上摘下來必須轉動手腕擰一下。此時你的這一動作就是轉動手腕的動作。或者是練習站立動作時,他可能站的不是那么好,這時你就告訴孩子你們要像小棍一樣或者像鉛筆一樣直,他們或許就能做的很好了,再比如在教學中,我們讓孩子們想象蒙古人們策馬揚鞭奔馳在大草原上的情景,再給孩子們準備一個蒙古人民生活畫面的視頻。讓孩子們充分領悟到蒙族民族的生活方式。當學生了解了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特點后再去進行舞蹈動作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再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跳蒙古舞,這時孩子們跳起舞來身體就會顯得很有氣質了,不會那么死板。從而更好的提升了孩子們對少兒舞蹈學習的樂趣。
二、在少兒舞蹈教學中重視培養
孩子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意識少兒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帶給人的整體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孩子在練習舞蹈時,動作不協調,就會直接影響畫面的美感。如果以整體的隊形,劃一的動作為標準來要求每位少兒,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養成了一種自覺遵守紀律、主動關系他人、注意集體動作協調的良好行為習慣。比如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舞蹈的各種造型,外形特征,來激發孩子去做一些具有豐富表情的表演。第二就是有些少兒性格內向、膽小害羞。為了克服孩子們內向的性格、膽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我們要經常帶孩子們參加一些外出表演,集體活動等。這樣就可以增強少兒的自信心,培養了他們開朗活潑的個性。第三告訴孩子們要想動作協調,跳出完美的舞蹈就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第四在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管制每位少兒的不同心理問題,比如有些少兒膽怯,不自信,這時我們通過讓這些膽怯、缺少自信的孩子單獨在集體中表演,讓其他學生來鼓舞他等,說,“你真棒、再努力些會更完美等之類的話”。以這樣的方式去克服孩子膽怯不自信的心理。同時,也促使了孩子積極地參與到舞蹈教學的課堂過程中,從而活躍了課堂氛圍,由此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效果。
三、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
少兒舞蹈本身就是為人們提供發展想象力空間的一門藝術。因為少兒天生具有創造能力,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善于幻想的能力,而舞蹈又是一門,音樂,身體動作,感情表達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所以當少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能掌握舞蹈的語匯,并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時,這時我們運用即興舞蹈,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例如,在教學課堂上給孩子們一些提示同時放一些音樂給他們欣賞,然后讓少兒去感受一下此時的情景,這時孩子們就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地討論起來。接著我們讓少兒在聽著音樂的同時編排自己的舞蹈動作。讓他們在音樂中發揮自己想象力,盡情的表現。此時少兒在這樣的活動中能真切地獲得快樂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少兒舞蹈的內涵,同時在少兒舞蹈教學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因材施教
少兒舞蹈教學中,教師教和學生學是教學中師生的一個共同活動過程,也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產生矛盾的一個過程。由于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肩負的責任,掌握著教學的主動權,而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知識經驗少,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指引。所以教師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教師在少兒舞蹈教學中一方面教學,一方面從生活、或人民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再傳教給學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育觀點,從而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教師才能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由于學生的年齡差異;自身素質;學生心理差異等不同,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實行因材施教,對于幼兒來說,精神集中力較差,耐力少,老師要做的是怎樣吸引幼兒興趣,激發幼兒舞蹈興趣。在音樂中放飛孩子的靈性,在了解了動作主要要領之后,開拓幼兒想象思維。根據幼兒的特點,他們最擅長模仿各種動作神態等。為了促進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我們要去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和模仿的能力。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進行合理的安排,首先從基本動作學起,如四肢、手位的訓練和講解,再學習各種幼兒舞蹈。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要想被幼兒理解吸收,只有教學內容適合幼兒才行。因材施教使幼兒舞蹈教學克服了成人化的傾向。少兒舞蹈動作簡明簡明、活潑、形象,能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先將舞蹈內容變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舞蹈的內容,促使幼兒挑起舞蹈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比如:幼兒舞蹈《摘桃子》開始從編了一則故事情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明確自己在舞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樣幼兒在跳舞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都感覺自己的桃子豐收了。同時,要選擇好的舞蹈音樂適合幼兒的,幼兒舞蹈音樂通常要具有活潑的曲調、鮮明的節奏、歡快的情緒,這樣的舞蹈音樂才符合幼兒好動,好模仿的性格。這樣的因材施教學習措施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的學習興趣。
五、在少兒舞蹈教學中運用形象化手段學習舞蹈
幼兒舞蹈活動是一種具有聲音以及情趣的藝術活動,它與其他教育活動不同之處是學習舞蹈的時候必須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幼兒跳新疆舞必須學會踏墊步以及會手腕轉動,跳西藏舞必須學會彈簧步,學習小鴨子走路或者是小雞走路等等,只要幼兒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動作,學習舞蹈來就比較輕松自如了,這樣幼兒也能對舞蹈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教一些很基本的動作時,教師采用簡單的注入式練習法,讓幼兒反復練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起舞蹈來就比較枯燥無味,導致幼兒對學習舞蹈失去興趣,所以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幼兒的好奇心和形象化的思維方式來教學,把這些枯燥無味的基本動作變的有聲有色,教師多用形象比喻,使幼兒能體會生動、形象的舞蹈動作的特點以及領會舞蹈的基本方法,讓幼兒在輕輕松松的游戲之中領會舞蹈的樂趣,如教踏墊步時,采用大腳丫和小腳丫的教學方法,學彈簧步時,為了讓孩子們親身體會到膝蓋彎曲的感覺,可讓孩子們做起來蹲下的游戲動作,看誰做的快,就給誰的膝蓋上裝一個小彈簧,這樣孩子們就會很積極的去練習這個動作了,這樣的舞蹈教學方法既形象又有趣,給孩子們增添了極大的舞蹈學習興趣,使幼兒很快學會舞蹈動作。結束語:少兒舞蹈用科學的方式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同時在少兒舞蹈教學實踐中研究了更多適合少兒舞蹈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很輕松、愉快的學習。使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更好地提升了孩子們對少兒舞蹈的學習樂趣。
作者:羅學玲 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幼兒師范學校
少兒舞蹈教學策略篇2
舞蹈是一種通過流動性動作將自己的內心情感抒發出來的人體藝術,少兒舞蹈是一種重要的兒童美教學手段,相較成人舞蹈而言,生動活潑、形象直觀、歡快明朗的特點更加突出,備受兒童的喜愛。少兒時期是每一個人最美好的時期,正處于活潑活動、天真直率、好奇心濃厚的階段,通過少兒舞蹈教學,有利于鍛煉兒童的注意力、審美、情感、道德以及身體素質,不僅有利于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廣大教師應仔細研究有效的教學實踐策略,能夠針對少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帶領兒童走進藝術的殿堂,培養兒童的審美意識,能夠獨立辨別美與丑。
1.少兒舞蹈對兒童的重要性
少兒舞蹈需要進行系統的芭蕾基訓課,會從頭開始逐漸訓練學生的胸、月要、四肢、腳背等,有利于幫助學生及時矯正駝背等不良體形,塑造修長、挺拔的外在形象。同時少兒舞蹈表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肢體協調性,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藝術氣質,在舉手投足間都表現出一種淡淡的藝術氣息,提高學生的整體氣質。其次在少兒舞蹈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應用一些有趣、表演性強的歌曲,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加工改編后再即興表演,自由發揮,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際能力。
2.優化少兒舞蹈教學的策略
2.1應尊重小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
基于小兒生理角度分析,小兒的年齡較小,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彈力較小,極易發生變形,不適宜長時間過大強度的運動訓練,不然容易疲憊。但是小兒該階段正處于大腦發育旺盛期,極易興奮,想象力較豐富,且具有良好的彈跳力。因此基于以上小兒生理特點分析,在少兒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一些符合少兒生長規律,節奏較為活潑、歡快,動作短促有力的教學內容。若兒童<6歲,在練習壓腰、壓垮時有氣無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歌詞朗朗上口,動感較強、節奏非常鮮明的音樂來刺激兒童的興奮性。在一邊播放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一邊詢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能夠跟隨音樂的節奏即興發揮。比如在學生們練習地面壓腿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先坐在地面上,一邊聽音樂,一邊用語言強調上身立、腳直等動作規范要求,學生們更容易接受。
2.2應選擇有趣的舞蹈內容,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兒童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學生們就會不乏辛苦的堅持學習舞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于兒童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喜歡幻想,喜歡模仿,很容易泄露自己的內心情感,因此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采用一些他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擬人動作或者是一些生動活潑、短小形象的舞蹈動作,簡單易學,慢慢通過模仿而習慣舞蹈。比如在編導《數鴨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們應該如何表現“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很多學生都開始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模仿,將自己的雙手張開,故意一搖一擺的學鴨子走路;有的學生則學習鴨子的扁嘴巴,將手放在嘴邊。這些模仿都非常生動、形象的塑造了學生心中的鴨子形象。然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們手拉手,利用故事形式教導學生們“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創設有趣的意境,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
通過為兒童創設一副有趣的意境,不僅可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舞蹈要點。比如在講解“轉手腕”這一動作要求過程中,關鍵要點在于先應由外向里轉手腕,然后再由里向外翻掌,如果僅僅是先示范一下標準的分解動作讓學生們進行枯燥的模仿訓練,學生們肯定不樂于訓練。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講解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假設有一天你在一個果園里抓住了一棵大梨樹上的梨,如果想要把它摘下來是不是必須要轉一下手腕?這個工作也就是轉手腕。這樣的描述生動、形象,更便于學生深刻理解、記憶,使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舞蹈學習的樂趣。又比如,各種跳躍動作是舞蹈基訓中較難掌握的一個基礎動作,主要包括單起單落、單起雙落、雙起單落、雙起雙落等技術要點,這些動作非常容易混淆,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教學語言指導學生學習,比如在掖腿跳中要求學生應該單起單落,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想象自己在站在一個小水坑面前,如果要跳過去,能夠穩穩落地,可以一條腿先跳過去站穩后,再快速繃腳將另一條腿掖到主力腿的后面,不要讓自己鞋襪沾濕。這整個過程就好像教師在指導學生玩跳格子的游戲,不僅可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動作要領。綜上所述,少兒舞蹈是一種極具情趣,且帶有聲音效果的藝術活動,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可以潛移默化的陶冶少兒的藝術情操以及心靈,在兒童純真的心田里播種一顆美麗的幼苗。教師應了解、觀察少兒充滿童心的世界,洞察少兒質樸的情感,遵循全面發展、循序漸進、持續性、安全性、情趣性等原則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孕育幼苗,讓舞蹈帶領少兒走進藝術殿堂,促進少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謝如晶 單位:麗水市文化館
少兒舞蹈教學策略篇3
舞蹈教學途徑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少兒舞蹈在其歡快明朗的動律中,包含了少兒的“童心”、“童真”、“童趣”,蘊涵著孩子們對“真、善、美”的感覺與親和力。對少兒的智力發展、道德修養、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提高等,具有課堂教育無法代替的作用。如何把舞蹈知識和技能輕松愉快地傳授給學生?下面談談我在舞蹈教學方面的嘗試:
一、設置情感基調,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舞蹈是時空藝術,也確有很多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細膩韻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舞蹈課是情感課。因此,盡管有的教師同樣是用規范的動作進行直觀示范,盡量使用比較確切精美的授課語言來講述舞蹈動作的要領,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沒有注意在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沒有讓學生愉快地學、生動活潑地學。如果教師重視設置課堂教學的情感基調,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使學生在練習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動時,充滿有趣的自娛性和游戲性,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我根據各個年級的不同情況,設計了不同年級的訓練項目和規格標準,自編了許多節奏有快有慢、融合所學舞蹈動作的游戲,及體現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和特點的小組合,配錄了相應的有起有伏的旋律線條、音樂情緒各異的伴奏曲目。每節課都讓學生充分感受所學形體動作的“語匯”情景,誘發其產生相應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學設備條件創設情境,以渲染氣氛,增強授課的直觀性和感染力,從而喚起學生各種感官充分的感受,讓他們產生相應的情感,并順利進入主體角色地位。也能使干巴巴地傳授知識變為生動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學,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講究舞蹈藝術表演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舞蹈藝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舞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舞蹈反映了舞者的藝術追求和自我表現。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培養,也要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和特長,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性和自我表現能力通過舞蹈表現出來。積極健康的人格心理也能夠對觀眾產生比較強烈的感染力,通過對學生人格心理的培養,雖然并不是直接的提升學生的藝術表演力,但是卻能夠通過舞蹈過程中的一笑一顰表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進而促進藝術表演力的提升。首先,強化學生的肢體訓練。為使學生掌握舞蹈的表現手段,在肢體訓練的同時,應進行根據節奏的快慢、強弱、肢體在空間不同方面和高度形成的各種不同速度、幅度、力度、流暢度組成的律動訓練,如:輕滑、雀躍、頓促,雄壯的各類舞步,富有變幻的,優美多姿的手臂動作,挺拔、靈巧,有力的腿部動作以及或彎或擰的軀干動作等,使學生在這些仰俯屈伸,起伏跌宕,剛柔相濟、舒疾交融的律動中,掌握人體多種表現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舞蹈表現功底。其次,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創造能力之一,只有靠舞蹈表演者的豐富想象,才能激發表演者來自心靈的表演激情,也就是說,沒有舞蹈表現的想象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因此,舞蹈演員的藝術創造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想象力,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啟發、激勵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力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舞蹈藝術是真、善、美的藝術。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對青少年最本質的教育。舞蹈藝術從它產生的原動力來看,每一個有血有肉的動作都浸透著真情,涵蓋著真的思想。它可以豐富中學生的想像力,開發中學生的創造力,教會學生用“心”去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從中發現美的真諦———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隨著音樂節奏無拘無束地創作出即興舞蹈。他們的動作雖沒有舞蹈演員那么優美,但是這由情而發、用心舞蹈的情感符號卻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觀賞的每一個人。學生們也更自信了,不再為自已的動作是否規范而縮手縮腳,在身體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不同舞種給予不同風格的音樂做輔助
舞蹈的種類包括芭蕾舞、民族民間舞、古典舞等。教師要具備正確選擇音樂的能力。音樂選擇得當,學生的形體動作也會變的靈活,動作流暢而富有彈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動作的舞蹈基礎和節奏基礎。在學習舞蹈時首先要從生活中找到舞蹈對應的體態和感覺,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與習慣,體驗適合該舞蹈風格的音樂,體驗舞蹈音樂中的情感,讓學生自然地去感受音樂所帶給的感受,從而真正地起到音樂對舞蹈靈魂的作用,只有把握本民族的音樂特色,才能更好地表現該民族的舞蹈風格。總之,舞蹈是一門“動”的視覺藝術,有著嚴格的專業性教學訓練過程,尤其是對于剛學舞蹈的學生,老師的每一個教學步驟、每一種教學方法、每一條教學途徑都影響著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所以探索更優化的舞蹈教學途徑是舞蹈專業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不斷加強教學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關鍵之所在。
【參考文獻】
[1]董立言,劉振遠.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羅冬梅,思維體育舞蹈如何開展[J].體操,1994(3):25
[3]李振.兒童舞蹈基訓20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作者:肖瓛 單位: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