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少兒籃球訓練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國網球公開賽全國性大型網球普及推廣活動――CRT中網級別聯賽?Dunlop登路普杯于2009年4月11日在武漢開幕,4月25日中網級別聯賽轉戰上海灘,在上海幣閔行區閔行體育館舉行。
在為期兩天的賽事中進行了男女單打3.0級、男子單打4.0、混合雙打的比賽,參加上海站的選手幾乎囊括了華東地區六省一幣的業余高手,各項目前32強選手均可獲得積分。
由于上海大師杯及從今年開始的大師系列賽都將在閔行的旗忠網球中心舉行,閔行區的網球人口迅速增加,據閔行區網球協會名譽會長王勝揚介紹,本區內各體育場、社區、街道共有超過200片網球場地,遠遠領先于上海其他各區。在這里,網球已經真正成為全民健身的主要方式。每年在閔行舉辦的各類業余網球賽事不少,但舉辦“網球分級賽事”還是第一次。
雖是首次舉辦,但大多數參賽選手都對組委會的組織工作和這種全新的分級賽事贊不絕口。不少人說,上海雖然有很多業余網球賽,但大多數都被專業選手壟斷了,業余網球愛好者常常是一場比賽就被高手淘汰了。而中網級別聯賽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充分考慮到業余選手水平相差較大,為增加比賽的參與性,才設計出這項賽事,讓不同水平的選手參加不同級別的賽事。
由于新賽制的優越性,華東區春季賽3.0級男單賽事中居然出現了只有在四大滿貫中才會出現的128人簽表。由于人數和比賽場次的增加,閔行體育館的四片網球場,比賽的兩天內從早上7點到晚上22點,經過十五個小時不間斷的馬拉松式比賽,才將賽事按原計劃完成。更有選手說“真有大牌選手出戰夜場賽事的感覺”。
在“發源地”體驗CRT
中國網球公開賽全國性大型網球普及推廠活動――CRT中網級別聯賽?Dunlop登路普杯華南區春季賽,于5月2日在位于華南碧桂園的廣州酷愛運動俱樂部正式開打。這是本項由酷愛一手策劃、創新的網球分級聯賽走向全國后首次回到“發源地”,全新的網球分級賽事體系吸引了450余名網球愛好者報名參賽,直追華中區春季賽創造的500人參賽的網球業余賽事單賽參賽記錄。
中網級別聯賽的前身“廣州網球級別聯賽”首先是由廣州酷愛運動俱樂部在2007年發起推出的,經過兩年的實踐,賽事在中國業余網球界尤其是在華南地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2009年,酷愛體育與中國網球公開賽這一亞洲最頂級網球賽事進行了全面合作,將這一網球分級賽事推廣到了全國。
本次在華南碧桂園舉辦的CRT中網級別聯賽?Dunlop登路普杯華南區春季賽為期兩天,5月2日首先進行了各級別女單、男單的比賽,3日進行了各級別男雙、混雙項目的爭奪。本次比賽不但參賽人員較多而且來源廣泛,除了廣州當地愛好者外,來自深圳、珠海、江門、湛江等周邊地市,甚至香港、澳門、韓國等地選手也齊聚廣
州,充分體現了“分級賽事廣泛的包容性和強大的吸引力”。
據主辦方介紹,由于報名人數眾多,為了保證各項比賽能夠在兩天內結束,所有場地的比賽“全天不休”,而且由于同一級別內大家水平相近,比賽的競爭性、對抗性和觀賞性大大加強,形成了精彩比賽“場場相接”的局面。
中網級別聯賽北京火爆登場
繼華中區武漢站、華東區上海站和華南區廣州站之后,CRT春季賽于5月上旬來到北京,這也是本項全新網球賽事在華北區的首戰比賽。
5月9日-10日,中網級別聯賽?Dunlop登路普杯華北區春季賽在北京永豐天行網球鄉村俱樂部火爆開幕。
本次華北區春季賽的參賽選手來源非常廣泛,除了北京當地的網球愛好者外,來自天津、內蒙古、河北等周邊省區的報名者也不占少數,同時,比賽也吸引了不少在北京的外籍高手報名參賽。在華北區的賽場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老年人也報名參加了比賽,甚至還出現了老年網球隊在場上與年輕人切磋交流、其樂融融的情景。這樣的一種網球氛圍,正體現了中網級別聯賽組委會所倡導的“同樂”的宗旨。在北京春末夏初的時節里,網球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分享網球分級賽事帶來的全新體驗。
“在我們的比賽中,沒有混比賽獎金的老油子,都是喜歡網球的真球友。”賽事組織者說,華北區第一季的火爆場面,也讓主辦方對今后的賽事充滿了信心。各大區三個賽季比賽積分排名第一的選手將于10月中國網球公開賽比賽期間,匯集北京的奧林匹克網球中心,爭奪全國總冠軍的至高榮耀。
“好男兒L”星光閃耀
去年的暑期電視熱播檔中,根據日本漫畫改拍的同名電視劇《網球王子》贏得了收視率的熱潮。時隔一年后的今天,“網球王子”們帶著球拍出現在了中網聯賽的賽場上。這次,他們是以參賽選手的身份來參加華東區春季賽男單3.0比賽的。
這次參賽的“好男兒”是向鼎和沈人杰。兩人都是一身白色運動裝,如王子般帥氣瀟灑。作為中網聯賽的參賽選手和嘉賓,他們都覺得十分榮幸。因為拍攝《網球王子》,向鼎和沈人杰都曾進行了一系列專業的培訓。
“雖然不是很簡單就可以學會的,但打網球有很多的好處。”向鼎說,“網球不像專業的健身,要求你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安排,只要你別一個月不摸拍子,保證健身效果一樣好。”
沈人杰則認為,網球是一項令人上癮的娛樂。“網球運動比較直觀的好處有:網球是隔網運動,沒有身體接觸,所以不容易受傷;網球是高雅運動,穿著漂亮的球衣到戶外揮灑本身就是享受……”
雖然平時拍戲很辛苦,大家也會抽點時間去球場打打球鍛煉身體。現在第二部《網球王子》也正在拍攝中,預計今年7月份與廣大觀眾見面,我們也期待著好男兒們在片中有更好的表現。
紐約客愛北京
當我在球場看見這個頂一個大爆炸頭,穿著一身白T恤,身背著美網球包的黑人選手時,當機立斷拿了本《網球俱樂部》雜志沖上去,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
來自美國的Lee是一名典型的紐約客,他喜歡籃球、高爾夫,甚至F1,把紐約這個城市包容兼并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自從2年前來到中國,漂泊過上海、天津,卻最終把步伐放慢在了古老的北京。“我覺得北京很好。現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做網球教練做得非常開心。”Lee笑著告訴我,他還曾經在上海師范大學擔任過網球教練。
“我很小的時候就拿起網球拍,只是因為好玩,并沒有刻意去訓練,直到18歲才突然想要好好學習網球。”不過在選擇是否進入職業網壇時,Lee最終還是放棄了。“我非常討厭在世界各地奔波,重復著酒店球場的日子。你如果不贏的話只是在浪費錢。”
Lee現在很滿意這種悠閑自在打球教球的生活。在來到北航做教練之前,他還曾在北方工業大學任教,并率隊在北京市大學生網球比賽中取得了第二的成績。
教球,打球,看比賽,一個都不能少;最喜歡桑普拉斯,欣賞李娜,奧運會的時候也追了一把星。這就是本次CRT級別聯賽華北區50級別選手Lee,一個熱愛北京的紐約客。
賽場上的“推銷商”
來自印度的David是華南區春季賽比賽中最活躍的選手之一,經常主動地和大家聊天,你很少看到他閑著的時候。盡管來中國才10天,聽到朋友說番禺碧桂園有比賽,就從深圳趕過來了。
最初,David以為比賽是現場報名,沒想到他來的時候報名早已截止了。記者本以為他會很失落,就上去安慰他,沒想到David卻笑著說“沒事的,我來這里可以交朋友啊。”在主辦方的協調下,他被允許參加雙打的比賽,這可把David高興壞了,第一時間就告訴記者一定要關注他的比賽。
David學了7年網球,他非常謙虛地說自己打得不好,級別聯賽盡管是業余的比賽,卻讓他發覺中國的網球水平其實相當高。其實,David此行還有一個目的,他想推銷種發球機,價格大概是7千元。只要逮住機會,他會跟你描述那發球機有多先進。
小小明星“腕兒”大
華南區廠州站的賽場上,一個兩歲的孩子成了眾人目光的焦點,瞧這小孩端球拍的樣子,絕對有明星的范兒。盡管走路還在搖搖晃晃中,他硬是嚷嚷著讓干媽和他對打起來。還特別指明了,讓干媽到球網的那一邊去發球。球發過來了,他接不著,就快速地去追,顛顛簸簸的跑步姿勢,引來大家的駐足觀望。看的人越多他越來勁,還模仿大人用球拍去撿球。
心情好了,他會很高興地對著鏡頭來一聲“yeah”,還帶著得意的動作;不耐煩時,他就用手擋住臉,不讓拍照,活脫脫一副“大腕”的派頭。盡管沒有參賽、沒有名次,到了頒獎時刻,小明星也硬是要擠到獲獎隊伍中,不忘在鏡頭前再露一把臉。中網級別聯賽也是孩子們的“樂園”。
夕陽別樣紅
走近天行網球老年隊的第一感覺就是快樂,因為他們無所不在的放松姿態。聽說我是《網球俱樂部》的記者后,王阿姨特別開心,她說要給我講講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網球心經。
天行網球老年隊成立于1998年,有15名隊員,男子最大的77歲,最小的69歲,女子最大75歲,最小的69歲。王阿姨說她排行老三,今年已經75歲了,可是我眼前的王阿姨看上去簡直才60出頭。“我打了10多年的網球,強身健體保持年輕非常好。”
王阿姨在學校的時候就是運動健將,還曾是校籃球隊的一份子,退休后,王阿姨的運動興趣轉到了網球上。不同于身體對抗激烈的籃球運動,網球顯得溫和了許多。“每次打了一個好球就特別開心,特別是我們現在都以雙打為主,跟伙伴配合打出好球的喜悅難以言表,這給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很多樂趣。”跑動慢,不要緊;體力差,沒關系。只要參與,只要享受,樂趣無處不在。網球現在已經成為了這群老年人的最大快樂源泉。
在天行室內俱樂部還沒有網球館的時候,王阿姨他們就開始在室外球場打球健身。每天早上6點半到8點,是球場比較空閑的時候,俱樂部就把場地免費提供給老年隊進行鍛煉,在修建了網球館之后,這個傳統仍然保持了下來。“我們大家輪流上場,每個人都能盡興。每天打球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天天如此風雨無阻,這是一種享受。”
這次級別聯賽,老年隊報了3.0的比賽,上場比賽前,十幾個隊友把手疊在一起,大喊加油,互相鼓勁,成為最熱情的老年拉拉隊。“重在參與,全民健身。”三阿姨最后給我念了隊友們寫的對聯:“網球以桑克剛,英雄不減當年。橫批:老當益壯!”他們是網球場上笑聲最多的一群人,是臉上笑容最燦爛的一群人。天行網球老年隊在球場上散發出愈來愈年輕的活力,讓人不禁感嘆但得夕陽無限好,伺須惆悵近黃昏。
韓國球友的助威團
乍一看是中國臉孔,而比賽中聽到她給自己加油的高聲叫喊,才發現她是來自韓國的選手姜鐘洙。華南區廣州站的選手中,姜鐘洙和她同胞搭檔參加了混雙比賽,這對異國組合吸引了大家的關注。盡管網球動作不是最專業的,但他們每打一個球的認真勁兒著實讓人敬佩。姜鐘洙告訴記者,她的老公是韓國外交官,目前在中國工作,他老公打網球有十多年了,在老公的影響下她也拿起了網球拍,目前已有三年的球齡了。雖然這次沒有和老公搭檔參賽,但是有一組韓國朋友前來為她加油助威,這次比賽讓她收獲了許多友誼與快樂,認識了更多球友,對網球的愛也豆深了!
“OFFICER”變身“民間之星”
“就是他了!”
“你說的是哪一個?”
“就是那個,看起來像朝陽般充滿活力的人。”
清早的上海閔行體育館人聲鼎沸,四片xx球場地上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報名參加中網聯賽的選手。我們穿行在人群里,尋找心目中的網球聯賽的“民間之星”。就在這時,一抹亮色突然映入了我們的眼簾。粉白相間的運動服,清爽的短發,以及在球場草地上練球的認真模樣,充滿了朝氣和激情,讓我們立刻認定他就是我們要找的“民間之星”。
趁他休息的片刻時間,我們上前和他攀談了起來。原來他是報名參加男單3.0的選手陸璽。
聽了我們選擇他的原由后,陸璽十分謙虛地笑著說:“我的水平只是一般吧,今天在這個球場上有一百多個球友,大家都是很有實力的,我只是抱著很平和的心態來打球,對名次這些倒都沒有什么更多的奢望。”不過談起網球,陸璽還是顯得很興奮:“我從20DO年開始學網球,當時也是經朋友推薦,說這項運動特別適合我,我半信半疑地嘗試打了幾次,后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現在只要幾天不打球,就覺得好像少了些什么,這種感覺就像煙民戒煙一樣。”
日常生活中的陸璽是標準的OFFICE一族,朝九晚五的生活充實而略顯枯燥,這更讓他有了鍛煉身體的欲望。而網球就是他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幾年的網球運動不僅讓陸璽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更是讓他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現在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一個網球俱樂部,平時上班雖忙,但是大家有空時總會相約一起打球,每周保證有兩到三次活動。
網球對于陸璽來說,已經成為他結識朋友的平臺和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渠道了。“我們平時一起打球的朋友,周末的時候還喜歡一起開車到上海周邊、甚至是其他城市去打網球,既鍛煉了球技,也欣賞了沿途的美好景色,這種集自駕游、打球、聚會于一體的新式休閑方式,成為了我們俱樂部最受歡迎的活動。”
這次的中網聯賽,陸璽和他的俱樂部朋友很早就從網上報了名參加比賽。對于這次的賽事陸璽覺得還是很不錯“這次的中網聯賽雖是第一次舉辦,但是宣傳力度還是很大的,我們也都是看到了宣傳才來報名。今天有這么多選手來參賽。在比賽中,我們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選手,這對于
我們網球的進步有著很大的幫助,還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我們希望這種比賽能更多更好地開展下去。”不過陸璽和他的朋友們更希望今后網球比賽上海站能夠按行政區劃分層層選拔,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網球愛好者來參加。
經過一個下午的激戰,最終陸璽打進前三輪比賽,這也是他自己沒有想到的。對于陸璽來說,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網球中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楚懿暄:網球女生不怕苦
“爆發力強,腳步移動快。”這是廣州著名的網球教練張李麗看了楚懿暄的比賽后所做的評價。10歲的小女孩楚懿暄,從深圳趕過來參加中網級別聯賽廣州站4.0的女單比賽,最終進入了前8名。比賽結束當天,盡管天色已晚,楚懿暄還是跟隨父母趕回家。周一到周五到學校上文化課,周末趕場打比賽,這樣的場景在她學球的這三年中已經司空見慣了。在楚懿暄的博客“網球女生COCO”中,她和父親楚宏共同記錄下了打球生活的酸甜苦辣。
五一期間,廣州的天氣已經炎熱起來了,但楚懿暄還是覺得能在這樣的天氣下打比賽真的很幸福。要知道,由于深圳的網球室內場館價格較貴,楚懿暄練球都是選擇在室外場地,每年從4月暴曬到11月,難怪皮膚變得如此黝黑。也由于曬得太黑,很多參賽選手都以為她是專業出身的,心里有些犯怵。
楚懿暄的外婆是全國最早的網球運動員之一,曾獲得過第一屆全運會的第七名,家里早就有讓楚懿暄學網球的打算。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給她報網球培訓班,剛上了一期培訓就不得不放棄了:小姑娘對網球不感冒,連球拍都不會拿,她只對學鋼琴、跳芭蕾感興趣。隨著她慢慢長大,7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帶楚懿暄去參加單位的網球活動,才燃起了她對網球的熱情。
能吃苦,進步快,楚懿暄慢慢地在網球場上嶄露頭角。學了半年球,她參加深圳市福田區的少兒比賽拿了第5名;一年后,楚懿暄獲得了深圳市運動會第四名。每過一個階段,楚懿暄就能打敗以前很崇拜的對手。一些教練給父親楚宏提了建議:“孩子若想再往前走,每周一兩個小時的訓練是不夠的。”這時候,楚宏開始思考孩子的未來之路。如果走職業的道路,全國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競技體育是相當殘酷的,楚宏下不了決心;而如果孩子真的有網球天賦,不花精力去培養又很可惜。
晏紫的韓國教練也看中了楚懿暄,但每周訓練三天需要6千元的教練費,對于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是吃不消的。打球需要一大筆費用,跑全國參加比賽,吃、住、差旅也要花一大筆錢,楚宏粗略算了一下,前陣子帶女兒到江門打了兩場比賽就花了4千元。
上學、打球,這兩條路都不能放棄,這是楚懿暄目前的選擇。父親也想在這一兩年中,看看孩子能否有更多的突破再做決定。少玩,少休息,少看電視,不是讀書就是打球。看到楚懿暄這么辛苦,父母也很心疼,他們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對孩子太苛刻了?而懂事的楚懿暄卻是這么地熱愛網球,經常主動跟父母提出要出去參加比賽。
“COCO中午直接被從學校接走的,作業只能在飛機場候機的時候做。她開始是趴在凳子上,不一會,手就酸了,然后是跪在地上寫,再后來是抱著球包做墊子寫,終于在飛機起飛前寫完了大部分作業。只剩下作文。
作文怎么辦?比賽太緊張,周六回賓館已經是晚上10點半,沒法寫;周日比完直接奔飛機場,差點沒誤機;而兩天早上都是6、7點出的門。于是,作文還是只能在飛機上寫。盡管已經疲憊得半夢半醒,還是咬牙提筆吧。”一次比賽后,父親楚宏更新了博客。
僅僅是一墻之隔,賽場的外面就是公園,很多10歲模樣的孩子在玩蹺蹺板,歡聲一片;而球場上,揮汗如雨的楚懿暄正在享受著網球帶給她的獨特的快樂。
又見“布萊恩兄弟”
一年多前,本刊記者就在賽場上注意到了廣州這對出生前后僅相差5分鐘的雙胞胎兄弟,那時候他們還略顯青澀;如今,在廣州的業余網球圈里,13歲的兄弟倆已經小有名氣。此次華南區的比賽,兄弟搭檔拿下5.0男雙的亞軍,還包攬了5.0混雙的冠亞軍。
哥哥陳雨昕,右手握拍,弟弟陳雨辰,左手握拍,哥哥網前技術突出,弟弟特長在底線,哥哥脾氣溫馴,弟弟有霸氣。不少教練眼中的“布萊恩兄弟”在慢慢成型。
5.0男雙決賽,陳雨昕、陳雨辰的對手是退役的專業運動員黃寒和楊士杰,他們的爸爸和爺爺在場邊觀戰時顯得有些嚴肅;而當5.0混雙決賽變成了兄弟間的對決時,場邊的家人有說有笑,表情一下子輕松了很多。
賽后,前河南隊的運動員黃寒評價兄弟倆:“他們打球的時間不多,能打成這樣,手上的功夫已經相當不錯了,但還是缺乏職業運動員的注意力。他們也許能在一局里的打出兩三個好球,但是整場比賽還是不能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注。”這也是讓父親陳力嘉“痛并快樂著”的地方。看著孩子在球場上的發揮越來越好,心里欣慰著;而想要繼續出成績,專業的培訓還得加強。“一旦選擇了職業道路,如果出不了成績的話,可能就回不了頭了。”如今正是孩子的黃金年齡,是進是退,陳力嘉相當矛盾。場邊,小兒子陳雨辰在安靜地吃盒飯,大兒子陳雨昕在止鼻血。孩子在學習網球上沒讓他操心太多,周一到周五,下課后他們騰出一個多小時訓練,周末到處去打比賽。他們沒時間玩電腦、打游戲,哪怕休閑娛樂也只是看看體育頻道、翻翻體育雜志,上網關注一下職業網壇動態。在一些教練的建議下,兄弟倆在睡覺前還要進行半個小時的體能訓練。
最近這兩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親才讓兄弟倆參加一些成人比賽。比賽讓他們更加喜歡網球,因為他們經常能嘗到勝利的滋味。特別是弟弟陳雨辰,一到場上就興奮,斗志十足,除了和哥哥搭檔雙打外,還經常報名單打。級別聯賽的前一周,陳雨辰在江門一項賽事中一天內鏖戰了8場,一路殺進決賽。
“今天感覺有點累,靠意志打下去的,一場一場來。”人小鬼大的陳雨辰有時說話的語氣就跟大人似的。“弟弟情緒波動比較大,當我輸球的時候,他會教訓我,如果我反過來說他,他可能會不太高興,我只能憋在心里了。”陳雨昕感嘆道,“誰讓我是哥哥呢。”哥哥確實很細心,吃面包會把大半留給弟弟,弟弟拿起來就往嘴里塞。
盡管偶爾吵吵鬧鬧,這對兄弟還是很讓人羨慕,因為打球有伴,他們能互相激勵,攜手一路走來。特別幸運的是,做生意的父親陳力嘉有經濟實力支持他們去追逐網球的夢想。“兩個小時訓練費500元,場地租金100元,一天下來,七、八百就沒有了。”為了讓兒子專心打球,他們的家落在了離學校、網球場僅兩分鐘路程的地方。
此外,兄弟倆還有機會出國打比賽,到美國、澳大利亞去跟不同風格的選手對抗。“出去一趟,一個人花銷4萬元,整個下來也得花去十來萬。”陳力嘉說。住在老外家里,
培養獨立能力;與外國同齡對手交流,比賽經驗更足。誰說他們不會成為又一對“布萊恩兄弟”呢?
我要做2012年的奧運冠軍!
在中網聯賽高手如林的眾多選手里,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穿著橙色的運動衫,一邊拿著球拍揮來揮去,一邊跟周圍的小孩子玩耍打鬧,笑起來眼睛彎彎如同月牙,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齒。正想問這是誰家的孩子如此可愛,卻聽到這樣的對話:“經天逸,男單的比賽一會要開始了,你好好準備一下啊。”“好,我知道了。”回答工作人員的正是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難道是他來參加比賽?這么小的孩子?旁邊的工作人員看出了我的疑惑,說道:“你別看他只有十歲,他可是來參加男單3.0比賽的選手呢。當然,他也是本賽區最小的參賽選手了。”
經天逸現在在蓀州讀小學三年級,作為此次華東賽區里年齡最小的選手,他說自己并不害怕也不緊張,因為平時在訓練時候他基本上都是和大人一起打球,雖然只學了四年的網球,可是水平已經是很多大人都望塵莫及的。現在白天上課晚上打球很辛苦,缺少了和同學還有朋友玩耍的時間,可是經天逸絲毫沒有怨言。為此,他的父母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不僅父親成了他的專用陪練,連母親也成了后勤指導。只要有比賽,必定是全家上陣,為的就是能讓經天逸可以安心認真地打球。
“喜歡網球嗎?”
“喜歡。”
“為什么喜歡啊?”
“嗯……就是喜歡。”
問一個10歲的孩子為何喜歡網球,還無法得到一個完美而完整的答案,可卻能聽到他最真實的心聲。這樣純粹的理由或許就是他一直堅持打下來的原因。“我的理想,就是能夠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代表中國隊去拿網球男單的冠軍。”經天逸認真地對我說。
我來自馬來西亞
中網級別聯賽廣州站的比賽現場,有場比賽特別有意思,一邊是長得白白凈凈、個頭矮小的11歲小男孩,另一邊是高大的中年男人。小男孩一點也不示弱,一板一眼的擊球動作非常漂亮,專注投入的神情更添了幾分可愛。他叫陳竺凈陽,來自馬來西亞。贏球后,問他苦不苦,他直搖頭,問他喜歡網球嗎,他直點頭。單看他的皮膚很難相信他是打網球的,而且在熱帶地區馬來西亞打球時,在10歲組中他還是排名前四的優秀選手呢。
如果不是最近的動作在做一些調整,暫時還不太適應,陳竺凈陽這次比賽還可以走得更遠。“小孩子通常在力量不夠的情況下,平球多,旋轉少,這樣失誤會增多。”剛帶他訓練個月的教練張李麗最近正幫他糾正動作。
由于父親工作的關系,陳竺凈陽經常國內國外跑,而網球訓練一直沒落下。目前他就讀的是國際學校,功課不緊張,每周都出去打比賽,很適應比賽的氛圍,跟大人交手也是常事。但觀戰的父親陳嘉虎還是發現兒子此次比賽在關鍵時刻把握機會的能力弱了些。“本來是5比5平的,后來7比5輸了,有些可惜。”
陳竺凈陽學網球三年了,一開始是因為幫哥哥在場邊撿球,教練看中了他,他拿起了網球拍。最初在北京先農壇學球,教練培養了他學球的興趣,回到馬來西亞后,他繼續練球。如今在廣州,每周跟著張李麗教練學球6小時。
看待比賽,陳竺凈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贏輸不要緊,只要盡力就行了。沒贏和輸是兩碼事,自己放棄了,發脾氣了,那是輸;即使輸了,只要打出自己的水準,那只是沒有贏而已。”
本期嘉賓就是你!
對話嘉賓:華東賽區春季賽混雙冠軍關曄、孔潔
TCM:你們配合十分默契,今天有制定了什么戰術法寶嗎?
關曄:我們才搭檔了兩個多月,很感謝我的好搭檔。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還能拿到混雙冠軍十分滿足,這對我們也是極大的鼓勵,今后一定繼續努力。
TCM:對這個新比賽有什么感受?
孔潔:男選手參賽的人特別多,分級之后選手之間更加接近,唯一的遺憾是女單選手參加人數偏少。
TCM:今天場上風特別大,你們是如何調整自己的?
關曄:主要是更好的控制球,把球的弧線打高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失誤。
對話嘉賓:華東賽區選手潘祖俊
TCM:為什么選擇來上海參賽?
潘祖俊:我從浙江天臺趕來,上海業余網球開展得更好,有很多業余比賽,所以我經常過來,學習學習。
TCM:今天似乎沒發揮出你的最佳水準?
潘祖俊:今天很郁悶,我的比賽剛打到第二局開幕式就是開了,由于喇叭聲音很大,我心里有點發毛。由于專注力下降,我還沒發揮自己的水平就輸了球。其實來參與比賽重要的不是取得什么名次,主要也是來上海玩玩,和球友多交流。
TCM:對于這種新賽制有什么看法?
潘祖俊: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嘗試,退役的專業運動員也可以參加,也不會影響其他選手參賽的積極性。
對話嘉賓:華南賽區5.0男單、5.0混雙前四管亮
TCM:兩天比賽下來,自我感覺如何?
管亮:還行吧,一年多沒打比賽了,第一場打得特別緊,還抽筋了。
TCM:比賽不太輕松是吧?
管亮:這里臥虎藏龍啊,以前打比賽的總是老面孔。你看我不拼的話能抽筋嗎?第二天想使勁,發不上力啊,抽筋的地方現在還疼著呢。
TCM:廣州的天氣現在挺熱的,是不是也和天氣有關?
管亮:可能吧,我以前很少在白天這么曬的時候打網球,太陽曬得人也沒精神了。我一般下午5點后才打網球。
TCM:聽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
管亮:我是遼寧的,來廣東五年了。現在在華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讀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