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稅收政策與投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作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日顯乏力是近年造成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為重新促進經濟增長,稅制改革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國家采納作為促進投資、調節供需矛盾較為有效的手段。本文對稅收與投資結構的關系進行研究,并從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與風險投資進行展開,以期在如何進一步通過稅收政策改革促進投資結構優化方面提供一點思考。
關鍵詞:稅收;風險投資;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經濟體系中均存在不同幅度上的高投資率和低消費率并存的情況。同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號召下,“強化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壯大創業投資規模”已成為時代重點。稅制改革是諸多國家為實現投資結構合理優化,并讓風險投資有效地進入企業、保障創新活動的展開采取的較為有效的措施。稅收是影響均衡產出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政府用以動態地調整投資、消費或是儲蓄等人們因看待當時與未來收入的態度不同而做出的行為,以期使經濟達到均衡狀態的一大重要經濟手段。
一、稅收結構與投資結構
(一)稅收結構。稅收是一國經濟之基礎,稅收活動影響著個人與國家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說稅收是個整體概念,那么稅收負擔則是一個相對的、局部的概念。稅收負擔是一個客觀的、不因人的主觀意志而變化的經濟范疇,是國家稅收和不同納稅主體之間的分配關系。兩者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一國的稅收政策,不僅可以幫助我國了解不同區域間的稅收水平與差距,同時也為調整與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提供了參考。我國稅收結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我國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收結構,據全國稅收數據統計,近十幾年來,我國間接稅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有遞減的趨勢。(2)個人所得稅具有邊緣化趨勢,主要體現在總額邊緣化與作用邊緣化,個人所得稅的絕對量與占全額比重低,遠低于同期發達國家水平,同時個人所得稅所具備的調節高收入與縮小貧富差距的作用不具明顯效果。(3)稅收結構內部不均衡,過分依賴流轉稅與所得稅。
(二)稅收作用投資。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速增長背后,高投資勞苦功高,但同時也伴隨了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投資所形成的資本極大程度提高了一國的生產能力,進而促進經濟更快地增長。投資與消費最大的區別在于,投資不僅僅能夠刺激產出,而且還能在未來可預期的一段時間內形成高于當前的供給能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投資是人們在當前有限的收入下犧牲眼前的近期消費來增加未來遠期消費的行為,受到國民收入水平與人們愿意儲蓄的程度。降低投資報酬率是稅收作用于社會投資的一大重要環節,投資報酬率的降低打擊了社會公眾與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低報酬率削弱了企業稅后可累積的實際利潤,當投資報酬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風險溢價無法得到滿足時,人們對于風險的厭惡會促使它們降低投資以保證現有資金的安全。除此之外,高稅收有時會引起資本的跨區域流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活動也變得愈發密切。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差異的存在,使得企業在不同地區可獲得優惠也不相同,因此為尋求更高程度的稅收優惠,企業會考慮跨區域調用資本,有時候甚至會進行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當本地納稅高于其他國家或地區時,企業將更傾向于選擇減少本地投資,并跨地區轉移投資資本。
二、稅收與居民企業直接海外投資
在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的時期,資本在全球范圍的流動日趨自由。在國際直接投資方面,我國居民企業到海外直接投資取得快速發展。但是,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投資總體水平相較其他國家略低。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在國家GDP中比重占比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離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說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同時,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僅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一半,兩者水平差距較大。
(二)與國有企業相比,私營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資金力量薄弱。投資區域過度集中,多集中在亞洲與拉丁美洲地區,投資區域高集中度會增加海外投資的總體風險。
(三)私營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資金力量較國有企業而言較為薄弱。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仍需要我國政府在所得稅政策上加以支持和鼓勵。實際上,現有的法規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稅收政策對于居民企業的投資的激勵與支持作用不強。因此,對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稅收政策進行調整與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海外投資主體單一的現狀,政府應該加大鼓勵與支持政策。政府可選擇性地加大對一些投資弱勢企業的支持,例如加大中小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的所得稅優惠力度。在相關職能進行資金能力評估后,對資金力量不足但具有投資優勢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資格。如此一來,既可以減輕這部分企業的境外投資稅收負擔,也可增加企業的稅后收益能力,間接地加強其資金力量。基于海外投資區域集中的現狀,可以加大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交流,以達到合作互贏的目標。對于目前已簽訂的稅收協定進行定時的、有針對性的修訂,尤其當國內稅收制度進行調整時,更應重視相應稅收協議的合理性與當時社會經濟的一致性。同時,可以有選擇地加入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會吸引更多的居民企業到歐美發達國家直接投資,使國內居民企業投資區域擴大,減少由于投資過于集中而產生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學習當地的先進生產、管理與經營經驗,提高我國居民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國際競爭力。
三、稅收與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是投資于新興的且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一種長期性的、權益資本投資,主要是指向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提供資金扶持并取得公司部分股份的融資方式。如上文所說,風險投資者往往會在董事會中占有一定席位,會積極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和治理。投資者利用其專業的管理能力與在實戰中累計的經驗幫助公司動態地調整結構,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提供人力、財務等方面的幫助。對于傳統的銀行融資貸款,風險投資對企業規模和抵押品水平不敏感,因此那些規模不大、抵押品水平不高的企業仍然有機會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獲得創新活動所需資金。大部分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的特點,成功的不確定性高,通常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由于研發過程歷時較長且存在較多不可預測因素,常與高失敗率相掛鉤。風險投資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強,對高收益的追求可能使得其對創新活動的失敗容忍度較高,因此風險投資比其他投資者更傾向于支持企業的研發決策。風險投資還會進行投資后管理,為被投資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因為風險投資主體往往是專業的投資者,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與豐富的相關經驗,風險投資者樂于把所學帶入被投資企業,優化管理水平與協調各方工作,使項目有序并順利推進。以新能源企業為例,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方面它是一國維護國家安全,提升綜合國力的基石,另一方面也是國民經濟繁榮與發展的推動力。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陸續出臺了包括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的財稅政策等多種支持政策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其中涵蓋了信貸優惠和融資支持的金融政策,以及專項資金、對外競爭合作等其他政策。雖說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均能夠對企業投資效率起正向促進作用,但是政府補貼的獲得常常因為手續與政策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限制性,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補貼成效,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相反,稅收優惠則相對更加靈活性,可在短時間內看到正向的促進作用,更有利于企業合理配置資源,稅收優惠對總投資效率和規模效率皆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稅收的減免能夠降低成本,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現金流,這部分現金流既可能用于企業的技術研發與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能用于生產規模的優化。目前,發達國家較為合理完善的風險投資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具有:
(一)稅收優惠方式多樣。基于優惠時點來劃分,分為前端優惠與后端優惠,前者屬于不論成功與否的優惠都對投資額給予稅收抵免,后者是僅對成功者提供的對資本利得給予稅收減免。根據優惠路徑不同來劃分,一種是投資者直接向中小企業投資的政策優惠,另一種是針對投資者向風險投資基金投資行為的優惠。相對而言,直接投資優惠對于中小企業的激勵效果更為明顯。
(二)稅收政策對持股期限有要求。為了激勵長期的股權投資,各國政府或多或少要求投資者在規定的期限時長內持有被投資企業股權,例如美國稅收減免要求持股5年以上,加拿大要求8年以上。
(三)稅收優惠對象一般限于未上市中小企業。我國相應的風險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足,我們應該支持特定的行業領域優惠與普惠政策相結合,由于大多數的初創企業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可以把股權投資優惠政策的對象范圍適當擴大,使更多的企業可以獲得激勵。同時,稅收優惠政策需要加大對長期性風險投資的優惠力度,使得具有長周期的創新領域也可以得到較為均衡的支持,合理利用延期納稅等優惠政策建立起風險投資補償機制也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薛薇.發達國家支持企業創新稅收政策的特點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5.
[2]王偉.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ODI)的稅收環境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作者:李雅婧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