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我國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過在經濟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的大融合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到一定沖擊,不利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當前我國已經將優秀傳統體育活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出現問題同傳統體育活動本身也具有一定關系,為此在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的過程中,必須是有選擇性地傳承并就文化糟粕部分進行剔除。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概述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讓我們的傳統體育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性與文化性,具有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質,同時由于積淀的時間過長也使得傳統體育的文化模式相對固化。體育文化并不僅僅限制在某一種或者是某幾種體育活動中,而是反映在民族精神與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甚至體現在國人內心的價值取向與心理傾向中,對我國的社會文化底蘊、經濟發展等具有深刻影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要具有三個特性:第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巨大的慣性與社會裹挾性。民族體育文化是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為社會基礎,人的活動與生存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文化以人為載體,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被某一種社會文化所同化,因此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社會裹挾性,而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由于作為文化載體的人的數量巨大,所以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巨大的慣性,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而當整個社會絕大部分人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心理轉變與文化認同轉變,也很難轉變回去。第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體育文化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出現了一定范圍內的特殊的認同與價值,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體育文化會漸漸變得不合時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演變出來的體育文化將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導,人們的思想也受到穩定性的影響,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只要傳統體育文化沒有和新事物產生根本性的沖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不會發生改變。第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獨特性。我國幅員遼闊,共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習慣與信仰等之間存在差異,導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因此自然而然也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差異,因此不同的民族,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獨特性[1]。
二、當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理結構的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傳統
體育文化的融合發展一種文化要想盡可能地獲得傳承與發展,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來就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的不同社會氛圍與獨特的風俗習慣上的,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獨特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來說,更容易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傳播、傳承與發展,影響力十分有限,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地理距離遠,對于一些少數民族來說,信仰與經濟的欠發達限制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而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高速公路與鐵路等現代交通設施更是進一步將城市與鄉村地區進行分割,城市空間存在發展不規律的問題,我國的土地漸漸被分割為更多的區域,破壞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通道。另外,婚喪嫁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很多民族體育活動是圍繞著青年男女的社交展開的,而地理環境生態的分割則對相關民族體育活動的傳承造成一定影響[2]。
(二)不同地區年齡結構不均衡影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般來講,大城市雖然包容性更強,但是在文化方面比較容易造成趨同性。當前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交通的日益便捷,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或者是小城市遷往大城市,而市場經濟也在隨之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逐潮流文化,體育文化漸漸被市場經濟入侵,“炒鞋”現象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雙出廠售價幾百元的運動鞋后期可以賣出幾萬元的價錢,體育精神開始功利化與市場化,同小地方的傳統體育活動不同,大城市中的人更熱衷于在財富方面展開競爭,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造成一定沖擊。城市化的過程中,大量的年輕人遷往大城市,于是鄉村、小城市留下來的都是老年人,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意味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源地漸漸缺少了青年的支持,體育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斷層[3]。
(三)外來體育文化的沖擊
當代主流體育項目主要是以奧運會項目為主,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前主要是以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為主展開社會活動的人們,開始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籃球、排球、滑冰、滑板等漸漸走入年輕人的視野,這些可以為國爭光的體育活動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一些地方的傳統體育項目則漸漸被人們放下,現代人普遍認為一些新興的體育活動更加時尚、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與社會關系,地方出來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會缺少文化認同感,一般不會將傳統體育文化推入到新的環境,反而會自動適應當地人的體育活動形式來展開交流,長此以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受外來體育文化沖擊開始逐漸消失。
(四)主流體育項目設置的失衡
高腳馬、少林功夫、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今天仍然居于主流地位,國家也對這些項目比較重視,然而一些比較小眾的、民族性更強的體育項目則缺少媒體的宣揚與傳播,人們更少見到、更少接觸到這些體育項目,因此這些體育文化也就很難獲得發展[4]。
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價值體現
(一)歷史和社會價值
伴隨著國家社會經濟體系的快速增長,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逐步得到提高,開始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其中傳統體育文化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現代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文化課程,而為了更好地促進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發揚出去,我們還需要制定詳細的方案。而該文化也具有現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點,歷史和社會價值,因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可以說,二者之間缺一不可,所以我們更加需要通過將體育文化與傳統體育文化有效結合,才能夠讓現代人真正地感受到體育文化的魅力所在,進一步主動承擔起現代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第二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象征著當代科學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對于國家經濟發展來講也非常關鍵,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更加需要加大在民族傳統低文化上的研究力度,因為該文化往往蘊含著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領域方面的知識。
(二)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也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價值所在,特別是現代人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傳統文化節日也變得越來越重視,因為該文化本身就體現了民族民俗的特征,特別是能夠滿足現代人精神世界的需求。數據表明,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大,對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逐年遞增,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積極開展相應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來豐富人們精神世界,讓其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提高生活質量,從而以良好狀態投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此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為我國旅游等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因為現代人思想意識的變化,對民族文化傳承也格外重視,特別是吸引了很多外國友人的參與,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經濟價值,也推動國家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三)藝術和教育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除了具有上述現代價值之外,它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教育價值。現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變得越來越重視,所以我們更加需要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日常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讓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體育文化增長見識,進而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這對提高其人文素質和道德品質有一定的幫助。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也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因為只有一個好的體魄,才能夠更好地展開相關學習。此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者更加需要將其滲透在課堂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提高精神世界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是能夠將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下去。
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策略
(一)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視
當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衰微主要是當前社會發展的沖擊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所以能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成為某一地域的主流文化,則和當地人的生產生活需求有關,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很多地方已經不再需要傳統的體育活動作為媒介來進行社會生產生活,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自然會受到沖擊,因此當下國家要想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發展就必須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中央與地方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導或者是強制地方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在引導的過程中,主要是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加強聯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無效傳承,避免在傳承的過程中缺少發展的空間,反而限制了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在對體育文化傳承發展進行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選擇性地對體育文化進行傳承發展,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來進行。
(二)賦予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新內涵
很多年輕人在外務工回鄉后,思想上開始發生重大改變,而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年輕人在意識到傳統習俗的無趣甚至是低級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更加不會主動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這也屬于一種自然更迭與糟粕文化的自然消除,對于這類文化,我們要鼓勵年輕人進行改變,避免年輕人再回到農耕自給自足的時代,尊重年輕人的意愿。對于具有傳承價值的傳統體育文化則需要專業的文化傳承部門發現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引導年輕人主動對其進行傳承。比如對于當地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文旅部門可以動員當地年輕人一起開辦相關體育活動,再通過招商的方式吸引投資,將活動加入一些現代年輕人喜歡的元素,或者是借助明星的影響力吸引流量與人流,動用現代化傳媒手段進行宣傳,從而利用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來發展當地旅游業,通過發展旅游業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真正做到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當地人生產生活聯系起來,讓當地人重新對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依賴,賦予傳統體育文化新的內涵,促進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5]。
(三)利用教育等手段喚起民眾的文化自覺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不斷受到沖擊,人民群眾越來越關注自身生活與經濟情況,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文化傳承自覺,為此國家首先要通過教育手段告知學生傳承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通過教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拓展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知識面,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文化保護的自覺性。再者,我們還可以通過紀錄片與公益廣告的形式來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充分對現代網絡傳媒手段進行運用[6]。綜上所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民族精神,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必要的文化底蘊,為此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必要性,并通過提升群眾文化自覺等方式來促進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娜.文化自信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中華武術(研究),2019(7):66-67.
[2]朱新娃.文化強國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6):134-136.
[3]陳宏偉.全球化視野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6):26-27.
[4]黃小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困境及發展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3):62-63.
[5]陳鵬生.文化自信主題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路徑[J].南國博覽,2019(2):94,96.
[6]盧俊彪.民族傳統體育獨木龍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福建質量管理,2019(2):202-203.
作者:童城旺 徐鶴 劉剛 單位:吉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