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課堂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技術發展,為教育事業改革提供動力,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專業的重要組成,對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課堂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針對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建筑工程施工;課堂教學;教學觀念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對行業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信息化建筑工程施工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知識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應用方法。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落后
在建筑工程施工教學中,教學觀念問題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阻礙。在傳統教學理念下,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忽略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現代教育下,要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使學生更好的適應行業發展[1]。但是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文化成績,并沒有對學生能力、技能進行培養,不能滿足當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無法實現教育的目的。這一問題,是當前建筑工程施工教學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情況,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1.2教學方法單一
建筑工程施工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知識傳授行為,以此職業發展對學生技能的需求。但是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學,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實踐的機會。建筑工程施工內容,是一項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灌輸式教學方式無法滿足該內容教學特點,不能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創新,以此體現該專業特點,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
1.3實踐教學重視有待提高
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建筑工程施工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體現出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一味的強調理論內容,忽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實踐與理論雙重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學會利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對實踐教學活動不重視的情況,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教師不斷的改革與完善,以此提高教育的目的,培養出更加專業、優秀的人才。
2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轉變教學理念,重視信息技術應用
為了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引入信息技術,進行理論、實踐內容教學,使學生動態學習氛圍中,理論素養與應用技能得到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或者是教學視頻,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雖然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但是并沒有展示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只不過是將理論化內容轉移到多媒體中,仍是照本宣科的方法[3]。實際教學中,需要在多媒體教學方法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優化,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展示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為了保證信息化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需要學校投入信息設備,加強對網絡安全的管理,以此保證信息化教育事業發展。信息設備投入、網絡安全管理是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例如,學習“土方工程”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講述,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學習基礎知識,了解土方工程常規的施工方法與相應的原理。這一內容比較抽象,若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育,只能讓學生學習淺顯化的內容,不能理解更加深入的知識。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整個工程呈現出來,能夠給予學生直觀的體驗。利用多媒體將課前準備好的關于建筑土方工程視頻以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根據所學內容提出疑問,深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會以立體的方式學習知識,記憶知識,能夠快速掌握與土方工程有關的內容。通過情景教學,優化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2.2加強網絡資源應用,豐富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中,擁有非常多的資源。在教學改革中,可以利用互聯網中資源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在實際中應用,形成解決問題意識。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對教育資源使用與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立有明確的要求,這也說明教育資源更新優化的重要性。建筑施工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與教材知識有關的資源,建立教學資源庫,為課堂活動開展提供素材[4]。此外,教師可以建立線上學習平臺,通過現代化教學軟件的應用,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提升,為人才培養活動開展奠定基礎。以地基基礎工程內容為例,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一些案例,將此作為充實教材內容的素材。這一模塊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施工方法,學會利用理論知識解決施工中出現問題。我國建筑行業發展中有很多典型案例,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比較常見的素材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內容,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湖北武漢市,橋苑新村住宅樓樁基整體失穩爆破拆除,課堂上將這一事件的地基建設情況呈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分析樁基整體失衡的原因。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該工程采用的工程樁上存在問題,并沒有根據要求選擇大口徑鉆孔灌注樁,而是選擇容易偏位的夯擴樁。當學生分析表面的問題后,需要教師進行深入引導,讓學生探究其他樁基整體失穩原因,并利用這一模塊學習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教學資源的拓展,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應用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分析問題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
2.3建立實訓基地,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實訓地基的建立,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場所,同時可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由于學校場地、設備有限,部分學校無法建立實訓基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信息技術建立實訓基地、虛擬實驗場所,引導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動手操作。虛擬實驗的應用,解決實訓場地、設備、實踐安全等問題[5]。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方法,以此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此外,學??梢耘c當前的建筑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并利用互聯網不斷反饋實踐情況。這樣一來,學校、企業、學生之間可以建立動態溝通系統,同時能夠對學生實踐中存在問題進行適當指導。實訓基地的建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學生職業經驗,有利于后續就業發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教學中,結合以往教學中存在問題,轉變教學理念,重視信息化教學。通過組織實訓活動,拓展教學資源等措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理論素養與知識學習能力提升。信息化的運用,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朝.基于三維仿真技術的“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9(5):22-26.
[2]余曉云,葉劍標.高職建筑類課程三化教學模式實踐: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為例[J].南方農機,2019,50(19):170,175.
[3]馬輝.信息化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40,51.
[4]張弦波,張琳娜.基于“賽教融合”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高職“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為例[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3):48-51.
[5]劉立,許立強.BIM仿真實訓在核心課程《建筑工程施工》教學改革中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8):149-150.
作者:鄒志勇 單位: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