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及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安全生產管理理論,從人員、設備、環境、管理等4個要素出發,建立由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環境管理、管理制度建設等組成的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針對若干客運索道使用管理中的典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客運索道;使用管理;管理體系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行業和滑雪產業的蓬勃發展,客運索道數量也得到了穩步增長,截至2020年底,我國客運索道登記數量為1103條。保障客運索道的運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將客運索道作為一種特種設備來進行管理。根據2020年特種設備事故統計分析,發生在使用環節的事故91起,占85.05%;維修、檢修環節的事故8起,占7.48%;安裝拆卸環節的事故6起,占5.61%;充裝環節的事故1起,占0.93%;制造環節的事故1起,占0.93%。另外根據2020年特種設備事故結案材料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分3類。1)因使用、管理不當發生事故,約占總起數的73.85%;2)因設備制造、維修檢修、安裝拆卸以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安全缺陷導致的事故,約占總起數的24.62%;3)其他次生原因導致的事故,約占總起數的1.54%。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可知在所有事故中,與使用環節或者使用管理不當相關的事故占絕大多數。雖然上述統計數據中與客運索道直接相關的事故只有1起,但這些統計分析依然極具借鑒意義。客運索道相關的事故數量很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其他特種設備相比,客運索道的保有量很少,沒有足夠多的數據作為支撐。另外,根據海因里希法則,每1起事故都代表了大量的安全問題。因此,在客運索道的安全工作中,亟需在使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提升索道使用單位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以此保障客運索道的使用安全。本文在安全生產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從人(人員)、機(機械設備)、環(環境)、管(管理制度)4個要素出發提出建立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的思路,并對若干使用管理相關的典型問題進行剖析。
1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
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著安全,因此,客運索道的使用管理必須覆蓋與使用安全相關的各個環節,保證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1.1人員
與索道相關的各種人員包括:安全管理人員、司機、站臺服務人員、維保人員、乘客等。借助風險識別方法,可以確定人員風險是客運索道運行安全面臨的一大風險。可能導致人員風險的因素來自于多方面,例如人員數量不足、人員技術能力不足、乘客的不安全行為等。為了控制人員風險,應該將人員管理作為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強人員管理來規避或者降低人員風險。
1.2機器設備
與客運索道運轉過程對應的各種相關設備,既包括索道的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也包括一些輔助設備,例如通信設備、視頻監控設備等。借助風險識別方法,可以確定設備風險是客運索道運行安全面臨的一大風險。可能導致設備風險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設計缺陷、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設備功能失效等。同理,應該將設備管理作為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強設備管理來規避或者降低設備風險。
1.3運行環境
絕大部分客運索道建在崇山峻嶺之中,在享有美好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借助風險識別方法,可以確定環境風險也是客運索道運行安全面臨的一大風險。可能導致環境風險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例如:山洪、臺風、龍卷風、凍雨、大風、地震、滑坡、泥石流、雷電等。應該將環境管理作為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強環境管理來規避或者降低環境風險。
1.4管理制度
與客運索道相關的管理制度,既包括了宏觀層面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包括了具體層面的各種操作規程,另外,各種記錄文件也可以視作管理制度的涵蓋范圍。借助風險識別方法,可以確定管理制度風險也是客運索道運行安全面臨的一大風險。可能導致管理制度風險的因素也來自于多方面,例如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操作規程欠缺等。同理,應該將管理制度建設作為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來規避或降低管理制度風險。
2客運索道使用管理典型問題分析
2.1人員技術能力不足
人員技術能力不足是導致人員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可能帶來突發情況處置不科學不及時、事態不斷擴大的風險。例如近些年乘客長時間滯留空中的事件時有發生,個別事件甚至發展成為事故,造成了非常不利的社會影響。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導致這些事件的原因大多是索道技術人員能力不足,不能快速找出故障原因或者找到故障原因后不知如何正確處置。一些索道花了很長時間才排除故障重新啟動,個別索道甚至是無力解決造成停機的較小故障,只能依靠應急救援將線路上的乘客疏散。如何保證索道技術人員具備足夠的技術能力是人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解決人員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需要擴大作業人員對基本理論、法規規范、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和普及,整體提高作業人員素質水平;對于已具有一定基礎的技術人員,還需要參加更有針對性的深入學習和培訓,重點關注如何提高技術人員的應急處突能力。在參加作業人員共性知識培訓的基礎上,還可以委托設計單位或者檢驗機構等單位,提供定制化的培訓服務。
2.2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
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是導致設備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可能帶來設備狀態不良、功能失效進而引發故障甚至事故。例如在檢驗過程中經常發現安全制動器制動力不足的現象,某索道還因此發生嚴重未遂事故,造成了嚴重的反向溜車。在經過調查分析后,發現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在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轉后由于剎車片磨損、碟形彈簧失效等原因,制動器在得不到及時有效維護保養的情況下制動力持續下降,最終導致制動器失效。對于負力比較大的索道,制動器失效是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可能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故。通過以上實例,可以看出如何通過維護保養使索道設備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是設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客運索道使用單位通常是通過一些常規的維護保養來保持索道設備的工作性能,但一些單位沒有嚴格按照使用維護說明書的要求進行維護保養。此外更關鍵的是,在維護保養之外使用單位沒有對設備狀態進行檢查,設備狀態是否能夠滿足安全運行要求是未知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使用單位一方面嚴格落實維護保養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對重要部件的關鍵性能進行檢查,通過兩方面的工作確保索道設備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2.3自然災害侵襲
絕大多數索道在自然環境中運行,自然災害侵襲是導致環境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可能造成設備故障、乘客空中滯留甚至發生嚴重事故。例如近年來發生了多起與外部環境相關的索道事故,涉事索道遭受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索道設備嚴重受損。幸而近期這些事故發生時索道均處于停運狀態,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導致這些事故的原因是先前對自然災害可能對索道安全帶來的風險認識不足,因此也沒有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如何應對自然災害是環境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客運索道選址選線時,一般只對站內設備或者支架的安裝位置進行地質勘察,以此判斷這些位置是否適合安裝索道設備,對索道線路周邊是否存在潛在的自然災害風險缺乏充分關注。因此,無論設計單位還是使用單位并不真正清楚是否存在影響索道運行安全的自然災害風險,所以也就無從防范。解決此類問題首先需要在選址選線時請專業地質勘察單位對索道線路周邊存在的自然災害風險進行充分勘察,確定會影響索道運行安全的風險點,對這些風險點提前進行治理,規避或降低自然災害風險。其次,需要使用單位對這些風險點進行監控,定期對風險點進行檢查,發現異常后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2.4操作規程不完善
操作規程不完善是導致管理制度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可能帶來操作不規范的風險,給索道的安全運行留下隱患或者直接引發安全事故。例如在檢驗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索道操作人員在模擬應急啟動緊急驅動系統時極不熟練。在真正遇到索道故障或者事故時,操作人員在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這些操作。經過調查問詢,發現導致該問題的原因是操作人員憑腦海中的印象來開展工作,缺乏完善的操作規程來指導,難免會出現遺漏或錯誤。如何完善操作規程、充分發揮操作規程的指導作用是管理制度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點。索道使用單位一般是按照設計單位提供的使用維護說明書進行設備操作和維護保養,然而一些使用維護說明書只是對索道設備進行了大體介紹,在很多細節方面不夠完善,對于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不強。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使用單位根據自身的設備特點,科學細化每項工作的操作規程,并盡量做到文字精練,易于操作人員理解。此外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開展工作,強化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
3結語
明確了加強客運索道使用管理的必要性,借鑒安全生產管理理論,從人員、設備、環境、管理4個要素出發,借助風險識別方法提出了建立由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環境管理、管理制度建設組成的客運索道使用管理體系的思路。舉例分析了人員技術能力不足、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自然災害侵襲、操作規程不完善等客運索道使用管理中的典型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文中提出的管理思路,對于客運索道使用單位健全使用管理體系、系統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客運索道安全監督管理規定》,2016[S].
[2]TSG08—2017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S].作者:單位:
作者:張曉文 張強 劉兆羽 胡倩 陳琳 單位:國家客運架空索道安全監督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