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素質教育舞蹈課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斷變化與發展,舞蹈教師應站在舞蹈教學的前沿,時刻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本文通過研究與分析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在學前教育專業應用的意義與實施方案,旨在提供一個新的兒童舞蹈創編教學模式,調整與改變學生的創編思維習慣,提高學生創編能力,增進教學質量。
關鍵詞: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學前教育教學
一、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內涵
素質教育舞蹈課例是提供給舞蹈教師上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參考性教學案例,它要求教師按照專業、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遵循基本的設計原則與要求,并結合當地教學特色、學校教學標準、學生實際情況,創造性的自編課例。舞蹈課例要與素質教育觀緊密貼合,以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創造力為最終目的教育。素質教育舞蹈的提出是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高精尖專業舞蹈訓練與培養,它是全民舞蹈素質教育的培養,適合于沒有舞蹈基礎或者基礎薄弱的普通學生,它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每一個參與者的過程體驗,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探索身體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發展身體舞蹈各種可能,豐富身體動作經驗與技能,這與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創編課基本目標與學生特點不謀而合。因此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打開了一種新的舞蹈創編思路與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的空間,反求諸己,了解自己的身體專長,揚長避短,并大膽自信的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豐富自身的動作經驗,彌補他們舞蹈語匯少、舞蹈能力較弱的缺憾。
二、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在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中的實施方案
(一)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教學法
1.游戲導入法
游戲導入法即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舞蹈學習,它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主題來設計,根據舞蹈游戲功能來分可分為智力開發游戲、道德情感情操培養游戲、生活場景模擬游戲、創造性游戲等。通過不同的游戲導入讓學生們自由的抒發游戲沖動,激發創作靈感,變換不同的舞蹈動作,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象來模擬生活,展現生活,從而肯定自我,堅定舞蹈創編的信心。如設定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們設定好火車司機、乘務員、乘客等不同人物,并在指定的音樂中進行火車游戲,同時聯想乘火車時可能發生的生活場景進行舞蹈動作元素提煉、加工,在這一過程中是學生自我創作的原生動作,是一種形成過程的體驗,教師應進一步讓學生觀察、記憶、想象感受動作變化所代表的情緒情感意義,有益于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與熱情。
2.動作要素法
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動作要素法是舞蹈動作產生的核心,通過將人體置于時間、空間里,發揮力效的作用將舞蹈三要素撞擊出不同元素的多層關系,喚起學生體內隱藏的舞蹈文化原型,產生不同的創編火花。這就需要舞蹈教師在課程環節安排中加入所需要學習的舞蹈要素,并加以引導,并在要素的基礎上進行變化、發展,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特別強調的是素質教育舞蹈的動作要素不僅僅是肢體動作要素還包括如音樂、美術、詩歌等要素,通過多種要素的融合,為學生提供多種創編的可能。
3.動作還原法
舞蹈動作的產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創的原生動作,它反映學生最真實的情感來源于生活的感悟;另一種是被加工好的規范化舞蹈動作,它能幫助學生積累不同舞蹈動作元素。不過,素質教育舞蹈的動作更需要的是學生們自我即興創造的動作,它們的動作大都沒有被約束規范,只是還原生活的簡化動作,卻便于我們去理解專業舞蹈動作審美意義。如專業舞蹈中的平轉、掖腿轉、揮鞭轉等各種轉,但是如果按照動作還原法來講,從其根源出發舞蹈的轉來源于雙腿的不同姿勢的重心轉換,將轉變化分類,從動作元素中認識,就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創編出更多富有趣味、生動的舞蹈動作。
4.音樂教育法
傳統的舞蹈教學法是舞蹈教師示范講授舞蹈動作理論知識與技能,通過主題動作和創編技巧進行編舞。而素質教育舞蹈的教學法受達爾克洛茲教學法與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啟迪與影響,認為舞蹈與音樂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應將發散思維從音樂中找尋創編靈感,而不僅僅局限于“動作”這一狹小的思維空間。
(二)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教學標準
“觀察模仿能力、即興表現能力、創造求新能力、交流綜合能力、綜合融化能力”這是呂藝生教授帶領素質教育舞蹈課課題組人員經過討論、生成、修訂,形成了現有的五大教學標準。①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舞蹈創編課程學習時應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
1.觀察模仿能力
學前專業培養的學生是教授3-6歲的幼兒,他們的生理、心理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他們總是通過眼睛、耳朵等感官來感知事物,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趣味的事物,這就需要在學習計劃中制定如何培養學生觀察模仿能力的學習任務和完成指標。良好的觀察力和模仿力是創編舞蹈作品的前提和關鍵,能幫助學生積累舞蹈知識和技能,因此舞蹈教師在設計舞蹈課例時要將觀察模仿能力的培養納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通過對自然萬物、社會心態、舞蹈動作和舞蹈神態等動作的模仿,幫助他們啟迪智慧、拓展想象空間,實現再創造。
2.即興表現能力
素質教育舞蹈課領頭人呂藝生教授認為即興表現是人的天性,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的多方影響,學生們的表現欲和創作欲被極大的壓抑,應讓學生們在快樂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將這種即興創作的能力釋放出來,激發創作源泉與靈感,不斷產生令人驚喜的藝術效果,從而培養創造性人才。因此即興表現能力是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一項重要標準,它要求我們在日常創編課程教學中注重即興創作的教學指導,又需要制定符合學前專業學生能力和學習目標的即興表現考核標準。如掌握已學的舞蹈基本步伐融合到音樂中即興表現,與他人合作進行舞蹈基本步伐即興舞蹈的表現,這需要進一步多方討論與考究。
3.交流合作能力
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程中大都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舞蹈創編,這與學前教育傳統的創編課分組完成作業相類似,它們都需要學生們共同合作,積極交流,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創意與想法。素質教育舞蹈課與傳統的創編課不同的是它重視每一個人的參與,他們構思的舞蹈動作都將列入到動作短句或組合的編排中去,這樣不僅能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創作中去,人人當主角、當導演,更能體會到在集體創編中的責任感與重要性,參與度高。因此舞蹈教師在設計舞蹈課例和課程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讓眾人拾柴中舞蹈創作的火焰萌發的更高更熱烈。
4.創造求新能力
素質教育舞蹈課圍繞“創造求新”這一教育理念展開,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以不重復他人舞蹈動作為基礎,打造舞蹈創作自由的平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習慣,激發學生創作出標新立異、具有時代特性的創新舞蹈。為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創作源泉,教師需要在課例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注重舞蹈形式多樣化、舞蹈結構開放性,并因材施教挖掘學生擅長的主題或音樂進行引導,挖掘可發揮的動作元素與創意想法,幫助學生完成舞蹈創作。
5.綜合融化能力
受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素質教育舞蹈課主張與不同學科的綜合融化,要求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多方面挖掘學生的智能潛力。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元的教學模式,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創作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培養學生們的藝術素養與創造性思維,這也是素質教育舞蹈課的重要教學標準之一。它能開拓學生的創造視野與思維,將舞蹈創作的主題與所擅長的不同藝術門類與學科智能進行綜合融合,并最終為舞蹈所用,創作出富有新奇創意的舞蹈作品。
三、結語
素質教育舞蹈課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可參考的舞蹈創編教學示范性案例,它所帶給舞蹈教師的是一種新的創編課教學方法,幫助那些舞蹈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打開舞蹈創作的大門,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其基本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標準,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使素質教育舞蹈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2]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3]陳康榮.舞蹈基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周效儀 單位: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