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院校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雙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文化是藝術的載體和依托。同理,文化課是藝術院校學生不可缺少的人文知識和個體素質教育。但是,近年來藝術院校在“教育市場化”巨大的沖擊下,文化課被邊緣化,被學生忽視。近年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對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了有機地整合,形成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三位一體模式;多層次;高階性雙融合;要求和建議
一、“雙融合”課程改革主旨
近年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以推進課程改革為重點,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學科建設,努力把教學理念和辦學目標轉化為教育實踐和教學成果。在“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創新性的提出了構建“雙融合”課程體系的設想,并作出了大膽嘗試。日前,學院構建的“雙融合”課程體系主要把三大門類,通識課程(選修課和必修課)、公共基礎課程,按照“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互相協作,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學科與學科之間不再孤立,形成具有各個不同學科知識,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育人體系。
二、雙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三位一體教學范式的建立
學院將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和實訓,實踐三者有機有效地結合起來,共同構建成完整的文化課教學系統。各門學科根據自己的要求決定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嚴格遵照教學大綱,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和實際需求來分配時間和課程,力求單個科目和全體文化課的統一協調。網絡課程:學院把公共基礎課按照學科的自成體系構建成為網絡課程。把各個學科的背景知識,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后作業,操練等在校園網絡學習平臺上全方位表現出來。學生用自己的校園賬號登錄課程信息中心網站進行預習,學習,并且完成老師在平臺上布置的作業。老師在平臺上指導,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系統檢查學生的有效上網時間。對于作業可以批量批閱或個別批改,給出指導性意見,這樣實現了一對一的輔導。實現了學科資源的最大共享。
(二)高階思維方式在教學中的貫穿運用
高階是思維能力是指在通識教育的大背景下,對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F代高水平復合型人才要具備決策,創新,批判性思維,兼容,團隊協作,自我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從前對藝術生的培養強調藝術和工藝,這就將藝術專業視覺化,具象化,而藝術專業作為人文科學的重要學科之一,不但包含了文化,藝術的概念,還對人的修養,資質有著全方面的要求。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廣博的知識涉獵,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思辨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化課老師在大學教育中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修養,養成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教學中實行“?!迸c“通”的并重,“道”與“器”的并重,培養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具有自己獨特個性和創作特色的復合型人才。
三、雙融合的實施方式
(一)服務式融合
1.課堂,網絡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在藝術院校里,文化課是公共基礎課,既是學生拓寬知識面,加強人文修養的途徑,又是為藝術專業提供宏大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的文化支撐。所以,文化課要改變自己的邊緣地位,首先要能體現自己的鋪墊,服務功能。做讓學生覺得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如語文課可以因地制宜,引進吳文化對歷代藝術創作的影響,英語老師可以利用語言的優勢推薦很多西方藝術作品和國外藝術界的最新資訊。2.課堂之外的輔助作用文化課老師也有著自己的與學習實踐相關的社會資源,可以將學生帶到與各種工藝,藝術相關的文化基地,展點參觀了解。還可以跟專業老師合作為專業課的工作室,展臺提供建議,幫助。也可以將自己在文化藝術界的個人資源引薦給學生和專業老師,為他們開辟一些新的交流路徑,例如英語老師翻譯專業資料,著作。為系部做口語翻譯,為師生作品,展品配英文說明圖解等,使優秀作品走出國門。
(二)交叉式融合
其實文化和藝術從來都是不分家的。在教學與科研上可以體現為:1.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有效結合教學內容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滲透,緊密關聯。在教材的選用和教學過程中,兩個部門的老師相互磋商,合作交流,讓彼此的課都更有根基,內涵和行業延伸性。2.精品課程,特色課程的建立在這些年的雙融合中,學院就專業與文化課結合方面就開了服裝設計英語,工業設計英語,吳文化與藝術設計等課程,正式放在系部的排課安排中。學生不單很自然就接受了并且和專業課同等重視。3.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高校離不開科研,文化課老師在貼近專業課,學習、研究專業知識以及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心得,感悟和歸納總結,這些都可以結晶為科研。
(三)優化提升式融合
1.融合能產生優化產品和經濟效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文化元素的加入,將專業實踐和文化的地域特色結合起來,進行作品、產品上的創新,提升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例如,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引進了大量的文字和設計實例,給了學生很好的啟迪,部分學生將撞色,幾何學等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設計出了出彩的作品。合作后設計的服裝進入了2019年秋米蘭時裝周展出。2.提升專業作品、產品的內涵和價值,有利于作品立意創新和拔高產品的風格是由設計師自身的資質和品位決定的。而一個設計師在一定階段的作品風格往往是相對固定的,并且,依靠自身力量很難打破這種固定。那么,文化滲透進專業教學和實踐中是有利于設計者拓寬視野,打開思路,在作品中注入新的元素的。這種情況下的作品,除了文化內涵,背景之外,可能會因為外界的良性刺激,新的靈感與觸動的驅使,而迸發出活力與飛躍。
四、對雙融合順利有效實施的建議:
(一)對行政職能部門的要求
1.政策的制定以及教學資源、硬件的跟上雙融合是比較新的嘗試,相關的政策、制度還很不完善。要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職能部門首先要讓文化課和專業課的融合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學常態中得以體現,使雙融合“合法化”“常態化”“常規化”“有效化”。蘇工藝從院長率先倡導和督促開始,各部門縱向,橫向都給予了政策的支持。專門給出了撥款,支持文化課老師開設選修課、講座,帶領學生觀展,保障了這項計劃的順利,有序開展。2.評估有效評估機制的建立:雙融合對以往的教室評估提出了挑戰它要求以發展的眼光來逐步衡量教學改革的成效,更注重老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考核指標在對“量化”的考核的基礎上,單項和綜合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從較長的一個教學周期來看改革和融合的成果和實際效果。
(二)對專業、系部的要求
系部為雙融合搭建平臺。如讓文化課老師參加部門例會,參與部門日常工作。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和專業老師的認同感。開設與文化課結合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把融入與合作作為系部的常規工作來要求和進行。讓合作的概念深入到師生心目中。在專業的大型活動、校企合作,校外交流中邀請文化課老師的加入,給他們學習和效力的機會。
(三)對文化課老師自身的要求
1.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增強對專業領域的學習和了解,以適應融合的需求老師們要改變以前只關注自己的專業和專業發展的觀點,教學和學術領域是相通相容的。嘗試打破舊的教學、科研領域局限性觀點,學習和研究自己感興趣,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老師們要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業余閱讀、觀展甚至旅游、參觀都有助于跨界的知識儲備積累。2.積極、主動參與專業領域的教學,教改和教學實踐活動作為藝術院校的老師,自己的文化課教學和對學生的影響力其實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自身的發展也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與專業的合作,雙融合的展開其實為文化課老師提供了新的教學、科研領域,老師們要把握機會,為自己的職業可持續發展而主動加強與專業的合作,融合。在教學心得,科研論方面即時歸納、總結、報告和成文,為個人和部門的雙融合工作積累經驗和基礎。
五、結束語
在藝術院校,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有效有機地融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前景廣闊的。蘇工藝這些年來的嘗試就證明了這一點。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隨著雙融合的持續深入開展,在磨合和探索中要逐步解決,以達到文化課和專業課雙贏的效果。
作者:朱倩儀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