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教學因材施教新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音樂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是在聲樂教學中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因材施教是大家共同認可的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要求老師根據學生個體之間不同的差異,比如在嗓音條件、學習的接收能力、自身的文化基礎等各方面的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綜合考慮這些差異因素,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能夠相互兼顧,做到因材施教。
一、聲樂教學中的“教”與“學”
在聲樂教學中,其實最重要的也就無非兩個字“教”與“學”,這兩點是聲樂教學最關鍵的內容。“教”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唱”,主體在于教師,學生是作為個體學習者處在一個被動的地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學”指的是學生的“學唱”,學習演唱的技巧和知識,從而能夠掌握專業演唱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身對于學習有一定的主導作用,能夠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比較注重教師的“教”,在課堂上注重教師在整堂課程中的授課能力,沒有關注到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和能力。在長期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是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演唱水平卻沒有提高。這就是單純“教”與“學”的弊端。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否認這兩者任何一點的重要性,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教學中的“教”的成果最終還是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因此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主觀性,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聲樂教學不應該一味停留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學唱能力,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找到能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二、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應該遵循的原則“因材施教”
在我國古代就提出了這樣的教學思想,它指的是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從實際出發,關注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之間在個性、學習能力、文化基礎等情況的不同,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揚長避短,得到全面發展。在聲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到的是學生的嗓音條件、學習的基礎、聲音的特點、文化背景等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需要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聲樂教學中,不會存在一個固定的模式完全適用于所有人,要保證學習的效果,就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學生之間嗓音的差異。嗓音的不同是與生俱來的,是客觀的條件,并不能夠依靠我們的意志來轉變,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嗓音的差別,根據學生嗓音的不同,選擇適合他的演唱曲目和演唱風格[2]。其次,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為學生的個性不同,造成了在演唱風格上的不同,教師應該正確的看待不同的演唱風格,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引導,從而形成更加適合學生的演唱風格。最后,應該尊重學生音樂素質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因為生長環境、學習環境的不同,造成了在音樂素質方面的差異,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根據差異安排適合學生的課程及內容,從而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3]。
(二)因材施教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聲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教師應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并不是才華出眾的某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并不是只針對某一個具有特長的學生,雖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特長生、精英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并不是因材施教的最初目的。因材施教面對的應該是普通的學生群體,在教學中,不僅能夠讓精英學生變得更加出色,同時對于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也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三)因材施教需要改進考核方式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對于其教學成果的考核方式大多數的學校都是通過學生在舞臺上進行獨唱表演,教師進行打分的形式,考核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改變聲樂教學的教學模式過程中,也應該改進考核方式。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并不能完全展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進,我們可以通過將平時的課堂表現與最終的考核的方式相結合,最終的考核也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多種形式,從而能夠深入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
三、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從而能夠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4]。
(一)轉變教學理念
構建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過分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要教師教學能力強,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這樣的想法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在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堂的教學中能夠積極的融入,改變傳統的學生聽、教師講的方式,從而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積極性。
(二)改變授課方式
聲樂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當前,大多數的授課方式都是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這樣的一種形式能夠幫助教師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狀況,對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也是十分有利的授課方式。但是,這樣的一種方式存在的弊端在于,對于具有共性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把問題重復講很多遍,這會增加教學的教學壓力,同時浪費了授課的時間。針對這樣的一種情況,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授課方式,針對共性問題統一講解,這樣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具有很大的好處。
(三)準確發現學生的特點
因材施教,重要的是教師要準確的把握學生的特點,然后才能夠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教學。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特點,然后能夠分析出學生的演唱水平,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等做出具體的安排,同時還能夠了解學生的短處和缺點,因勢利導,有針對性的進行揚長避短。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建立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長遠發展,都需要建立起與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同樣的,對于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建立,也需要建立起相應的規章制度。制度的內容包括教學的理念、教學的計劃、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的落實條例等這些問題。通過建立起相應的規章制度,才能夠保障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5]。
四、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對聲樂教學的分析、因材施教應遵循的原則、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構建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認識到一切教學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因材施教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道俊.聲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J].河北大學學報,2015,(06):114-116.
[2]郝一彤.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方法的先關研究[J].華北教育學院學報,2015,(08):114-115.
作者:段鳳琴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