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檔案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教育、規范、激勵和創新功能,但是目前高校在利用檔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采取相關措施轉變觀念、加大支持、優化人才結構等,從而推進檔案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檔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分注重對青年大學生的培養,尤其注重對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養,提出了許多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高校作為大學生主要的教育陣地,需要與時俱進、突破傳統、創新思維,利用高校特有資源優勢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積極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一、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1.高校檔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設
首先,高校檔案不僅記載了高校教育理論的發展史,更是記載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史,富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其二,大學有許多“大師”,高校檔案記載了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及實踐經驗,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最真實、最直接的資源。其三,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高校檔案記載了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有助于研究者和實踐者的繼承與創新,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設。
2.高校檔案為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和依據
從宏觀上來看,高校檔案收集、歸納了各時期領導人的重要教育舉措,以及歷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論著;微觀上來看,高校檔案不僅包括學校的發展史、科研情況及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也包括高校各部門、各學院自主保存的各類資料,更包括每個大學生的學籍檔案、家庭背景情況、心理調查表、實踐登記表等;這一系列檔案都源于大學生實際,真人真事,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學生信服,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檔案提供數據支撐
高校檔案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鑒的同時,為了使高校檔案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也必然需要收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情況、問題及教育成果,從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展,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檔案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
二、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檔案是高校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發展歷程的反映與總結,是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長期積累,內容涵蓋了學校發展過程中教學、育人、科研、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工作,其內容豐富多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功能。高校檔案是教育發展、學校文化發展的縮影,是研究人員智慧的結晶,涵括了教學的各類實踐經驗,是大學生傳承文化、實現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因此高校檔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2.規范功能
在對高校檔案進行微觀闡釋時,我們了解到它具有記錄大學生實際情況的作用,大學生在校檔案不僅影響到大學生校內的評獎評優、競選班干、選拔黨員等,同時也是工作單位用來評估用人標準的重要依據,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就會特別注重載入高校檔案的事項,如重慶交通大學早在2006年就率先建起了大學生誠信信息管理系統,把考試作弊、抄襲論文、惡意欠費、隨意毀約等列入誠信教檔案中,得到授權的銀行和用人單位均可在網上查詢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這個角度出發,高校檔案有助于規范大學生的行為。
3.激勵功能
檔案是學校發展的歷史記錄和真實見證,記錄了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記錄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記錄了大學生成長歷程,見證了祖國富強及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檔案以生動直觀的實物啟迪大學生,有助于激勵大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立志成才。
4.創新功能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檔案作為人類知識的結晶,有著不可忽視的知識功能,高校應該重視檔案知識的再生功能,促進學生開辟多種途徑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從中發掘知識寶藏和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境遇
1.群體檔案服務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高校檔案只是被規劃到“原始數據存檔”“人事檔案”的范疇,如果沒有學業評估、就業、憑證的需要,現實中幾乎被教育者和管理者所遺忘,大多數大學生、老師甚至不知檔案館的具體位置及職責。而管理者在對高校檔案職能的劃分上仍然突出行政管理職能,使用上突出原始憑證的功能,而對高校檔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性質的探討則較少,對開發高校檔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運用缺乏研究和探索。
2.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和科研能力不足
充分挖掘和發揮高校檔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意義,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科研能力既是起始環節,又是關鍵環節,但仍有部分院校管理人員專業不對口現象,同時部分高校檔案人員為了增加收入兼職其他工作,這些因素都使得人才結構不合理,使真正有檔案文化資源觀念、能夠從事檔案研究、開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人才較少。
3.缺乏有效的長效機制
傳統觀念中檔案等同于“秘密”“機要”,廣大師生和學生接觸到檔案的機會較少,2008年教育部和國家檔案局第27號令,提出了“大檔案”的理念,將學生正式納入到高校檔案管理范疇中,增加了檔案的教育功能。高校檔案作為職能部門及檔案的教育功能,理應承擔起大學生的德育功能。而現實中檔案資源的利用多體現在校方領導主持下的短期教育行為,再因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從而導致了高校檔案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分離。
四、以高校檔案為媒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1.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檔案服務意識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增強檔案的服務意識。長期以來在對高校檔案的職能界定及管理上定為行政的二線工作,在制定崗位職責中把檔案人員偏重于定位為對檔案的日常管理、保存和歸檔,而忽視了檔案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領導者要改變傳統檔案觀念的認知,突出以學生為主的全面素質教育的目的,增加檔案的服務意識,尤其要突出檔案的德育功能。其次,檔案人員要增強檔案的服務意識。充分開展校史展覽,利用微信、網絡、校報、校園廣播等多種形式,增加廣大師生對檔案的了解,從而使師生逐步了解檔案、走進檔案、利用檔案。同時檔案人員能夠接觸檔案的第一手資料,因此需增加管理者利用檔案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的參與意識及責任。最后,思想政治教學人員要增強利用檔案的教育資源意識。高校檔案的教育功能需要通過教學人員進行挖掘、研究,最終服務于大學生。
2.重視隊伍建設,優化檔案人才結構
一方面,高校不僅需要加強對現有檔案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完善檔案人員的選拔標準,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人才選拔中要突出其專業素養,注重專業知識架構,從而才能促進高校檔案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檔案人員與思想政治教學人員的培訓,具體可邀請檔案人員進課堂,對教育者及受教育者進行檔案功能及意義的宣講,從而增加其利用檔案的工作和科研能力。
3.完善檔案制度,建立和創新長效機制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完善制度機制。一方面要完善高校檔案的崗位職責、業務要求,制定科學、合理、周全、便捷的服務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高校檔案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之間的交流、配合與銜接,從而建立行之有效、長期合作的良性機制。從個人層面來說,高校檔案人員不僅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檔案的傳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人員要走進檔案館,了解最真實的第一手教學資源,從而更好地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大學生要形成檔案意識,建立定期參觀、學習、傳播校史校訓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任桂淑,趙至天:《高校檔案教育功能探討》,《才智》2011年第2期。
作者:吳婷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