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3篇

第一篇

一、大學生新媒體的使用意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一)新媒體的使用意愿

“使用意愿”概念源于TAM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中的BI變量(BehavioralIntention),意思歸納為:用戶接觸或認知某一具體信息技術產品后所感受到采納與否的態度和意向,將直接預測信息技術產品的使用行為。發揮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意義在于使新媒體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產品選擇中真正為大學生所采納,深度挖掘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方面預設的科學依據。換而言之:通過研究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使用意愿,找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新媒體傳遞的信息資訊和教育理念,分析影響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要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契合。

(二)新媒體使用意愿影響因素

影響新媒體大學生使用意愿的因素是一個復雜交叉的多因子集合,各因素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由各因素構建的概念模型已在先期研究中得到驗證,本文重點從感知創新性、產品設計和感知有用性三個維度分析影響新媒體使用意愿的因素。維度一:感知創新性———覆蓋面感知創新性是基于信息技術產品接受角度提出的,指的是用戶確信新媒體的使用行為能夠感知到的創新程度,具體包括相對優勢、相容性、可觀察性以及可試性。通過用戶訪談和實證分析得知,感知創新性直接影響新媒體的覆蓋面。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當之無愧的“弄潮兒”,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產品,擁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以校園手機報為例,面對高校通過信息發送平臺和采集到的手機號段主動推送手機報,大學生對于“被動”接受的產品具有刪除和退訂的權力。一項專門針對“退訂校園手機報”用戶的調查顯示,有89.7%的大學生將原因歸結于“沒有新意”。覆蓋面是評價信息技術產品影響力和受眾范圍的指標之一,用以測量新媒體的受眾規模和覆蓋范圍,具體而言,就是大學生接受新媒體的比例程度。以《南京郵電大學團委手機報》為例,手機報已發送到大一至大四所有在校大學生,排除用戶刪除退訂、終端不兼容和信道故障等各種因素,有效覆蓋比例超過63%。相較于其他傳統校園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等),新媒體通過提升感知創新性,在覆蓋比例上是具有絕對優勢的。維度二:產品設計———接受閱讀率產品設計指具體新媒體產品與硬件終端在屏幕適配性、界面友好程度、圖文清晰度、系統穩定性等方面的適配程度。大學生感受到的產品設計指標的程度好壞,直接影響到接受閱讀率指標。接受閱讀率相似于網頁的點擊率,反映某一新媒體產品受關注的程度,用來衡量產品的吸引力。大學生在成功接收新媒體訊息后,究竟是選擇有效閱讀亦或是閑置,是閱讀全部內容還是瀏覽局部,是有所收獲還是純粹打發時間,這些都是需要探究的真相。在針對校園官方微信的問卷調查中,62.3%的受訪大學生反映產品設計直接影響用戶對校園官方微信的深度閱讀。因此可以認為,接受閱讀率體現了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產品權威的信任程度,尤其在多信息來源選擇時,產品設計是衡量接受閱讀率的有效指標。維度三:感知有用性———信息生命周期感知有用性概念同樣出自TAM技術接受模型,被定義為用戶使用某一信息技術產品后所能提升工作績效的程度,是影響消費者使用意愿的主要決定因素。對新媒體產品而言,感知有用性是指大學生使用新媒體能夠滿足其學習、生活或工作等方面需求,以及能夠感知到有益幫助的程度。信息生命周期體現了新媒體產品的效力和黏度,是指產品內容受到關注的時間跨度,對于用戶而言,包括從接受、保存、閱讀、傳播,到刪除或不再被傳播、不再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過程。在用戶訪談中,多數大學生反映對于“有用的”信息是愿意反復閱讀,甚至不惜成本轉發。例如:傳統節日來臨前,大學生收到的以電子音樂賀卡顯示呈現的校園手機報,有34.1%的大學生表示愿意轉發,即便是五角一條的彩信轉發費用,因為承載了“有用”要素,費用也就微不足道了。

(三)新媒體使用意愿的困境分析

為客觀了解新媒體的使用現狀,筆者以江蘇省在校大學生為對象開展了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意愿的問卷調查,在眾多的新媒體產品中選取校園手機報為代表進行案例調研。本次調查共有來自全省12所大學的1136名學生填寫了問卷,男女比例為1:1.2,平均年齡20.1歲。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在校大學生擁有移動手機,其中曾經使用過新媒體的學生比例為97.1%,而在使用校園手機報的在校大學生中有23.24%的用戶是因為“被動獲取”而接收校園手機報的,出于“自身需要與興趣”定制手機報的大學生僅占到了15.01%。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對校園手機報的滿意度測量中,平均得分為3.1,距離5分“非常滿意”尚有較大差距。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新媒體代表了新潮流和新希望,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揮了思想引領、服務成才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新媒體的應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現實困境,如內容同質化、互動局限性以及政策不健全。

1.內容同質化。以手機報為例,有學者調查統計,我國市場上發行的手機報內容與報紙、新聞網站等刊登的信息重復率高達60%。內容的高度同質化在其他校園新媒體產品中也普遍存在,騰訊微博、新浪微博、微信等官方的校園資訊總讓讀者覺得“似曾相識”,大學生普遍反映新媒體產品內容原創性不足、相似度極大,絕大多數內容停留于對傳統媒體信息的簡單復制,無法滿足大學生求新、求異的個性化需求,缺少深度報道和社會影響力,長此以往勢必降低新媒體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造成用戶的流失。

2.互動局限性。當前新媒體的互動優勢并沒有隨著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技術得以充分施展。短信通道和WAP網頁留言是現有的新媒體和大學生用戶的互動溝通渠道,尚未建立用戶、媒體之間的多維互動體系,互動形式過于單一。據一項針對新媒體互動性滿意度的研究調查顯示,僅有12%和1%的大學生認為校園新媒體在互動性方面是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大學生對于校園新媒體互動性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如何破解現存缺陷,實現隨時隨地互動交流是新媒體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3.政策不健全。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手機管理條例,政策法規的不夠完善直接導致了當前新媒體市場競爭無序、良莠不齊。部分缺乏社會責任感的運營單位混雜于市場中,單方面追求經濟利潤,最終損失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二、增強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相對優勢,創新教育理念

相對優勢是影響創新擴散的關鍵要素之一,只有讓用戶充分感受到新媒體產品的相對優勢,用戶才會選擇采納接受它。當前各大高校都逐漸重視將新媒體作為工作載體,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卻沒有完全得到根本性轉變。新媒體時代下,教育者應當轉變傳統“主客體”的教育觀念為“主體間”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創造力和參與度。師生間擁有平等的話語權應當視為新媒體應用中最凸顯的優勢,雙方不因教育角色的不同而影響各自的主體地位,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和開放性,全面提升大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能力,從根本上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說教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體平臺,編發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充分開發在線互動評論功能,借助新媒體平臺實現交流與互動,促使廣大師生共同參與到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

(二)兼顧產品的相容性,推動新媒體一體化進程

正如騰訊推出QQ之后,旗下的后續產品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產品均與QQ有著良好相容性,用戶可以用QQ賬號登陸其他產品,亦可以在其他產品使用時與QQ平臺上的好友進行互動。校園新媒體的開發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思路,無論是增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間的相容,還是校園新媒體(如:手機報、微博、微信等)之間的滲透和整合,都是有效普及校園新媒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經之路。當然,相容性還包括新媒體產品與移動終端之間的軟硬件兼容,克服終端差異,盡可能地完善產品的呈現效果,也是未來新媒體發展的研究課題。

(三)降低操作復雜性,拓展教育路徑

新媒體作為大學生在閑暇之時獲取資訊信息服務的渠道,應當盡可能降低用戶接受和使用的時間成本和操作難度。當今正處于一個信息無處不在的時代,承載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新媒體產品要在其他媒體中勝出,迫切需要在優化產品設計、降低操作和復雜性方面下功夫。以校園手機報為例,在發送時間上避開信息擁堵的高峰時段,實行錯峰發送,一般選擇在17:30至20:00間,避開大學生的上課時段,同時避免用戶因信息冗余沒仔細閱讀就當成是垃圾短信直接刪除。在產品設計上,無論是版塊布局還是文字基調,都應當遵循簡潔鮮明的設計風格和年輕時尚的用戶特點,盡可能采用友好的界面和標識,便于大學生迅速學習和簡易操作,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需要的信息服務。

(四)注重新媒體體驗式營銷,實現可試性和可觀察性

新媒體的體驗式營銷指的是,以大學生體驗作為導向,開發、設計和推廣新媒體產品,讓大學生參與新媒體產品運營的全過程(尤其是測試和改良過程),讓大學生充分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和被體貼,以此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在新媒體的推廣中,關注大學生使用意向的理性和情感訴求,通過親身感受新媒體提供的信息資訊服務功能,滿足大學生人際溝通交流或其他心理需求的美好“感受”和“體驗”,激發大學生參與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發揮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新媒體作為新興科技進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排頭兵,不僅創新了教育渠道,更為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提供了示范作用。無論是QQ群、手機報、微博、微信還是其他新媒體工具,終究是一種教育載體,教育載體的發展變革應當始終圍繞其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會用”并且“用好”工具,構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溝通平臺,將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是一切新技術手段應用不變的“初衷”。

作者:張建穎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第二篇

一、運用新興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在當前的科技發展形式下,新興媒體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展現自我和表達情感的平臺,更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從本質上改變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的方式,也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極大地挑戰,對于新興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新興媒體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巨大挑戰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身邊的環境受到挑戰,在新興媒體時代,網絡平臺的無限性導致了網絡上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顯的更加自由,同時由于網絡監管力度的薄弱,導致了一些消極的、不負責任的信息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沖擊著人們的視野,挑戰人們道德底線,例如在網絡上通常會出現一些負面新聞和一些謠言、假新聞,讓人們一時之間分不清楚是對是錯,這些都會給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帶來困難和沖擊。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媒體在大學生生活中的推廣,導致了校園新興媒體文化的形成,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傳統意義上的教育環境。

(2)思想教育工作的對象受到了挑戰,主要體現在:一、新興媒體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一種挑戰,在新興媒體中包含的復雜的信息,都在日常生活中侵透著大學生的生活,導致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都在逐漸的改變,同時在接受到互聯網上一些方面的信息之后,大學生在彰顯自己的獨特個性的同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都會存在一種逆反的心理;二、新興媒體對于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互聯網具有的虛擬特性,讓很多大學生在這個虛擬的環境中如魚得水,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夠辦到的事情,借助于網絡都可以實現,在這個虛擬的平臺上,他們可以盡情的展現自我,這也導致了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對于身心的發展都極為的不利。

(二)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新興媒體是目前科技發展下比較流行的產物,大學生往往在短時間內疚能夠接受,這也給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新興媒體攜帶的大量信息對于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種極大地幫助,讓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豐富克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部分:

(1)新興媒體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和內容,在高校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傳播、獲取、吸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利用正面的、積極地信息去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來說,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就是獲取正確的信息,新興媒體的出現,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內容是一種極大地延伸,使得其可以得到的資源更加豐富,相比于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新興媒體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前沿,更加具備說服力,容易實現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

(2)新興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更加豐富,由于新興媒體借助于互聯網,其信息的傳播具有多樣性,所以在此潮流下,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已經不再適應,多樣化模式更加貼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多種形式共同發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新興媒體對策

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也在逐漸改變,在此基礎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利用新興媒體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更新教育觀念,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興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應該把最新的發展動態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要時刻緊跟著時展潮流,在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同時,還要結合在時代潮流下的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新的特點,聯系當代大學生流行的思想來開展,這樣才能夠體現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互動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新興媒體技術熟練掌握,所以在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條件下,還要求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緊跟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熟練掌握新興媒體技術才能有效運用到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

(二)適應新媒體發展特點,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適應新興媒體的發展潮流下,應該根據新興媒體的特點,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意愿,努力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互等的關系,同時需要認識到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和被支配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充分利用新興媒體的優勢,在校園網的論壇中采用發帖子的形式,或者在主流的網站中開設博客,與學生采取互動的方式進行充分的這種方式改變了以往與學生面對面交談的形式,使交流的氛圍更加輕松和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也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聲音,讓老師更夠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情況,這樣也能夠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加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三)多層次全方位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伴隨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新興媒體出現的形式也在不斷地擴充,每一種新興媒體的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其涵蓋的信息量也呈現指數上升的趨勢,在新興媒體傳遞的各種信息中,有正面的積極的信息,也有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當代大學生在這些信息面前可能會變的不適應,無法分辨這些信息的正確性,容易產生迷茫和困惑的情緒,從而影響大學生的一些習慣和行為方式,有的大學生甚至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新興媒體攜帶信息的評價能力,幫助當代大學生去吸收正確的積極的思想,抵制消極的負面的信息。

(四)構建網絡學習社區,網上網下通力合作

在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下,大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及時的收集到大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正確的觀點,應該積極的加以引導,對于學生表達的負面的消極的言論,應該有針對性的及時的進行疏導和勸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興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不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網絡下都可以進行例如通過創辦高校內部的手機報,讓高校內的學生及時的了解到校園最新動態,開辦網站等各種方式。

三、結語

新興媒體技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新興媒體技術極大豐富了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空間,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是由于新興媒體技術攜帶的各種信息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利用新興媒體技術,及時的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逐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高效性。

作者:翟嶼潼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第三篇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含義及特征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為依托,在團體的氛圍中開展的心理輔導形式。它是將個體置于集體的環境中,使其通過自主觀察,學習和吸收集體的價值觀念,繼而更加理性的審視自我、探索自我,并運用集體的認知方式對自我的思想情緒或行為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這是團體心理咨詢不同于個體心理咨詢的最突出的特點。團體咨詢的求詢者對自己問題的認識、解決是在團體中通過成員間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來實現的。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1.1團體咨詢感染力強,影響廣泛

這是因為群體的互動作用促進了信息的傳遞和自主性的激發,也就是團體動力的形成。團體動力對于團體目標的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團體成員也是靠著動力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1.2團體咨詢效率高,省時省力

相對于個體一次只解決一個人的問題,團體在解決問題方面,時間和精力是很有效率的。并且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不僅僅是輔導者對參與者的幫助,也是參與成員之間的互助,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由一個輔導者對多個團體成員,即一個輔導者同時指導多個人,增加了輔導的人數,在一種幫助的集合中,推動輔導進程,達到輔導效果。

1.3團體咨詢效果容易鞏固

團體咨詢是首先根據現實問題模擬一個真實的情境,將現實問題置于相應的情境中去具體分析,使學生友好和諧的氛圍中通過模范、示范或訓練等途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或思想情緒,繼而采取合理的策略對現實問題進行調整或整改。團體輔導以實踐為導向著重解決現實問題,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因而咨詢效果也更能體現現實需求。

二、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團體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的領域或學科,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心理學范疇,目標在于使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使其內心世界的豐富、精神生活的充實、潛能的發揮與人生價值的正確體現;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黨的方針、路線為指導,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優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屬于社會學范疇。盡管二者在工作目標、學科領域不同,但兩者之間還存在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

2.1團體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著重就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潛在心理危機的干預、學生心理危機基本干預技術與處理流程等方面進行了知識輔導,使輔導員能夠重點掌握各類心理危機的識別方法、處理流程和干預技術,協助輔導員掌握學生心理動向。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從研究源于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巧用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學術生態構建等方面,系統地分析學生如何通過全面學習和鍛煉,培養自己不斷發現新問題和解決問題(包括心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適用,同理,在開展心理輔導時也可適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豐富心理教育內容,提高心理輔導的實效性。

2.2團體心理輔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途徑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環境陶冶、說服教育和榜樣示范等形式為主要教育手段,重點關注人的理性認知活動的引導,硬性的理論灌輸使得學生不能真正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而團體心理輔導則以人的潛意識結構以及個體的主觀體驗為研究重點,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理論式灌輸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豐富了教育手段。借助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通過心理劇、團體活動等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可以創造一個積極和諧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產生積極的效應,建立積極的行為規范,消極的態度可以被改變,并接受積極的價值觀念,從而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一種和諧、穩定的接受心理,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人性化,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通過在日常班級管理和學生活動過程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升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歸屬感,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1團體心理輔導在日常班級管理的應用

由于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班級概念弱化現象嚴重,學生集體意識不強,而班集體的整體心理氣氛對班級的團結和整體效能的發揮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健康融洽的班級心理氣氛容易使班級成員對集體產生信賴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同時更容易培養符合集體觀念的價值觀和積極健康的思想情緒,并由此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反之,如果班級的心理氣氛是相互猜忌、冷漠,就容易使學生之間產生隔閡,進而滋生敵對行為,影響學生個人的心理健康。學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定期開展心理教育講座,建立心理咨詢師值班制度、保密制度、服務制度等,為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咨詢問題,讓學生們的煩惱有處說、心聲有人聽、困惑有人解,為其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了保障,同時有助于構建健康的班級氛圍,避免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對于輔導員來說,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能更好的觀察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想法,把握班級的整體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3.2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團隊活動中的應用

團隊活動是共青團組織在學校的教育中對廣大青少年團員在思想教育、開展學習和組織活動的一種活動形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在團隊領導者的帶領下,根據團體成員的思想狀況和道德水平,圍繞團體成員共同關注的某些問題,采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技術,如角色扮演、參觀訪問、討論演講等,使團隊成員參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接受團體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團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對德育體驗更加強烈,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作者:李永青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专区在线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 日韩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日韩 | 99re热在线视频 | 午夜香蕉成视频人网站高清版 | 美女视频黄色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艳片视频免费观看 |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 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 |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5g影院天天爽天天看 | 男人操女人逼逼视频 | 久久黄网| 中文字幕或区 |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玖玖玖玖 | 国产精品久久久影院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香蕉青青草原娱乐 | 91热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 | a成人在线 | 精品九九久久 | 夜色毛片永久免费 |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欧美日本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黄页网站 |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 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 偷拍自拍日韩 |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2区三区4区5区 | 免费看一级欧美激情毛片 | 亚洲性视频网站 | 久久黄色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