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故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逐漸由傳統的固定教學模式向開發學生創新思維邏輯的方向過渡。因此合理使用數字故事的形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字故事;應用策略
一、數字故事的概況
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數字故事在美國被定義為: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繼承和詮釋古代藝術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我國,數字故事被定義為通過添加圖像、文本、音樂、聲音等多媒體元素來創造一個視覺故事的過程。數字故事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并在本世紀初數字故事協會成立之初逐漸成熟。根據美國對數字故事及其發展的研究,我國直到2006年才有雜志提出數字故事的教學理念。2011年,數字故事這一獨特教學方式才引起中國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廣泛關注,被應用于小學數學、初中思想品德、中學生情感等各個領域的教育教學中[1]。
二、數學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前引入數學問題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因為好的數學問題導入可以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學習印象,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更感興趣。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問題的背景,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數學問題的具體內容,以防止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跳入情境。
1.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也被廣泛地應用于數字故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表現故事場景,更能表現故事情節,關注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小學生混合計算”內容時,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設置課程,然后用多媒體技術在電子白板上加以顯示。例如到西方旅游,黑貓警長等等,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看卡通。然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一些故事,特別是混合運算、加、減、乘和除法,就像孫悟空救師傅也需要克服困難一樣。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不同的文字中設置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講故事導入法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尋找一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數字故事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呈現出多種形式,其中故事介紹更為普遍。所謂講故事教學法,就是在數字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簡單計算”時,可以引用數學家高斯從小的故事。高斯10歲的時候,老師讓同學們做一道算術題:1+2+3+……+100=?很多孩子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算出答案,但是高斯在很短時間內就算出這道題的答案。此時,許多學生在思考高斯是如何計算的,這無疑間接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這個問題的計算過程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即因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這樣等于101的組合一共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實踐也證明,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即使同一個故事講出的方式不同,也不厭其煩。同樣,在課堂上講數字故事,不僅是新奇的,還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由此可見,數字故事法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3.創設生活場景
數學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需要關注自己的生活情境,即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境學習。例如在學習“圓周”一課時,我先播放課前準備好的“小明減肥”的數字故事視頻。視頻講述了小明發現自己胖后減肥的決心,決定每天在操場上跑一圈。但是他的父親發現小明是沿著核心圈跑的,所以他要求小明沿著外圈跑,但小明最終沒有實現減肥。因為故事本身有一個轉折點,所以很容易將學生介紹到教學情景中。在視頻放完后,我向同學們講解了周長的概念,使同學們在結合“小明減肥”數學故事的同時,學習了“圓周”的數學知識。
4.巧設疑問法
小學生對許多事物都比較好奇,所以在講解數字故事教學方法時,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對所學習的數學問題感興趣。在學習“分數的大小”時,我設置這樣的場景。媽媽把蛋糕分成六塊,每人一塊,即每人1/6。后來又加了兩個人,蛋糕又分成兩份。也就是說,每人1/8。然后問學生們,1/6和1/8,誰是大的,誰是小的?相信這種方法比簡單的數字更容易掌握。我還設置一個場景,兩根長5米的鐵絲,第一根用去7/10,第二根用去了7/10米,這兩根鐵絲哪根用去的長?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很快得出答案:第一根鐵絲用去的長。總之,數字故事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方式是多種多樣,老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將數字故事融入其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及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加深學生對數學抽象內容的理解的目的。
參考文獻:
潘黎黎.淺析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3):138-13
作者:施建國 單位: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