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今人們處于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在教育這一領域中,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一手段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一般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以反復訓練技能和簡單的機械記憶為主,不給學生質疑和創新的機會,淡化學生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學生大腦的開發。現代化教學設備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教師應當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設備,將其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
一、運用信息技術設備教學要與學生特點相符合
小學生的思想不成熟,行為方式幼稚,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擾,并且他們還未形成一個班集體的概念,往往沒有組織紀律,這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想要讓學生認真聽取老師的話,首先老師要和孩子們成為朋友,當老師與學生之間少了幾分距離感,他們之間的聯系也將更加密切,對老師產生好感,這樣便會更加聽從老師的話,從而使得班級紀律更加嚴明。近幾年,國家為農村小學配備了交互式教學設備,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理解。電子白板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運用電子白板教學,把知識以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既直觀形象,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把圓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而且把圓分割得越細小,所拼成的圖形就越趨近于長方形,從而體會轉化思想與極限思想。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個圓的面積呢?”“我們在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是怎樣做的?”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能否也將圓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呢?”然后指導學生把圓等分成扇形,并用這些扇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為了實現“以直代曲”,使圓等分后拼成的圖形更接行四邊形,把圓8等分、16等分、32等分,再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發現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越接近什么形狀。教學中,將圓等分的探究過程比較繁雜,若讓學生動手剪拼,不僅操作困難,還會占用課堂許多時間,此時便可靈活運用課件中的“圓的面積推導”學科工具,在較短時間內輕松實現圓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所拼成的圖形。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發現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直觀比較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圓之間的聯系,順利將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圓的面積探究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之整合,能有效滲透轉化思想和極限思想,為學生后續學習研究圖形積累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
二、信息技術設備的有效運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以前,教師只能通過用語言描述或用粉筆書寫知識內容,受條件的限制難以用更加生動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知識內容。現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對此進行改善,例如在學習加減法時,對于數字的增減學生缺少一個具體的概念,對于這個的記憶往往都是通過死記硬背,并不是真正理解后才對此進行了記憶。但是在現代化的教學中,老師可以使用電子白板將數字轉化為實物,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現實的情境之中,把數學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學生不但對知識點有了一個具體的印象,使記憶更加牢固,而且對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能夠主動地對內容進行思考,老師只起輔助引導的作用,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更加活躍,有利于師生互動,課堂不再是老師的獨角戲。例如,在教學“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這節課時,教學伊始,教師設計螞蟻繞透明環形橡膠圈外壁不斷爬行,卻始終無法獲得橡膠圈內壁的食物的動畫情境,并提出問題:“螞蟻一直轉圈爬行,為什么得不到食物?”“螞蟻在哪個面爬行?食物放在哪爬行就能獲得食物呢?”在學生紛紛討論卻無法得出好辦法的矛盾沖突中,引出莫比烏斯帶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課末,教師再次回到課始螞蟻尋找食物的動畫情境,并提出問題:“你們現在想到辦法讓螞蟻沿著一個面爬行就能獲得食物了嗎?”學生回答:“把透明環形橡膠圈改為莫比烏斯帶。”此時教師相機課件演示螞蟻沿著莫比烏斯帶爬行并獲得食物的動畫,學生自然體驗到探究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樣的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數學學習成為學生內心的需求,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要多于抽象思維,抽象思維還處在一個剛剛萌芽的階段。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呢?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利用它來制作課件,演示出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的整個過程。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利用學具將圓轉化為長方形時,由于時間和份數的限制,無法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化曲為直、無限逼近”的轉化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思維過程。老師對知識多次的解釋和比劃,與適時、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教學相比,后者不但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使知識得以清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它還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再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這節課時,先讓學生分小組說一說已經學過的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再利用課件出示知識網絡圖:在每個圖形上制作鏈接相應公式推導的微視頻,讓學生隨機點擊展示,便可以重現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系統整理,觀察這些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系。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推導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在滲透轉化思想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進行了梳理,形成知識網絡。
四、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彌補了鄉村教育的短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打破了原來固有的生活模式,走出農村向城市進軍,鄉村學校小班化已成為時展的必然產物。就我所在的學區72個教學班中,23人以下的班級就占了70個,其中10人以下的有42個;這樣就必然產生了一些所謂的“農村富余教師”被轉化為幼兒教師,有的調到了鄉鎮中心學校和縣城學校,這樣一來鄉村教師就相對短缺了,一位老師就兼任好多門課程,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希沃班班通、甘肅教學通等)來進行教學。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在一些教育教學資源平臺(比如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甘肅省智慧教育云平臺、甘肅教師學苑、教師教研網、“教研報”微信公眾號等)下載一些教學資源,在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的同時,也彌補了由于教師短缺造成的師資力量薄弱、自身能力不足等問題??傊?,正確、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開發大腦、培養抽象思維、激發學習興趣,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然而,在運用信息技術設備教學時,也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使用計劃,過度使用,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刺傷學生的眼睛。
作者:尕讓 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