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都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建立知識教學與應用的聯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文章分析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知識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找好課堂和生活的結合點和平衡點,讓學生在感受到數學知識魅力的同時,真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而提高綜合能力。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掌握數學知識、強化數學能力、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對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初中數學教師研討的主要方向。但是,即便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仍然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而問題的焦點主要在于教師對待新教學理念的態度和方式上。實際上,當前的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這一問題上都存在比較明顯的傾向,要么堅持傳統,對新的教學理念完全排斥;要么對新的理念和方式完全接受,不加甄別和變化。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堅持傳統,不僅會使課堂缺乏趣味性,還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失去主動性。而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太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太好。反之,如果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完全接受,也會產生一定的問題。一方面,不同的學科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方式,簡單照搬新的教學模式而不考慮數學學科的特色,課堂的教學成果也不會令教師滿意;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考慮班級內學生的基本情況,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只考慮教學模式和內容,那么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也無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把握好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中心思想下,進行課堂教學的完善和創新。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從本質上看,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在于最終的運用,從而為生活提供便利。從這一點上而言,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基于數學學科本質而言的,是從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出發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從最基本的方面來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大部分的初中學生來說,其不喜歡數學學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數學的抽象思維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遭遇較多的困難和挫折,進而產生畏難心理,甚至逃避數學的學習。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一方面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與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建立了聯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也適當降低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為課堂教學增強了趣味性。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對數學知識和數學課堂產生更大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數學學科的產生、發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學習數學的意義,歸根結底還在于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生活化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將教學與運用相互融合,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其實際的應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這兩個方面綜合來看,生活化教學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意義重大,需要教師重點關注并研究具體的應用途徑[1]。
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途徑
(一)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師先積累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然后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相應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相聯系。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來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并且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融為一體,實現學生從運用出發,再理解知識,最后回歸應用的一個過程。從教學方式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師開展情境式的教學。教師設計情境的前提是對生活化教學素材的積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素材,并將這一素材轉化為具體的、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讓學生展開討論與學習,這對加深學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識及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以“弧長與扇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這一部分的知識實際上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其難度并不在于知識點的難以理解或者記憶,而是在于對抽象化圖形的想象能力,以及將生活中具體的場景抽象為數學解題過程的能力。在教學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往往并不是簡單地給出圖形然后讓學生進行計算,而是將計算面積的方式具體化到生活中,體現在花壇的面積、廣場種樹等情境中。大部分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都無法迅速地建立起場景與數學原理之間的聯系。所以,教師就可以將這種生活化的場景運用于教學中,在課前導入的環節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重現,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再用提問或者談論互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轉換,進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己解決這類型問題的能力,還能夠逐步養成聯系生活的習慣,進而真正提高知識理解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2]。
(二)參考真實問題組織實踐拓展活動要實現生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教師除了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著手。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不僅是教師提高學生專注度、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每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在設計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時,則可以參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和真實案例。在具體的活動形式上,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得出解決的方案,也可以設計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等教學活動。在具體形式的選擇上,教師要根據知識內容和特征來進行。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及其圖像”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在簡單的知識講解環節結束之后,可以根據二次函數的知識特點及其實際應用的情境來設計方案式的課堂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根據二次函數解析式的形式特征及函數圖像來提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如企業由于市場的需要急需購買兩種不同的商品,要求學生在分析利潤、成本等問題的基礎上給出最優的購買方案。學生在設計購買方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參考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還需要考慮一些實際的因素。在進行方案展示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思考類似的生活問題,并且探討解決的方法。在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時,學生不僅對數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夠認識到這些知識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進而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日常生活設計開放式練習題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被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但是考試仍然是對學生進行考核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完成練習題也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和布置練習題時大多參考考試題目的形式,以計算為主要過程,并且有確切的答案。這樣的課后練習題,不僅無法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強化學生能力的目標,還會使一部分學生養成依賴答案的習慣,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而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之一就是在設計練習題目時,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將抽象的數學題目具象化為實際的問題。為了配合這樣的一個理念,教師就必須采取開放式的題目形式。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問題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一般來說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開放式的數學練習題就是指教師給出現實的題目,要求學生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之后找出答案,并且在課堂上將自己的答案進行展示和講解。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答案中特殊的因素進行提問,在學生解答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維過程進行評價,判斷其是否合理、是否正確。在學生完成講解之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然后引導班級內的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課后練習題,學生不僅能夠訓練自己的發散思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還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理解,養成用數學思維看待生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強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斷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閆方.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9):23.
[2]王東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12):82.
作者:呂三喜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