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教學中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探索能力成為目前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所以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主要是為了改變其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良好的探究式學習,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生物教學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學生能夠對基礎的生物學知識、技能進行掌握,為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索能力;培養途徑
新課標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需要對生物學科一般的探究方法進行學習,并在此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合作、實踐、創新能力。”探索能力是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生物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生命現象以及活動規律是其主要的研究內容,而人類生活、文明、社會的進步都與生物學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學習生物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動力。生物學自身具備較強的實驗性,可以對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進行培養,對學生思維進行有效激發,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看待生命與世界。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與了解世界,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途徑
(一)重視教師探索能力的提升《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注重自教海泛舟(中學教學)身的文化修養、知識涵養、生活作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探索能力進行培養,就需要重視自身探索能力的不斷提升。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需要對新課標理念進行深刻認識,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學習,以有效提升自身的修養、素質,從而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自身所具備的探索能力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與意識,并在實際教學中巧妙應用。
(二)聯系實際生活,激發探索欲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開展良好學習的原動力。新課標提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有趣、生動、具體的素材,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生物學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許多知識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直接應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聯系,為學生創建一個熟悉、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感受生物學習的樂趣,由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例入手,以學生自身的實際經驗為依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歸納。例如在“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學中,教師問道:“用鹽腌黃瓜、青菜時,容器中的水會變多,而多出來的水來自哪里?”學生很快就能夠回答出來:“是由黃瓜、青菜的細胞里滲出的。”同時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相似的例子,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活躍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細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進行歸納,并在學生對相關原理進行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在鹽堿地上種的莊稼長勢不好,可是大米草卻能很好地生長?為什么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的狀況?將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顯著提升學生探索生物知識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落實教學實驗,充分進行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實驗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對學生探索、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實驗探究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通過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對學生批判性學習的習慣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對科學方法與過程進行親身體驗,以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探究教學過程中,教材中有十分明確的教學過程,即提問、假設、規劃、實施、結論,然后是表達以及互動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程序進行操作,以對一般過程進行確切掌握,知道實驗設計中的原則與注意事項,同時還需要重視對相關材料的有效搜集,以獲得更多的探索機會。此外,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需求,提供相應資料,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落實實驗,并在實驗操作中進行充分探索。
(四)豐富課外活動探究作為一種新的理念,不能只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培養,需要對其進行有效延伸。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外探究活動進行有效開展,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探究意識。通過對課外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以及實際生活中對生物問題進觀察、發現,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有效探索。教師應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的生物問題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自主探索。例如在“生物的生存環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校園或是所在生活區的生物進行觀察,并進行有效記錄,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良好的互動交流。通過實際的觀察、感受以及互動交流,學生得出相關結論:不同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同,生物和環境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自身的觀察記錄進行有效整理,并以學習內容為依據,對相關頁面進行設計,將其制作成資料卡進行展示。通過課外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自主探索空間,可以充分調動探索學習的熱情,以促進探索能力的不斷發展。
(五)開放實驗室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目前對學生探索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標的不斷落實,探究式實驗成為初中生物教學材料的主線。通過在探究式實驗中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確實驗的方法、過程,以對學生的探索、發現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綜合素養的不斷發展。此外,初中生物教學材料中所涉及的大部分實驗都是可以由學生獨自開展的,如顯微鏡的作用、膝跳反射的觀察等。學校可以開放生物實驗室,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學習。在學生開展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生物知識能力不僅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其創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發展,從而推動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開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索、實踐、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在對學生探索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特點進行充分考慮,還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應由學生自身所擁有的實際經驗著手,盡量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有效體驗,對教學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同時,教師還需要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開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遠輝.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49-250.
[2]金元鳳.淺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的方法[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26):97-98.
[3]焦紅梅.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8(84):158.
[4]王超.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創建有效情境[J].文理導航(中旬),2017(12):90.
作者:劉建平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