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會不斷被新的內容替代,但收獲的人文素養卻能伴其一生,持續指導其看待世界的方式。人文素養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生活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基礎,素質教育對人文素養教學提出要求,也是本著為學生長遠打算的目的。在生物課堂上,高中生獲取的人文素養主要是尊重生命與自然方面,進一步是尊重他人方面,生物教師在設計人文素養的滲透方式時,可從這兩點入手。本文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進行探討,旨在為讀者提供思路。
【關鍵詞】高中教育生物教學人文教育教學策略
一、挖掘教材資源,將人文教育滲透到知識教學中
用于課堂滲透的人文教育應以教材為提取源,高中生物教師應清楚生物這門自然學科在高中階段設置的幾大分類中,哪些是與時事熱點的社會問題有聯系的,而教材知識有又有哪些直接點明的人文教育內容,通過深度挖掘與合理加工,為學生展示具有感染力的生物學知識,并提取其中的人文教育內容傳達給學生。在人文教育中,為了避免自己的授課內容被學生視為“說教”而產生反效果,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注重“滲透”一次的含義,即想辦法將直白的教育內容化為無形,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直擊學生內心,秉持“點到為止”的思想。因此,為讓高中生心領神會,生物教師一定要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開展教學,定期轉換教學方法,或是借助新奇教學手段,讓高中生先接受學科知識的學習,再透過生物知識看到深層次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時,教師可先根據教材的安排,為學生介紹生態系統的結構等基礎內容,讓學生明白生態系統內能量是如何流動的、物質是如何循環的,隨后再從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說起,待學生知道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范圍的時,教師可結合當下熱點問題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態系統瀕臨崩潰景象,如物種入侵、溫室現象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應學生喜好,從網絡中搜索一些赤潮發生時的實況錄像,讓學生觀察生態系統失衡后的嚴重后果。
二、創新教學模式,將人文素養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高中生在課堂上獲得的人文素養最終是要體現在生活中的,生物教師可多對課程內容進行生活化解讀,讓高中生透過課堂觀看生活景象。例如,在“神經調節”這部分內容中,教師會為學生介紹神經調節的具體方式,并告知學生神經性藥物的作用規律。此時,生物教師通常還會告訴學生的危害,以及心理藥物的副作用,讓學生謹慎對待這類神經性藥物。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一話題其實是沒有什么新鮮感的,拒絕更是隨處可見的標語,因此為了增加學生的接受程度,使人文教育成功滲透,生物教師可以挖掘該話題的深度內容,引入真實案例,為學生提供有新意的教學內容。在談論心理藥物時,教師可將關注點放在“抑郁癥”這一話題上,由于社會偏見的存在,抑郁癥患者被很多人認為是“精神病”,是要敬而遠之的存在,生物教師可用生物學相關的科學觀點為學生做出解釋。教師可為學生講解抑郁癥患者在心理方面呈現出的特點,以及為什么需要藥物治療,并為學生科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學生尊重身邊的抑郁癥患者人群,對其給予關懷,溝通時保持同理心。由于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其實輕微抑郁癥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生物教師也可趁此機會表達自己的關懷,消除學生的偏見。
三、完善教學評價,將人文素養滲透到人生態度中
教學評價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為在其中滲透人文教育,高中生物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之余,應對學生的個人成長給予關注,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更加愿意對教師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將教師視為自己的人生導師。在整理對學生的評價時,教師可以多使用一些學生之間流行的話語方式,營造一種平等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收到教師的評價后,有接著看下去的欲望。隨后,教師可對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表現、考試中的表現、作業中的表現等綜合在一起評價,從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編寫具體的評價內容,而不是單純地表達“贊揚”或否定,讓學生能夠從評價中吸取到有用的東西。在這種交流模式中,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也能夠學會理性地看待事物,不會為了一點小事就心浮氣躁。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物是一門以自然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揭示了許多自然規律,并能夠通過惡劣后果的推測對人類的行為予以警示,本身就是一門人文素養教學氛圍濃厚的學科。高中生物教師在滲透人文素養時,可引導學生培養環境保護意識、自然尊重意識、客觀評價意識與合作意識等人文素養,加速高中生成熟內心的建設,讓高中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并懂得善待周圍環境。
參考文獻:
[1]夏敏.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才智,2017(34):60.
[2]劉秋如.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180-181.
[3]馬艷霞.談人文素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08.
作者:毛玉 單位: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