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宿舍交往情感支持及培育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舍友之間情感疏遠,會引發一系列宿舍矛盾和學生行為問題。良好的情感支持可以有效減少學生攻擊性行為和欺負行為,幫助學生提高人際自尊和社交能力,更好地建立自信。大學生處于成年早期,渴望親密交往、獲得尊重和支持。充分發掘大學宿舍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生入學時構建良性互動、通過第一課堂傳授交往技巧、通過第二課堂鍛煉交往能力、運用人際敏感訓練改進個別學生交往障礙,能夠有效培育大學宿舍交往中的情感支持。
【關鍵詞】人際交往;情感支持;大學宿舍
一、問題緣起
2020年初,肺炎疫情期間,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被限制留在家中,學校延期開學。2月22日,國內主流社交平臺“微博”出現了一個內容為“如果學校再不開學”的“熱搜”話題(閱讀5.4億,討論7.7萬)。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話題下的熱門評論前三分別是:“怎么可能懷念學校,一點也不”、“并不”、“并不想開學”,三條評論的“點贊”數量分別是8.8萬、7萬、6.3萬。熱度最高的“評論區”留言中,有三條評論提出,不想開學的理由與校園人際關系差(尤其是宿舍關系差)相關,分別是:“那破宿舍關系一點不懷念”、“學校有太多不想見的人”、“我是真不想回去跟XX舍友一起住”。通過查看這三個評論人的“微博”主頁,可以判斷他們分別是大三女生、19年在參加“四六級”考試的女生(推測是大學女生)、參加“四級”英語考試的20歲女生(推測是大學女生)。次日,“微博”ID為“內涵彪哥”的用戶發起了一個關于“不想開學原因”的投票,四小時內有5.8萬人參與,其中8067人選擇了“不想見舍友”,4383人選擇了“食堂飯菜不好吃”,4.1萬人選擇“在家想干嘛干嘛”,該投票下方熱評點贊第一的留言是“為什么要去宿舍見那種不可理喻的人”,“點贊”第二的留言是“不想處理那些同學關系”。從上述網絡輿論中,我們不難分析發現,舍友交往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舍友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在校生活的質量。而大學生群體(尤其是女大學生)所表現的,對校園人際交往尤其是舍友交往的反感和抵觸,舍友情感上的失范,舍友之間的情感支持缺位、弱化甚至異化,這種現象正在嚴重影響學生社會化的進程。本文將著重分析大學宿舍中情感支持的功能及培育途徑,為處理宿舍矛盾、營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圍提供思路。
二、大學宿舍的育人功能和舍友關系的類型
1.大學宿舍的育人功能大學宿舍從其功能上來看,共有四個方面。第一,它是身體休整的休息室,可以滿足學生休息起居的基本生理需求;第二,它是心靈休整的營養室。在大學生心理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的舒適度和與其中成員的親密度都會影響大學生心理狀態、能力發展甚至個性形成;第三,它是大學組織中的最基本的細胞。在第一課堂的教學中,宿舍成員往往也自然形成學習小組,參與各項學習任務的完成。在第二課堂和日常生活中,以宿舍為單位參加各項活動、考評等也是各個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模式;第四,它也是一個“雛形社會”,宿舍成員需要面臨和處理好如何與他人相處,合作,競爭等現實社會中將要面臨的問題。
2.舍友關系的類型及其功能不同的宿舍有不同的相處模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宿舍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固定場所,舍友關系的好壞會直接會影響到其中每個成員的學習和生活。學者劉欣采用自編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調查,依據宿舍人際氣氛得分高低可將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分為:人緣型,友好型,淡漠型,敵對型。人緣型的宿舍氣氛十分融洽,成員間關系緊密;友好型的宿舍成員互相幫助,彼此友好;淡漠型的宿舍成員互不關心;敵對型的成員對人際關系過分敏感,反對他人的活動。對宿舍人際關系不滿意的學生常常顯示壓抑,敏感,自我防衛,難于合作的特點,情緒的滿意程度低。而且,沒有知心朋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強迫、抑郁、焦慮、偏執因子偏高,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綜上,良好的舍友關系會使每個成員感受到身處宿舍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也會催生相互之間的信任感和親密感。
三、大學生宿舍中情感支持的內容及其作用
情感支持是社會支持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自20世紀90年代末,一些西方教育家、心理學家開始進行有關家庭情感支持和教師情感支持的相關研究。大學宿舍中的情感支持是指宿舍成員在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相互關心,支持,或當宿舍成員需要幫忙時其他成員所給予的物質或心理上的支持。關于社會支持的作用,主效應模型認為,不論是否存在壓力,社會支持在任何時間對任何人都有重要的增益作用,它能夠提高個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從而減少個體的心理問題。而社會支持的缺乏可能引發情緒耗竭,低效能感,關系疏離和生理耗竭。
1.相互關心。美國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他認為,人在每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沖突,而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埃里克森認為,18-30歲的人,處在成年早期,要面對的主要沖突就是親密對孤獨。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解決,就會形成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混亂的兩性關系。大學生的年齡一般處于18-22歲之間,也就是說,親密對孤獨的沖突是大學生主要解決的危機。而宿舍成員相互之間的關心能夠縮短新環境中的人際距離,增進親密感和安全感,讓學生能夠更愿意融入宿舍這個集體中。這種關心所帶來的心理動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快適應整個校園的生活,穩定情緒、緩解焦慮。舍友之間的關心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當我遇到困難時,舍友會主動了解并幫助我;舍友關注我學習的進步;舍友關注我的個人成長;舍友關心我的個人情緒;舍友關注我的興趣愛好或特長發揮。
2.相互尊重。如果說關心能夠收獲親密感和安全感,那么尊重就是緩解絕大多數人際矛盾的起點。這種尊重體現在學生與舍友平等相處以及相互之間的平等對待,能夠尊重他人,是大學生高尚品德和良好個性的重要體現,被尊重帶給人尊嚴感和價值感;在宿舍里,成員往往較為真實地展示自己,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建立的關系就很容易幫助成員們更加理性地看待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這也有利于成員之間的取長補短,性格完善。比如:舍友在給出自己的意見之前,會先聆聽、了解自己的建議或看法;舍友不會因為我的成績差、家庭條件差、樣貌不好而歧視我;當生活習慣或思想觀念發生沖突時,我們能夠接納差異、互相尊重;舍友尊重我的自尊。
3.相互理解。一般來說,具有同理心的學生更容易理解他人,而相互的理解能夠催生舍友之間的互相包容,互相鼓勵。相互理解的人際氛圍也可以緩解緊張的心理、預防極端和偏激心理、讓整個宿舍環境變得和睦溫馨。這種理解主要表現為:舍友理解我的煩惱、困難和壓力;當我情緒不好時,舍友能理解我。
4.相互支持。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學習中,難免遇到困難、挫折,而大學的特殊性在于學生離開了家鄉,遠離童年的朋友,也遠離了自己的家長,另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接觸、聯系的時間和深度也遠遠弱于中小學。雖然大學生的年齡已經邁入了成年,但是人對于他人支持的需求是不分年齡、性別、學歷等界限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能夠及時地獲得支持或獲得看待問題的其他視角,對緩解不良情緒、改變錯誤認知、提高個人信心和效能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宿舍內可以獲得這種支持,學生就可以快速地成長。宿舍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主要表現為:不管是我收獲成功還是遭遇失敗,舍友總會給予我支持;當我考試成績不好或因困難感到灰心失望時,舍友總是支持我鼓勵我;舍友會用正面的事例或成功的故事激勵我;舍友支持我發揮自己的特長。
四、營造宿舍交往中的良好情感支持的途徑
營造良好的情感支持,對緩解宿舍中的人際矛盾,促進宿舍成員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保障宿舍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1.入學之時引導構建良性的舍友互動,增加情感交流頻率第一,學生入學初,輔導員、班主任就要及時到各個宿舍開展走訪。在走訪中,不僅要關心了解新生的基本情況,而且要引導宿舍成員建立規則意識,布置“制定舍規”和“宿舍成長目標”等相關的任務。舍友共同商議形成舍規,不僅可以提醒每位成員宿舍與自己家里的不同之處,而且暗示大家要共同管理自己,管理宿舍,相互之間要做好溝通,相互尊重,同時也要相互包容。通過任務的布置,增加新的同伴之間的互動機會,也讓宿舍成員能夠快速地熟悉和了解對方。第二,召開專題班會分享舍規,引導學生認識每間宿舍的特點和每個人的個性,點出共建良好集體居住環境對每個成員的正面影響,激發其共同維護遵守舍規的主動性。同時請每間宿舍選出宿舍長,要求宿舍長帶領成員制定宿舍共同的成長計劃,明確發展目標,逐漸建立起以目標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的宿舍關系。
2.通過第一課堂教授人際交往知識,提升情感溝通技巧人際交往知識對宿舍情感支持的構建形式產生顯著影響,人際交往知識既可以直接影響幸福感,又可以間接影響幸福感。利用第一課堂,創造宿舍成員情感互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情感溝通與表達技巧。在大學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規劃》、《安全教育》等課堂上,通過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就業密切相關的案例的分析,來講授人際交往、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點,能夠不斷地促進學生牢固樹立宿舍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第一課堂的觀念。通過人際交往知識的傳授,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懂得準確地表達情感、適當地宣泄情感,不斷增進與舍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理解。
3.通過第二課堂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提高情感支持質量開展團結互助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能夠有針對性地緩解人際交往障礙,提高情感支持質量。輔導員、班主任可以建立以宿舍為單位的工作小組,在團體輔導員的溝通合作中有意促進成員彼此之間的了解和熟悉,引導他們在體驗分享中實踐人際交往的技能,甚至可以有意地創設矛盾場景,引導他們探索如何應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處理突發的人際沖突。另一方面,輔導員、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各項集體活動,以共同的奮斗目標凝聚學生。比如:通過舉辦新生啦啦操比賽、合唱比賽、拔河比賽等集體項目的活動,增強每位同學的集體意識,促進其準確理解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同時,在完成任務或獲得榮譽的過程中,增強個人價值感和集體榮譽感。
4.通過人際敏感訓練改進個別學生的交往障礙前文提到的三種途徑,都是面向全體同學展開的,如果能夠順利有效地開展,是可以營造宿舍中的良好的情感支持的。但對于九零后、零零后的大學生來說,不同個體的情感表達力、感受力是不同的。針對特殊學生的交往障礙,還可以通過專門的人際敏感性訓練來改善。敏感性訓練源于美國,是一種團體訓練技術,這類團體主要由5-15人組成,訓練期限可以是1-4周,活動方式主要是語言交流。輔導員可以組織存在人際交往問題的宿舍成員形成培訓小組,主要以非指導性的方式為參與者提供真實體驗“此時此地”的情境。活動開始之初,團體成員之間先討論明確參加意圖、試圖解決的問題和對什么樣的目標感興趣。隨著溝通的深入,成員們會逐漸了解別人對自己的問題或當時的表現怎樣反應。逐漸地,參與者通常地角色偽裝會被撕去,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自我,同時在其他成員的支持下,理解并接納真正的自我。通過每個成員提供的多角度的見解,參與者可以逐漸學會準確掌握、理解和評價他人的情緒狀態和行為意義,并在他人真實的反饋中,做出正確且被他人接納的反應。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參與者得到關于自我的真實反饋,學會以互相合作、互相依賴的方式維持真誠的人際關系。
結束語
綜上,本文厘清了大學宿舍的功能、宿舍交往中的情感支持的功能、內容和作用,并提出了,通過引導構建初期良性互動、第一課堂傳授人際交往知識、第二課堂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差異性訓練改進個別學生偏差等途徑幫助解決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諸多問題,構建良好的情感支持,以期能夠促進宿舍成員增進相互了解、相互幫助,引導他們在和諧溫馨的宿舍氛圍中發展自己、度過美好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楊雪花,陳萬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對宿舍人際關系及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6年02期.
[2]章潔,莊曉華.構建和諧宿舍探析——兼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實踐的載體[J]文教資料,2008年8月號中旬刊.
[3]喬紅曉.感知教師情感支持對中學生學習倦怠與學業求助行為的影響研究——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及學習動機的調節作用[D].鄭州:河南大學.
[4]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84.
作者:趙一璇 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