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態位下農業職校的進展定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位下農業職校的進展定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態位下農業職校的進展定位

本文作者:朱兆軍 單位:漳州農業學校

農業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三農”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形勢的發展,各地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紛紛重新組合和定位,不斷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水平,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呈現一派新氣象。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嚴重的“趨同化”現象,如“辦熱門專業”、“爭高層次”、“奔綜合化”等,導致科類發展畸輕畸重,人才科類失衡;高教重心非正常上移,高、中、初級人才結構失衡;職校“特色化”消退,整體結構失衡[1]。農業學校如何正確定位,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本文以漳州農業學校為例,運用教育生態學原理與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學定位的相關原則與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為農業職業學校發展定位提供新視角與新思路。

1教育生態位的基本原理

生態位是一個既抽象,而又內涵豐富的生態學名詞。它不僅已經滲透到現代生態學研究的領域,而且其理論被廣泛地應用于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

1.1教育生態位的基本理論

1.1.1概念與內涵

教育生態位是指在一定生態環境里的某個學校,在特定時期內能動地與環境及其他學校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地位與功能作用。一個學校的生態位既反映該校在特定時期、特定范圍、特定環境中所占據的空間位置,也反映該校在該環境中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等學校生態因子所形成的梯度上的位置[2]。學校所占有的資源和環境梯度越多,競爭能力越高,可以說該學校在其生態環境中所具有的生態位適應能力越強,其競爭力越強。教育生態位的內涵主要包括:(1)某個學校在整個教育系統中的相對地位與功能價值。任何一所地方學校都難以完成當地發展的全部需求,往往只承擔部分特定的功能。(2)學校所擁有的資源和所處環境的狀況。主要是指以下幾個方面:學校內部資源,包括學科、師資、科研及教學等;地方產業資源,包括地方資源的規模、強度、類型與特色等。(3)某個學校與本地其他學校之間的關系。包括相互之間的共性與差異、競爭與合作關系。(4)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包括生態位占有能力、生態位適應能力和生態位提升能力[2]。

1.1.2三大基本特征

特征一:社會性。教育生態位的社會性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教育生態位的形成和變化主要由教育自身的基礎和當地經濟發展條件等社會性因素來決定的;另一方面,教育生態位的發展與人的發展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社會性是人類的本質屬性,教育的領導、教學人員、后勤人員及各種管理人員的行為及工作都具有社會性。特征二:時效性。由于其特有的社會性,教育生態位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在特定的階段和時期,教育要隨著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進行定位和調整各項服務。如果教育因大環境的改變不適時做出相應的變化,就會因為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而對整個教育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特征三:動態可控性。教育生態位具有動態可調性。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的生態位區域往往呈擴大趨勢,并且隨著教育市場的開發,教育生態位容量還可進一步擴充。

1.2與教育生態位相關的幾個概念

1.2.1教育生態位寬度

教育生態位的寬度即教育自身發展所需要的所有資源的總和,如教育占有的資源、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等。教育生態位越寬,其泛化程度越深,即占有的環境資源越多;相反,教育生態位越窄,則其特化程度越深,占有的資源環境越少。因此,學校可以通過泛化策略調整其生態位寬度從而達到自身的最優發展。當學校之間出現競爭時,可以通過壓縮一個或幾個維度的生態位寬度來規避競爭,而當競爭對手被排除時,則可以通過釋放一定維度的生態位寬度來擴大自己對資源環境的利用狀態[3]。

1.2.2教育生態位態勢理論

依據生態位的態勢理論,也可以把教育生態位界定為在一定社會經濟環境下,學校以其擁有的各種資源為支撐,通過學校內部戰略管理、創新管理、質量管理等辦學過程,能動地與環境及其他教育相互作用而獲取學校的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3]。

1.2.3教育生態位擴充

任何生物都有無限地擴充其生態位的潛力,從而試圖占據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影響[3]。教育也是如此,隨著教育的迅速發展,如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創新等,會逐步得到更全面的發展,這就是教育生態位的擴充現象。擴充自身的教育生態位必然影響到其他具有相同生態位教育的發展,迫使其對自身生態位寬度進行調整或轉移其生態位。因此,可以說教育生態位的擴充是教育多樣化發展、演變的動力源泉。

1.3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地方教育問題

(1)生態位過度重疊,導致千校一面。生態位重疊主要表現在辦學模式、辦學方式、辦學途徑、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導致培養出的人才具有相同的知識背景、能力傾向、思維模式,甚至連知識與能力的缺陷都大同小異[2]。

(2)生態位寬度過小,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不足。生態位寬度在教育中可以看成是教育設施和教育資源的完備程度。生態位寬度越大,表明教育資源可利用率越高,學校的競爭力也越強。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所提供的軟、硬件條件不能滿足需求,導致教育生態位寬度過小,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2]。

(3)環境承載力小,引起教育環境惡化。教育要維持一定質量標準和規模的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教育資源和能支持其發展的辦學環境,這就是教育系統能夠維持平衡的生態承載力。地方教育作為教育系統的主力,發展速度和規模已經超過了其本身能夠承受的極限。非正常擴張的結果,導致教育系統的結構性失調,教育環境惡化[2]。

2漳州農業學校的教育生態位分析

2.1教育生態的環境

2.1.1當地發展農業條件優越

氣候資源優勢方面,漳州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如春,農業宜種性很廣,生物資源豐富,屬同緯度中氣候最好的地區。區位優勢上,漳州處于閩南“金三角”南端,位于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面對臺灣,靠近港、澳;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歷來較為活躍。農業資源優勢上,全市耕地面積20.75萬hm2,山坡地82萬hm2,海域面積1.85萬km2,可直接提供利用的淺海灘涂、內陸水域達12萬hm2。漳州市是福建省糧食、甘蔗、水果、水產、蔬菜、花卉、蘑菇、蘆筍的主產區。新興產業發展優勢方面,占全市工業產值73%的輕工業,其所需原料74%來自農業;全市出口創匯產品中,屬于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占63%。1994年6月,國務院將漳州市列為“國家外向型農業示范區”;1997年7月,國家農業部、外經貿部、國務院臺辦正式批準漳州市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

2.1.2教育生態位分析

漳州農業學校創辦于1881年,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是著名的百年老校。漳州農業學校現有在校中專生2200多人,50多個教學班,分別就讀于20個專業,學制為3年或1年(高中生源),生源來自全省各地。園藝、畜牧獸醫和食品加工等3個高職班(與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聯辦)面向全省招生。學校占地40.2hm2,校舍建筑面積52000m2(含漳州宿舍區)。教學實驗儀器總值700多萬元,擁有語音室(60個座位)、電腦室(540臺)、組培室及各專業實驗室24個。圖書館藏書19.3萬冊,報紙雜志300多種。擁有2個田徑場、1個足球場、7個籃球或排球場。實習農場占地23.3hm2,辟有水稻育種基地、果園、花圃、養豬場、食品加工廠、獸醫門診部等與各專業配套的實習基地。基礎設施完備,辦學條件良好。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漳州農業學校一方面強化崗前培訓,使學生“一專多能”;另一方面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如與省內外近50個大型種業集團、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外資、集體與私營企業建立穩定的就業網點。就業范圍已由農業種植類拓寬到經濟類、加工類和社會事務類。學校正努力形成以良好的“出口”(就業)拉動“進口”(招生)的良性循環,以實現穩步發展,擴大辦學規模。1991年被國家教委評為“科教興農先進學校”,1992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中專A等二級學校”。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再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由此可見,漳州農業學校具有較寬的教育生態位。

2.2教育生態位的擴充為適應漳州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近年來漳州農業學校在擴充教育生態位方面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2.2.1提高辦學質量

(1)辦學形式多樣化。實行校企、校校、城鄉聯合辦學,與中學聯合舉辦中專學歷班等,并與漳州師范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辦“3+2”高職班。與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聯合設立函授站,開設一個本科、4個專科的成人學歷班。與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聯合舉辦“花卉蔬菜”班;與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區的近20家大中型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學校設立有生產推廣處,專門負責校內生產、實習基地的管理。學校各主干專業均有對應的基地,如畜牧獸醫專業有養豬場,園林園藝專業有花圃、果園、標本園,食品加工專業有加工廠,生物技術專業有組培基地、生物切片廠等等。有的專業校內設備不足,則以校外基地彌補。

(2)試行彈性學制管理。采用學分制。對少數已從業農村青年,按照學分制要求,允許其實行“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學業并獲得中專文憑。對部分先就業的學生,則允許他們保留學籍,待條件許可時返校就讀,繼續完成學業。

2.2.2建立考核競爭機制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推行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中層干部輪崗制、教職工簽到制、老師課時補貼制等,逐步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增強了競爭意識,調動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學校制訂了《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報評量化方案》,從參評人員的教齡、校齡,任現職以來編寫教材、著作篇數、教學工作量等11個方面進行量化考評,分數高者,擇優晉升。

2.2.3提高師資素質通過引進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骨干教師和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年輕教師,充實教師隊伍。通過在職學歷教育,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校內外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并獲得各類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證書,使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不斷提高。通過強化教學管理,漳州農校擴充了自身的教育生態位。

2.3教育生態位態勢的增強

2.3.1培養與引進人才

近年來,通過培養和引進人才,師資隊伍的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已擁有一支150人的教職工隊伍,專任教師98名,其中理論課教師87名(基礎課教師27名,專業課教師60名),實習指導教師11名,與課程設置、時數比例相符。專業教師中,本科以上80名,占92%;專科5名,占6%;高級職稱教師30名,中級職稱教師39名,“雙師型”教師37名,占61%;目前,博士1名,碩士3名,在讀研究生7名;師生比為1∶22.5,60%以上教師具有獨立制作和運用課件的能力。

2.3.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校園占地402206m2,是福建省中專校中面積最大的。學校建筑面積46345m2(不含漳州宿舍區),其中教學用房19680m2,生活用房19492m2,圖書活動用房2091m2。校園規劃合理,功能明確。教學區、生活區、行政辦公區、教學生活區、活動區、實踐基地、綠化地等各功能區布局合理,校園環境優美、整潔,為省級花園式單位。近年來,學校投資846萬元,添置實驗、實習設備,建立了獨立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覆蓋教學、辦公區域并與省農業廳、教育廳聯網(“校校通”網絡);各學科、處室均配備了計算機;全校教學用計算機450臺,學生人均0.203臺;擁有6間多媒體教室(共580個座位),教室有教學電視監控系統。圖書館面積1700m2,藏書量總計23.5萬冊,報紙雜志300多種,擁有34個座位的電子閱覽室。此外,校內還建有兩個田徑運動場、4個籃球場、1個排球場、2個羽毛球場,1幢簡易室內訓練場(500m2),各項球類、田徑類、健身類器材齊全。

2.3.3培育適用人才

早在1997年漳州農業學校就在全省農校系統、全市中職系統率先成立了勞動職業技能鑒定站,把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與就業前的上崗證培訓結合起來,規定要取得畢業證書,就必須同時取得一項以上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簡稱為“雙證書”)。這項措施使該校畢業生的“雙證書”對口率始終為100%。漳州農業學校以其擁有的各種資源為支撐,通過強化戰略管理、創新管理、質量管理等,以及與環境及其他教育互動,從而取得了較強的教育生態位態勢。

3漳州農業學校的發展定位

3.1發展定位的原則

(1)以教育生態位理念為指導。中等農業學校要根據自身所處環境,通過與本省同類學校和本地區各職業學校的對比研究,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合理開設專業、決定辦學層次,避免生態位重疊現象。同時,以特色擴充教育生態位,不斷增強生態位的“態”和“勢”[4]。(2)以就業為導向。滿足市場需要,特別是服務“三農”發展和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使他們出校后既可打工又可創業,在市場上找到發展空間。(3)服從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專業設置一定要貼近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辦好農業類專業;其次要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找到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對接的結合點,以“三農”發展需要為依歸,適時擴充教育生態位。(4)以現有條件為基礎。學校定位時要鎖定自身在中等職業教育系統,特別是在同區域職業學校中的優勢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地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5)發展要具有前瞻性。學校發展是一個日積月累、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自身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要根據自身潛力與社會發展趨勢,使學校的發展定位具有前瞻性。

3.2發展定位的具體方案

漳州農業學校的具體定位包括:

(1)人才培養模式定位。根據閩南地區對人才的總體需求,采用雙證制(畢業證、技能證)、訂單式、產學研一體化3種形式培養人才。使培養和使用緊密掛鉤起來。同時落實送學上門政策,把學校辦到車間、田間、軍營里去,做到學歷教育、機能培訓、短期培訓相結合。

(2)服務面向定位。漳州市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迅速,工貿、旅游等新興產業正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學校應立足閩南,服務全省,面向全國,培養合格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服務對象包括初、高中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在職人員及其它社會成員。學校以向農業生產第一線輸送合格技術人才為首要目標。重點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適應農業企業的需求,“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3)人才標準定位。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對農業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除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外,還應增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建設水平定位。必須加強現代辦學條件建設,做到“軟、硬”件條件兼備,軟件建設包括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水平等;硬件建設包括室內、室外建設。校外條件建設是農業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遵循校內、校外建設并重原則,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社會條件。

(5)發展總體定位。根據教育生態學原理與科學定位原則,筆者認為漳州農業學校的發展定位應為:以中職學歷教育為主體,高職教育(高校函授點)、短期技術培訓、產學研究合作并舉;堅持以傳統農、園、牧、茶專業為基礎,保持全省同類學校的領頭地位,突出農產品加工科,多學科并舉;力爭把農機、農電、計算機等專業建設成為全省同類學校的品牌專業;堅持把教學質量作為學校辦學的生命線,科學確定不同時期的辦學規模,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做到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形式靈活,質量提高,效益增加,努力把學校做強、做優、做特,成為一所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服務的明星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 青青操网站 | 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91在线 | 亚洲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 波多野结衣中文一区二区免费 | 99精品视频在线这里只有 | 国产老妇k | 亚洲字幕波多野结衣作品 | 久久精品免费 | 中国女人毛片 | 欧美性视频xxxxxxxx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 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 一区二区在线播放福利视频 | a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视频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 欧美一级毛片日韩一级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 成人欧美视频免费看黄黄 | 一色屋色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亚洲 欧美 成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一级色| 久草久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 日本一级高清片免费 | 久久免费久久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宅男69免费永久网站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久久网免费 | 999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