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進行的手術1300臺,按管理模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650例)和對照組(650例),其中研究組予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對照組予常規管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各小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降低如手術器械遺失、手術器械準備不充分和器械及藥物擺放不規范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質量控制小組;手術室;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手術室是醫院一個非常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室的日常護理工作一直是醫院的難題,手術室中人員繁多,工具、儀器種類也相應繁多,而傳統的管理方式多依靠領導命令式進行,導致護理效果多不如人意[1]。基于此,我院擬采取對手術室行不同管理模式干預,以期對比QC管理模式實際運用于手術室中的實際效果,為后續個醫院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更多理論參考,現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進行的手術1300臺進行隨機對照實驗,手術室現有醫護人員54人,其中護士有47人,主任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4人,年齡21~50歲,平均(29.37±2.89)歲,將其中30人分配給研究組,以組成質量控制小組,其余24人照常進行常規術中管理。本次研究所納入病例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護理人員工作時間、年齡、工作經驗和職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對照組予以常規手術室護理管理,即對手術室中危險藥品、器械及藥物和貴重儀器設備進行常規管理,保證其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組予以QC管理,具體步驟為:①小組成立:小組組長由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及富有責任心的主任護師擔任并領導所入選的30名護理人員,并將其隨機分為6組,每組5人,并由組內推舉組長,具體名稱為消毒隔離組、急救藥品組、護理文書書寫組、教學管理組、護理安全組及專科質量組,專科質量組又分普外組、骨科組、婦產泌尿組、胸外腦外組、耳鼻口腔五官組;②質控標準制定:在組長的帶領下,由所有組員通過上網、翻閱相關書籍的形式,查閱相關標準,以作為制定本次標準的理論參考依據;③工作內容明確:對所對應小組所對應工作進行細分,并有小組長將具體任務安排到人頭上;④工作責任明確:在具體小組內,由小組將具體責任細分,由專人負責專事,以確保高效性。
1.3觀察指標
由兩名院領導對兩組6個小組進行評分,滿分100,得分越高代表該維度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6個小組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QC理念最早有發明于日本,起初是在教育管理中應用,但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各個行業對先進管理模式的需求也越發急迫,其中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手術室的運用率也逐年升高,而隨之而來的護理問題也逐漸受到,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廣泛關注。有學者針對手術護理問題提出,可將QC管理理念引入,以期利用先進管理理念,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有一顯著的提升[3]。本次實驗結果顯示,6個小組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醫院手術室護理管理時,引入QC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管理質量,進而降低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值得各醫院采用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曾妍,高興蓮,胡娟娟,etal.APP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在手術室臨床護理質量考評中的應用與成效[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82-85.
[2]劉光英,盧振玲,高輝.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質控小組與專業小組聯合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7,5(7):57-59.
[3]楊倩.探討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6(2):112-113.
作者:呂燕 王華 陳昌剛 單位: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