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全面了解蒙城縣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發展情況,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富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蒙城縣農機推廣站組織成立調研小組,協調縣直相關部門及各鄉鎮相關部門,明確工作任務、細化調研內容,深入基層,對全縣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發展情況進行了科學調研。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發展建議;蒙城縣
蒙城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耕地面積15.33萬hm2,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豐富,農業資源得天獨厚,農副產品豐富多樣,是全國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省蔬菜產業化十強縣,其中國家級蔬菜標準園5個、省級蔬菜標準園10個。經過多年發展,設施農業已初具規模。由簡易塑料小栱棚發展到日光溫室鋼架大棚,以及具有人工環境控制設施的現代化連棟溫室,由傳統耕作發展到機械化作業。截止2020年底,全縣蔬菜播種面積32000hm2,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733.33hm2,其中聯棟溫室占地面積133.33hm2;日光溫室占地面積266.67hm2;中小拱棚占地面積5333.33hm2。66.67hm2以上蔬菜基地6個,33.33hm2以上蔬菜基地60多個,蔬菜總產量153萬噸以上,產值達20億元以上。從事蔬菜產業化經營的各類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協會以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聯合社累計達到815家。2019年,蒙城縣人民政府與上海市商委簽約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積極主動對接上海農產品批發中心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安徽省率先建設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應基地,目前,蔬菜主供應基地面積2000hm2,2021年發展到6666.67hm2,配套建設冷鏈物流系統18套。
2蒙城縣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發展情況
2.1耕整地環節機械化發展情況
目前,蒙城縣設施大棚內土地耕翻、旋耕、起壟、開溝等各項作業逐步由田園管理機、微耕機、開溝機和大棚王配套旋耕機等機具來完成,設施大棚土地耕翻機械化水平已達80%以上,作業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高。
2.2種植環節機械化發展情況
目前,蒙城縣設施農業播種和移栽還是以人工栽培為主,育苗主要從山東壽光引進。一方面是現有移栽機械不能完全滿足設施蔬菜種植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設施農業還需要大量人工輔助,不能完全采用機械化。
2.3管理環節機械化發展情況
目前,蒙城縣設施農業管理環節中除草、灌溉施肥和植保主要應用碎草機、微噴管、微滴灌、水肥一體機、物理殺蟲板;環控和育苗使用自動卷簾機、放風機和育苗機。其中碎草機、水肥一體機、放風機、育苗機應用還處在初步階段,僅有少部分設施農業企業購置使用。自動卷簾機和微噴管、微滴灌得到廣泛應用,日光溫室大棚的草簾卷放是冬季溫室蔬菜生產的日常作業,正常天氣情況下,冬季溫室的草簾每天要卷、放一次。經過蒙城縣農機推廣站的示范推廣,目前,全縣日光溫室大棚電動卷簾機使用率達到60%,每天延長光照1.5h,室內積溫和光照相應增加,在同等條件下,蔬菜提前上市,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均有提高,有效減輕勞動強度,深受廣大種植戶歡迎。設施農業節水灌溉主要是微噴帶、微滴灌,年節水灌溉面積266.67hm2。日光溫室內作物的灌溉不同于大田農作物的灌溉,如果進行傳統的大水漫灌,不僅造成水源浪費,還容易造成地溫下降快、溫室內空間濕度高,農作物容易發生病。而節水灌溉技術既能節水45%,又能減輕農作物病害的發生,減少農藥的使用30%左右。
2.4收獲環節機械化發展情況
運輸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采摘、分揀環節絕大部分還是以人工為主,未能實現機械化,這是設施農業收獲環節特點決定的,經調研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機械化作業辦法。
3蒙城縣設施農業發展主要措施、做法、經驗
3.1進行多渠道全方位宣傳
利用電視、媒體、廣播等形式,采取發放明白紙、出動宣傳車,多層次、全方位展示設施農業及機械設備的優越性和先進性,擴大了影響帶動了種植戶。
3.2科學制定設施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
科學推廣,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機具的同時,做好設施農業機械引進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大力推廣卷簾機、滴灌、微噴機械化技術。
3.3積極組織舉辦培訓班
積極組織技術人員聯合農機生產企業、農機經銷商等,舉辦培訓班,搞好技術培訓與售后服務,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適時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設施農業生產給以技術指導。使農民懂調試、懂保養、懂維修、會使用,確保機械發揮應有的作用。
3.4建立示范基地,實施輻射帶動
依托綠巨人、興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立了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引進推廣各類新機具,通過機具選型、技術路線探索,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在設施農業示范基地組織召開設施農業機械化現場會、演示會、觀摩會,展示設施農業及機械設備的優越性和先進性,達到了輻射帶動、促進發展的目的。目前,綠巨人、興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大棚電動卷簾機使用率100%,大棚土地耕翻機械化水平達到100%,率先推廣了放風機、水肥一體機等設施農業先進裝備。
3.5政策推動
對新建鋼架大棚,棚高2m、跨度6m以上,并加固三道鋼質橫梁,連片3.33hm2(含)以上的,一次性獎補1000元/667m2。對新建連片3.33hm2(含)以上的日光溫室,一次性獎補1萬元元/667m2。對新建具備通風、排濕、遮陽、水肥一體化的鋼架溫控連體智能大棚,占地1.33hm2(含)~3.33hm2(不含)的,一次性獎補3萬元/667m2;3.33hm2(含)~6.67hm2(不含)的,次性獎補4萬元/667m2;6.67hm2(含)以上的,一次性獎補5萬元/667m2。
4蒙城縣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4.1設施農業投資不足
設施農業作為高投入、高標準、高產出、高效益、低消耗的優勢產業,財政投入的扶持資金較小,發展設施農業的水、電、路以及溫室、大棚等前期建造投資較大,農戶的資金不足,負擔過重,財政補貼的標準偏低,群眾積極性不高,制約了設施農業何高層次發展。設施農業的技術及設施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綜合服務方面財政投入也很少,與設施農業發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4.2設施農業機械化科技含量低
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目前全縣各類溫室大棚,大部分棚室規模較小、結構簡單,鋼架結構大棚很少,抵御風險能力差。機械化程度僅僅是普及了電動卷簾機,管理環節機械化程度較低,有些甚至還是空白。
4.3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場能力不強
大棚蔬菜屬于密集型生產,用工較多,生產獨立性較強,形成規模化生產管理較難,造成各蔬菜基地菜農、生產管理、銷售都是各自為陣、缺乏組織、產品無品牌、無競爭力、交通運輸麻煩大、實施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困難多,為設施蔬菜規模化生產帶來難度。部分設施農業剛剛起步,還受到生產周期短,周轉資金缺口大,技術跟不上,銷售手段落后等因素影響,沒形成種植規模,抵御市場能力還不強。
4.4綜合管理難度大,優質高效無保障
菜農的文化素質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給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推廣以及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禁用農藥控制、“放心菜”田頭檢測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將會造成隨著種菜年限增加、成本上升、產品品質下降的后果,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設施蔬菜生產優質高效的持續性。
5蒙城縣設施農業發展建議
5.1加強設施農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設施農業是農業高科技的產物,囊括了當今農業先進技術的主要內容,而我們現有的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這就造成了設施農業從業人員憑經驗管理和經營。可以通過舉設施農業專題培訓班的形式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
5.2優先照顧設施農業用地
農村土地流轉,應優先照顧設施農業用地,并且要形成規模,集約經營,以推動全縣設施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
5.3完善基礎設施
由于設施農業與大宗農產品生產條件相比,對場地排灌系統和交通運輸硬件配套要求較高,特別是有設施農業的地方,應完善和配套設施基地的水、電、路、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5.4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各種設施農業技術裝備、生產機具進入政府補貼目錄,加大對農戶購買裝備機具的補貼力度,圍繞設施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匯集社會資金,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多種形式,扶持設施農業發展。把設施大棚建造、設施設備購置等納入財政補貼范圍,并提高補貼比例,應建立一批投資少、見效快、各具特色的設施農業示范帶動基地。對設施項目發展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強化服務等措施,引導鼓勵設施農業向標準化建設、規模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發展,加快設施農業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作者:張潔 單位:蒙城縣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