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節水灌溉工程助推設施農業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利用渠道防滲技術、管道輸水技術、噴灌技術、微灌技術來改進地面灌溉技術,從而減少輸配水過程的跑漏損失和田間灌水過程的深層滲漏損失,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為了推進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上銓村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1年,在上銓村設施農業產業園建成的基礎上配套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產業園灌溉效率,充分利用當地已開發的水資源來提升產業園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關鍵詞:灌區水利;節水灌溉;水流量
1基本概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促進永靖縣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縣域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發展,穩定和優化糧食安全生產。到目前為止,永靖縣新增高標準農田4666.7hm2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333.3hm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永靖縣位于甘肅中部西南,境內屬大陸性高原溫帶半干旱氣候,氣候溫和、干旱少雨、熱量適中、光照充足是其主要特征。永靖縣境內無大型工業加工企業和工業污染,水質優良,空氣清新,為發展無公害果蔬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近年來,永靖縣產出的果蔬新鮮、可口、環保,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被譽為蘭州市的“后花園”“菜籃子”。永靖縣計劃通過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結合永靖縣村集體經濟設施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提出建設產業園節水灌溉工程。
2項目建設背景
項目依托永靖縣鹽鍋峽鎮獨特自然條件及旅游產業的比較優勢,以發展現代鄉村旅游業為方向,以促進農民致富為核心,積極推進“農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資產變股份”改革,按照“設施農業+農戶”發展模式和“產業先行、農民跟進,以產業帶動農民”的工作思路,扶持培育富民產業。按照“旅游業先行、農牧產業配套”的生態農業觀光技術體系要求,加強旅游產業全產業鏈建設,全力打造休閑觀光采摘供應基地、旅游產業采摘基地,高起點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設施農業,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建設標準化設施農業,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融合樣板區,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
3節水灌溉工程內容
該節水灌溉工程是永靖縣村集體經濟設施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的配套工程,通過在項目區內新建提水泵站1座(含引水閘及引渠、泵站預沉前池及泵房),上水管線(長325m),沉沙池1座,2000m3蓄水池2座,過濾器房1座。灌區管網主要建設內容:主供水干管及分干管長2825m,支管及入棚管線長6890m,檢修閥井32座,排氣閥井25座,排水閥井2座。從而解決項目區灌溉用水的問題[1]。
4節水灌溉工程布置情況
根據項目總布置及項目區的地形條件,項目區整體呈南高北低的坡地,南北地勢最大高差為23m。灌溉水源取自項目南側的撫河干渠。為了能實現項目區內自流供水,工程的沉淀池、調蓄水池及過濾器房均布置在項目區最南側[2]。撫河干渠南側設泵站1處,灌溉水通過引水閘、引水渠進入泵站預沉前池,經過泵站提至沉淀池,經沉淀池沉淀后進入調蓄水池,再經過濾器過濾后進入項目區的灌溉管網。管網干管由南向北沿田間道路布置,干管兩側根據項目的分區布置有分干管,共布置7條分干管。分干管向北布置支管,每個大棚的入柵管道均與支管相接。
5節水灌溉工程利用水資源情況
5.1永靖縣地表水情況
永靖縣域內水電資源充足,黃河從積石山縣入縣境西流入鹽鍋峽水庫、八盤峽水庫入蘭州市,境內流程107km。縣域內水域面積達2.18萬hm2,劉家峽總庫容量達59.7億m3,人均占有水量分別是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68倍和128倍。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04.2萬kW,總發電量78.1億kwh,成為新中國水電事業的搖籃和基地。炳靈湖、太極湖、毛公湖三座高峽平湖,總庫容量達59.7億m3。除地表水較豐富外,境內地下水總量為114萬m3。
5.2項目區實施后水資源供需水量分析
永靖縣鹽鍋峽鎮上銓村共建日光大棚240座,其中:建設50m長高效節能日光溫室41座、60m長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88座、80m長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1座。日光溫室大棚是相對封閉的生產設施,自然降雨不能被直接利用,棚內作物需要的水分完全依靠人工灌溉措施來保證。為了保證大棚內作物正常生長,本項目區節水灌溉工程設計采用滴灌方式;配套首部工程,主要配套5m3塑料儲水桶1個、水泵、棚內壟間滴灌帶等節水設備。與原來的大水漫灌相比,本項目的建設節水明顯[3]。本項目引水流量為0.03m3/s,而撫河干渠引水量為1.5m3/s,遠大于本項目的用水需求,詳見表1。
6社會效益分析
依據《永靖縣村集體經濟設施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中項目經濟分析。該節水灌溉項目實施后,新增優質果蔬840t,實現新增營業收入為2880.00萬元。經財務估算分析,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全部投資)26.88%,財務凈現值(i=6%,全部投資)5253.84萬元,利潤總額876.64萬元(平均值),投資利潤率19.12%,投資利稅率19.12%,靜態投資回收期3.88年,動態投資回收期4.39年,詳見表2。
6.1社會效益
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能使永靖縣村集體經濟設施農業產業園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村集體經濟產業的不斷壯大,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6.1.1節水灌溉工程實施后,使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思想進一步解放、適應市場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發展設施農業,提高了農業經營收入;利用交通、信息、市場的便利條件,進行勞務輸出,拓寬了增收渠道。推進項目區蔬菜的集約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6.1.2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可帶動項目區廣大農戶從事特色農產品種植,帶動農戶均增收2萬元/年以上,農民增收效果十分顯著。在銷售、運輸等環節上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有利于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7結束語
永靖縣雖然處于延黃灌區,但是水域分布不均勻,灌區面積只分布在川塬區六鄉鎮,東西部都是以山區為主,耕地全部都是山旱地,全縣耕地面積34000hm2,川塬區六鄉鎮灌區面積只占到1/5,低產田水澆地的經濟產出高于山旱地2倍多,但是對于經濟作物來說,每畝地的產出比山區要高出5倍~10倍,甚至更多。因此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利用節水灌溉技術,在露地蔬菜、蘋果園等主產區,配套節水灌溉系統,利用滴管進行灌溉,特別是在設施農業中普遍推廣使用滴管技術,大大調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出,增加了群眾收入。節水灌溉農業發展,使得設施農業快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果蔬品牌影響力越來越明顯,人民群眾從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鄉村振興的步伐助推節水灌溉農業向現代化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輻射帶動群眾范圍不斷擴大,為永靖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延濤,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選擇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534
[2]隋明,張陽,榮加超,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9(4):104-105
[3]劉辰星,李淇涵.農業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的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19(24):33-34.
作者:羅春剛 單位:甘肅省永靖縣三條峴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