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語文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進行高效文本教學;提倡文本解讀多樣性,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管理者,進行自主學習;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強調合作學習;教學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五個方面探究了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語文教學;自主學習
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進行高效文本教學
在某些低效的閱讀教學當中,學生作為文本感知的主體常常游離于文本之外,學生并沒有進入文本的意義構建,而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對文本作出的常規定義和結論,再將教師所傳授的“套路”運用到考試之中。因而,教師應學會創建多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感知文本,對文本進行獨特的自我建構,完成自己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和音樂情境等。創建問題情境指在上課前把一些較困難的問題拋給學生,這時便能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教師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產生興趣,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這樣學習目的更加明確,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創建生活情境則是把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比如,一位語文教師在課前給大家念了自己收到的一條短信:“感謝老師對令媛的教導,祝節日快樂!”然后詢問學生這句話是否有誤,引發學生討論,接著這節課教師就帶領學生學習了生活中常用的謙辭和敬辭,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創設了一些生活情境,讓大家進行角色扮演,運用謙辭和敬辭,整堂課下來,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創建音樂環境則是通過播放影音、視頻、音樂等方式烘托某種氣氛,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更易走進文本的感情世界。例如,語文教育名師韓軍在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課時,一邊播放音樂《二泉映月》,一邊在樂聲中深情地朗誦整首詩,創造了一個凄楚、悲涼的情境[2],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教師的語言、語調、表情和動作等打動,學生在此情此境中能更好地理解詩的內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二、提倡文本解讀多樣性,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觀和學習觀,知識不應該被表征為唯一,而應該是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情境中生成的[3]。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把所謂的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多思考,從多角度去感知文本,構建文本。因此,教師應該做文本的“拋錨”者,提供多元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辨識、分析、比較、歸納文本信息,賦予文本新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實現有效的意義建構。與此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闡述自己發現的學習空間,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例如,針對《項鏈》這一文章,學生對主角馬蒂爾德產生了不同的認知。傳統觀點是,馬蒂爾德過于愛慕虛榮,釀成悲劇,以致她后來只能過著貧苦的生活。但是,有些學生卻覺得她的現實生活已經很苦了,所以馬蒂爾德追求美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學生看到了馬蒂爾德身上“誠信”這一特點,因為她堅持用了十年來還清自己的債務;還有一些學生覺得她是一個敢作敢當的人,勇于承擔后果,沒有逃避錯誤。因此,教師一定要尊重差異,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多與同伴進行交流,讓不同思想之間產生碰撞,促進更多創新性思維的產生。
三、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管理者,進行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因此要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自顧自講的上課方式,把教師的被動傳授轉換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將這節課的重難點及目標告知學生,提供引導和幫助,補充輔助的學習材料,或者教給學生方法,然后給學生時間自學、討論、朗讀等,最后布置一些作業或小測試,讓學生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自學的情況和進度。比如,特級教育名師魏書生自創的“六步課堂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魏老師在教授《愛蓮說》一課時,在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后,便在黑板板書學習目標,包括作者、六個字(較難理解的六個字)、譯全文、理解思想感情[4]。這樣在課堂伊始,教師就幫助學生確立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并且引導學生沿著已有的脈絡探索課文,向學生提供在具體的情境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的空間,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放權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特長,自主選擇高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自我監控和學習管理,探索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四、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強調合作學習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于學生的先前經驗、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差異,對所學的新知識,學生會有不同的建構[5]。而在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教師應設法增進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如分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劃分小組,讓學生通過探討和合作共同解決難題,同時密切關注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進度,在小組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除此之外,當學生對同一文本或其他問題產生觀點分歧時,教師可抓住教育時機,開展班級辯論賽,讓學生的思想和認知在碰撞中不斷拓寬,進而完善和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五、教學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不斷發展的,這就啟示語文教學要注重時代性和創新性。第一,語文教材中的選文應具有典范性和時代性,要定時對選文進行整理和篩選,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調整,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第二,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教師也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學理念,以便更科學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第三,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發揮個體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學習更多的新知識,不斷完善和更新現有的知識結構,以滿足日新月異的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
六、結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啟發教師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化,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文本解讀方面,提倡多元性,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發散、批判過程中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多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遇到的問題。除此而外,語文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要定期對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進行調整,教師和學生都要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信息社會。
參考文獻:
[1]何先友.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曹玉芹.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63.
[4]趙妮娜.新課程理念下建構主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曾珍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