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實教學運用生活教育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朱輝進 單位:浙江黃巖東城街道中心小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特別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觀,對小學品德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因為品德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品德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它面向的是兒童整個生活世界,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所以,我們的品德教學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作為教師,我們應從生活中找出教育,在教育中品味生活,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生活教育理論拓展了教育的領域——從生活中找出教育
1.抓住生活的“根”
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教學內容,確定教學任務,主要是要抓住生活的根,“喚醒”學生,喚醒沉睡在學生靈魂深處的善良本性,喚醒流淌在學生血液中的親情,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我在教學《父母的難處》這一課時,上課前我就思索:現在的孩子有幾個了解父母的難處呢?通過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確實不了解父母的難處,也很少注意、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了配合課文的學習,我要求同學們先進行分組調查,各組設計好幾個相關的問題,利用家長來校接送的時間,采訪同班同學的家長,了解為人父母的難處。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還請一位家長作為代表到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講他們的難處,大家第一次從同學、家長的口中聽到父母的難處,都很震驚,特別是聽到有些難處是由于自己造成時,有些同學慚愧得低下了頭。在此情景下,我再追問同學們:你讀懂過媽媽注視你的眼神嗎?你留意過爸爸那期盼的表情嗎?你知道你的一個個要求凝聚著父母多少汗水,多少愛?然后讓同學們回憶生活中一個個感人的細節,頭腦中浮現一幅幅難忘的畫面,尋找習以為常背后的“感動”,感受理所當然背后的“震驚”,了解視而不見背后的“真實”,讓他關注,讓他反省,讓他后悔,讓他心靈震撼。最后我說:心動不如行動,快快行動起來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父母分擔困難。這堂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搖落生活的“葉”
陶行知認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義,發揮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系,展開對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響。把教育推廣到生活所包括的領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平。”生活教育的實質體現了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同樣,品德教學關鍵要貼近學生生活,與生活同行,品德只有搖落生活的繁枝茂葉,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呈現出來,才能找出不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來。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平時要留心觀察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教育的內容,把握教學的主動權。
二、生活教育理論加深了對生活的認識——在教育中品味生活
1.鏈接社區,親身實踐
陶行知說:“我們把自己放在社會的生活里,即社會的磁力線里轉動,便能通出教育的電流,射出光,放出熱,發出力”。他主張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系,還要把人的“心墻”拆去,才能與社會溝通。
2.延伸社會,體驗生活
課程標準也指出:“品德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社會是大課堂、活課堂,有著豐富、鮮活的教學資源,品德課堂只有延伸到社會,學生才能學到真知識,體驗到真感情,獲得真能力。學習“安全伴我行”這一單元時,可讓學生參觀一下消防隊,體驗消防隊員的生活,進行消防演練活動,有條件還可讓學生當一當交警,站一站崗亭,平時坐在爸爸媽媽的車上要留意路上的交通標志牌和安全提示語,提醒父母遵守交通規則,進一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三、生活教育理論促進了生活與教育的統一—在教學做中內化
1.在教中做,內化品質
“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生活教育理論促進了生活與教育的有機統一,使得教學做合一。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事事在勞力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行是知之始,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品德教學更要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能看的盡量看一看,能聽的盡量聽一聽,能做的盡量做一做,在做中學,在做中教。
2.在做中學,習得感悟
品德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從學校到家庭到社區,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講的都是學生身邊的人和事,要讓學生動手動腦,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我們應該“以陶為師”,攜手行知路,認真學習和借鑒“生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他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我們的教育內容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要隨時隨地的拿些活的東西去教那些活的學生,養成活的人生”。“生活教育”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