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現狀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命教育在當下備受關注。本文對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的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了解當下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的現狀,包括對生命的教育觀、死亡的教育觀、對生命教育活動的教育觀。研究發現,生命教育存在重視不足、死亡教育缺失、生命教育活動理念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從而提出四方并重生命教育、職前職后共建科學健全生命教育觀、多方合作促使生命教育觀落地扎根等改進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生命教育活動
一、問題提出
在肺炎疫情出現后,教育工作者高聲呼吁:“有必要通過這場‘戰疫’,讓受教育者對生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更為虔敬的尊重和更為真切的成長。”[1]幼兒園生命教育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幫助幼兒認識生命的意義,認識死亡的必然,并能夠主動關心他人、他物,實現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目標,最終提升生命品質的一種教育活動。在幼兒園階段進行生命教育,對塑造幼兒正確的生命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同時,生命教育要求幼兒園教師必須具有生命意識,擁有尊重和熱愛生命的態度,更要具備積極樂觀的生命教育觀。[2]生命教育觀是指教育者有關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態度。左雯霞從生命教育觀、生存教育觀、死亡教育觀三個方面研究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的現狀,將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傳統兒童觀“成人本位”、傳統死亡觀“重生忌死”、英雄主義觀“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幼兒園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幼兒園教師的人性觀等方面。[3]陳藝豐研究S市幼兒園教師生命態度與生命教育態度的現狀,指出教師對待生命的態度與進行生命教育的態度相關聯。[4]綜上可知,教師的生命教育觀將對幼兒的生命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本研究期望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疫情背景下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觀現狀。本研究將生命教育觀分為生命的教育觀、死亡的教育觀、生命教育活動的教育觀三個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從而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理念,最終促進幼兒園生命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
本問卷以了解當前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觀為研究目的,以X市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問卷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基本信息部分,二是主體部分,包括幼兒園教師生命的教育觀(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觀)、死亡的教育觀(認識死亡、死亡態度的教育觀)、生命教育活動的教育觀(對生命教育活動內容、途徑、反思的教育觀)三個方面。該問卷編制完成后,經過有關專家的討論、建議,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并于2020年6月通過問卷星隨機發放119份,回收119份,有效問卷119份,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問卷結果采用百分比的計算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關于生命的教育觀1.認識生命的教育觀在關于對生命教育重要價值的認識調查中,面對“您認為幼兒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的問題時,47.06%的幼兒園教師選擇“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27.73%幼兒園教師選擇“培養幼兒樂觀自信的態度”,25.21%的幼兒園教師選擇“了解、認識、尊重生命”。由此可見,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對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對幼兒身體健康和情感態度的培養上,缺少對尊重生命的深層次的理解。在關于生命起源問題的認識調查中,面對“如果孩子問您,他/她是從哪兒來的,您會怎樣回答”的問題時,其中84.03%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告訴孩子人是怎樣誕生的”,10.08%的幼兒園教師選擇“講述地球以及生物的起源”,5.88%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告訴孩子有關的傳說或神話故事”。由此看出,幼兒園教師對幼兒認識生命的教育觀是非常積極的,能夠正面回答幼兒,其中有5.88%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從神話的角度回答,這類回答缺少幫助幼兒認識生命的客觀引領。2.珍惜生命的教育觀在關于珍惜生命的教育的調查中,面對“當向孩子講述疫情時期英雄犧牲的故事時,你會告訴他們……”問題時,43.7%的幼兒園教師認為“為集體利益犧牲生命是光榮的傳統,應發揚光大”,31.09%的幼兒園教師認為“生命比財富重要,疫情當前,應先保護生命”,25.21%的幼兒園教師認為“生命最重要,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將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由此看出,當自己的生命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43.7%的幼兒園教師認為能夠為集體利益犧牲自己的生命,而25.21%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將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
(二)關于死亡的教育觀1.正視死亡的教育觀在關于認識死亡的教育的調查中,面對“如果孩子問您什么是‘死亡’,您會怎么做”的問題時,92.44%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告訴孩子生命終結的意義與必然”,7.56%的幼兒園教師選擇“告訴孩子人的死亡是肉體的消失”。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對認識死亡的教育態度是非常積極的,其中92.44%的教師能夠客觀地告訴幼兒死亡是什么,并向幼兒講述死亡的意義。2.死亡態度的教育觀在關于面對死亡態度的教育觀的調查中,當問及“面對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現實,您會如何告訴孩子”的問題時,95.8%的幼兒園教師選擇“既然死亡是必然的,就要更珍惜生命,讓生命活得有價值”,4.2%的幼兒園教師選擇“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人活著就要盡情享受”。由此可見,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對死亡態度的教育觀還是非常積極的,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告知幼兒死亡的生命歷程,以及如何接受死亡這個現實才會讓生命更有價值與意義。
(三)關于生命教育活動的教育觀1.生命教育活動內容的教育觀在關于可以開展的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內容的調查中,面對“依據活動重要性進行排序”的問題時,根據幼兒園教師進行排序賦值后的數據處理,結果如圖1所示。依據數值高低,最終重要性的排序為“教導幼兒保護自己的方法,能夠辨識身邊的危險”“教導幼兒學會關心、理解他人,學會感恩”“教導幼兒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教導幼兒了解自己的過錯有時候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引導幼兒愛護周邊的生存環境”“引導幼兒觀察動植物的成長與變化,體會生命的可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團體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引導幼兒愛護身邊的小動物,因為它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利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死亡事件(例如寵物死亡等)對幼兒實施死亡教育”。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能夠將保護生命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對死亡教育相對忽視。2.生命教育活動途徑的教育觀在關于開展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的途徑的調查中,讓教師依據重要性將實施幼兒園生命教育的途徑進行排序,根據幼兒園教師進行排序賦值后的數據處理,結果如圖所示2。依據數值高低,最終重要性的排序為“游戲中體驗”“生活中遷移”“強身健體的運動”“社會實踐中提升”“開展家園共育”。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幼兒園教師認為游戲是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比較有效的途徑,但是大家往往容易忽視家園共育的作用。3.生命教育活動反思的教育觀在關于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的反思的調查中,面對“您認為在進行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多選)”的問題時,在119份問卷中,按照選擇次數從多到少排序,分別為75.63%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健全”,72.27%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理念不足”,68.91%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的重視度不夠”,67.23%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課程資源不足”,57.98%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知識缺乏”,47.9%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家長配合度不高”,42.86%的教師選擇“生命教育組織方法不合適”,1.68%的教師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活動中,從幼兒園的角度看,幼兒園缺少整體的課程建構、資源建設等,幼兒園教師也多能認識到自身在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理念、知識儲備等方面的不足。
四、分析與討論
(一)客觀認識生命的教育觀,但重視度不足當下,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觀是客觀的,能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幼兒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要義。康德將責任分成對自己的責任和對他人的責任,每個人所承擔的對自己生命的責任是自己的完全的責任,這一責任對個體生命及其生活是必須承擔的。[5]生命首先屬于個體,其次才屬于社會。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利益而奉獻、犧牲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但同時也要懂得生命是可貴的。人只有首先對自我生命負責,才能以更大的熱情和能力奉獻社會。然而,在幼兒園中,對于幼兒的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觀是非常積極的,但在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中,當衡量“幫助幼兒認識尊重生命”“培養幼兒自信樂觀態度”與“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比重時,幼兒園教師對認識尊重生命的重視程度是最低的。這可能是由于幼兒園教師自身理念、知識的缺乏,導致對該方面的重視不足。
(二)積極正視死亡的教育觀幼兒園教師對死亡的教育觀的態度是比較積極、客觀的。幼兒階段是幼兒形成正確死亡觀的敏感期和關鍵期。在此階段,幼兒的知識結構簡單,對客觀事物的感知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具備積極的死亡教育觀,為有效開展死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盡管如此,在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內容中,死亡教育還是相對缺失的。這可能是由于“重生忌死”的死亡觀,使得某些幼兒園教師盡可能逃避談論有關死亡的話題。然而,回避死亡教育只能壓抑幼兒對自然生命的探索,從而影響其健康成長。[6]
(三)實施生命教育活動的理念恰當,但落實不到位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具備科學的活動實施理念,能夠將生命教育融入游戲、生活、社會實踐中。但在生命教育活動的落實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幼兒園課程體系不健全、資源不充足、家園合作不到位等,導致生命教育在幼兒園中還不全面、不完善。這可能是由于幼兒園對這方面還不夠重視或者是教育機制在這方面還不夠完善,因此,仍需要從多個方面探索生命教育的實施路徑。
五、改進對策
(一)四方并重建機制,提高生命教育的重視度貫徹倡導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適當的方式在幼兒園中建構、落實“四方并重”的生命教育機制。對于生命教育,不只需要提升幼兒園教師的重視度,還需要政府、幼兒園和家庭的重視,從而形成政府、幼兒園、幼兒園教師、家庭四方共同重視的教育機制。政府和幼兒園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進一步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加強對幼兒園教師、家長的相關教育,將幼兒園生命教育在幼兒園、家庭兩個空間中展開,從認識自我與認識生命開始,逐步擴展到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協助幼兒逐步樹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二)職前職后共培育,樹立全面的生命教育觀拓寬學習渠道,職前職后相結合可以豐富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的知識體系,提升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的能力。師范院校需要加強職前教育方面的課程建構,或者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認識生命、認識死亡、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融合到學科當中,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價值,積累生命教育的知識,樹立科學、健康的生命教育觀,為其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調查中,教師能認識到自身在理念、知識、組織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70%以上的教師希望通專家講座、集體教研、資料學習等途徑進一步學習。因此,學校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主題培訓,尤其是開展易被教師忽略的死亡認知的培訓。幼兒園還可以給教師提供到生命教育課程實施較為成熟的幼兒園觀摩的機會,健全幼兒園教師的知識與能力體系,讓幼兒園教師樹立全面的生命教育觀。
(三)多方合作促發展,使生命教育觀落地扎根幼兒園要積極與社區、家庭合作,創設生命教育資源庫,共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使幼兒園教師的生命教育觀在一線工作實踐中能夠得到發揮和運用。幼兒園應注重積累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課程資源,并深度挖掘社區周圍、家庭中的生命教育要素,建構專門的生命教育資源庫。幼兒園可通過幼兒在實踐操作中、在游戲體驗中不斷生成關于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積累、沉淀,逐步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虞永平教授指出,要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課程之中,讓幼兒在行動中感受自然。[7]課程體系可以包括感受自己的生命、認識生命的起源與終結;認識自我、學習保護自我;認識他人、尊重他人的差異;學會互助合作,親近社會;認識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和各種自然現象,關愛、善待自然中的萬事萬物。豐富的課程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對自然世界的興趣和加深幼兒對自然世界相互聯系的理解,使幼兒有興趣獨自探索或與他人一起探索,提高幼兒密切觀察的能力,讓幼兒愿意冒險,增強他們的自主性和安全感,從而產生對美的欣賞,對生物的關心。[8]這樣的課程體系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樂觀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陸云峰.面對疫情,請上好生命教育課[N].江蘇教育報,2020-02-12.
[2]徐蘭蘭.幼兒園生命教育的現狀及實施對策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7.
[3]左雯霞.幼兒園教師生命教育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4]陳藝豐.幼兒園教師生命態度的調查研究———以S市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5]崔欣.學校責任教育論綱[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6]韓映虹,孫靜妍,梁霄.學前兒童生命認知現狀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7]虞永平.在疫情中重新認識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20(6).
作者:許姍姍 宋琛琛 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