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區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護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社區管理中對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各60例。甲組從醫療機構出院后單純給予出院指導并定期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復查,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社區管理健康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疾病控制情況、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以及出院時、出院6個月患者血壓和血糖情況的差異。結果出院6個月、乙組患者,疾病控制總有效率93.33%優于甲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血壓、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血壓、血糖均明顯改善,而甲組血壓、血糖明顯改善甚至惡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血糖、血壓均明顯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管理中對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健康護理效果確切,可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提高遵醫行為,保持良好心態,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壓,值得推廣。
【關鍵詞】社區管理;高血壓;糖尿病;老年;健康護理方法
高血壓、糖尿病均為常見多發慢性病,屬于終身性疾病,其病情控制和生活質量提高跟遵醫行為和健康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社區管理可通過實施一系列健康護理,達到上述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社區管理中對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健康護理方法,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各60例。乙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34±3.88)歲。甲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13±3.8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組從醫療機構出院后單純給予出院指導并定期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復查。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社區管理健康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多數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因病程長,容易出現悲觀和焦慮情緒,需通過心理疏導減輕患者不良情緒,保持樂觀心態,做好終身用藥準備[2]。②飲食教育: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食鹽每天攝入在5g以內,少食多餐,減少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食物攝入,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適量攝入蛋白質,避免濃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飲品,戒煙戒酒。③運動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規律有氧運動,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慢跑、散步和踩單車等運動形式。④用藥指導: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避免漏服、加減用藥量,根據血壓監測結果調整用藥方案,并積極預防和處理并發癥,如磺胺脲類降糖藥需在睡前30min口服;二甲雙胍一般在飯中或飯后口服。⑤生活指導:指導患者勞逸結合,保持規律作息,合理安排睡眠時間,以提升睡眠質量[3]。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疾病控制情況[達標:血糖、血壓達標;改善:血糖、血壓改善但未達標;未改善:血糖、血壓未改善,總有效率=(達標+改善)/總例數×100%];比較兩組出院6個月后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價,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等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越好);出院時和出院6個月患者血壓和血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出院
6個月疾病控制情況比較出院6個月,乙組患者疾病控制總有效率93.33%優于甲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出院時和出院
6個月血壓、血糖情況比較出院時,兩組血壓、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血壓、血糖均明顯改善,而甲組血壓、血糖明顯改善甚至惡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乙組血糖、血壓均明顯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出院
6個月后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出院6個月,乙組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疾病發病和血脂水平過高,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等密切相關,正確控制血糖和血壓,遵醫囑用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對改善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意義重大[4-6]。社區管理健康護理的實施可為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提供生活上和用藥上的指導,并給予患者鼓勵和關心,加強家庭對患者的支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保健意識和遵醫行為,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7-10]。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6個月,乙組患者疾病控制總有效率為93.33%優于甲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血壓、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血壓、血糖均明顯改善,而甲組血壓、血糖明顯改善甚至惡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血糖、血壓均明顯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乙組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出院后遵醫行為評分、焦慮情緒評分優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社區管理中對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健康護理效果確切,可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提高遵醫行為,保持良好心態,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小云.南通市崇川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評價.交通醫學,2014,28(2):187-188.
[2]楊藝,安芳梅,王立忠,等.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高血壓自我管理效果評價.寧夏醫學雜志,2012,34(7):634-636.
[3]張蓉,孫蕓.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4):27-29.
[4]許寒冰,史建國.高血壓患者社區自我管理模式效果分析.職業與健康,2010,32(2):2297-2299.
[5]張會敏,張海洋,唐四元.KTH整合式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廣東醫學,2014,35(17):2801-2803.
[6]寧曉東,鄭翠紅,李華萍,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11,11(5):36-38.
[7]李志新.社區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心理問題分析與干預對策.中國全科醫學,2012,15(9):3191-3192.
[8]謝少飛,李華萍,寧曉東,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增強干預的研究.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25-27.
[9]李雷.淺談全科醫療模式防治社區慢性病的效果.當代醫藥論叢,2014,5(2):16-17.
[10]齊力,姜瑩瑩,毛凡,等.社區慢性病防治工作現狀及居民對慢性病防治的認識和需求.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4):279-282.
作者:徐金妹 楊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