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食品冷鏈物流交接服務標準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食品安全是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冷鏈則為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幫助。雖然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冷鏈物流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但由于起步較晚、環境復雜,行業內部仍面臨多重短板亟待補齊,其中之一就是交接環節的“斷鏈”問題。《食品冷鏈物流交接規范》國家標準的制定,旨在提升我國冷鏈物流服務水平,通過規范企業操作、界定交接責任,達到規范冷鏈市場、保證食品安全以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物流服務;冷鏈物流;食品安全;標準化;交接
引言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冷鏈物流對于保障運輸中的食物品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果蔬、肉禽蛋、水產品以及速凍食品、冰淇淋和奶制品等易腐食品為典型代表,依靠冷鏈物流可以有效延長其保質期、保證其安全性。2017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簡稱《意見》)中明確“加快完善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制修訂一批冷鏈物流強制性標準。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在食品安全方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強調了四個“最嚴”:最嚴厲處罰、最嚴肅處罰、最嚴格監管以及最嚴謹標準。在此之外,還要有“最有力的舉措”、“最堅決的行動”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1中國冷鏈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冷鏈起步較晚,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完善,造成了果蔬極高的損耗率,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的浪費,總價值至少為100億美元;人均占有率也較為低下,人均冷庫容量僅0.05立方米,占比7%,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0.3%;同時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國有冷庫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且區域分布不平衡,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嚴重短缺,承擔全國70%以上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功能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中國冷鏈物流目前的問題總結下來有四點:一是基礎設施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受到疫情、非洲豬瘟的影響,很多冷庫面臨供需不均衡的問題,比如臨港冷庫的“爆倉”,這促使一些地方冷庫項目大干快上,但仍要避免盲目擴建,審慎分析背后的不小隱患;二是政策滯后和超前共同制約行業發展,政策環境的改善能推動冷鏈的發展,但基礎的用地、通行、用電等方面的政策又相對滯后,同時推行國六排放標準、配比新能源貨車等政策又對行業的特殊性兼顧不足,成本高昂又事倍功半;三是企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除了疫情影響,很多冷鏈物流和裝備企業利潤空間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這源于物流費用不漲反降、人力租金稅負燃油等成本上漲、嚴苛的政策標準對大企業的制約以及對小微企業的覆蓋不周;最后一點是企業升級慢競爭力不足,市場與客戶結構都在發生變化,冷鏈物流面對全新要求的響應速度不夠及時,固守傳統,可喜的是,后疫情時代很多企業已經在主動求變。中國冷鏈物流的問題雖然存在,但也帶來了機遇,給中國冷鏈市場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2019年冷凍冷藏水產和肉制品進口量上漲至1000萬噸左右,果蔬、肉制品、水產品、乳制品總產量預計將突破13億噸,冷鏈市場需求巨大。并且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的要求后,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19年11月,全國冷藏車市場保有量為21.27萬臺,較上年增長3.27萬臺,同比增長18.16%。伴隨著國際與國內諸多政策頻頻出臺,預測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并在2023年增長至9000億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2.26%。
2食品物流現狀與問題
冷鏈物流需要借助完備的信息化監管,才能助力全程“不斷鏈”,但目前的普及程度還相去甚遠,如農產品,在源頭就缺少了必要的預冷環節,給了“斷鏈”可乘之機。另一方面,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程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又缺乏品牌意識,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附加值也不高。
2.1溯源困難
食品溯源可以實現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雙向追蹤,是食品進入消費領域前的質量控制和安全預警的監察官,它可以迅速確定問題發生的具體環節,明確問責歸屬,還能整合資源信息,減少浪費。我國當前信息化較高的物流企業不到20%,整體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各環節難以共享流通信息,也就給全程追蹤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即使具備相應的能力,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標準也不統一,溯源信息難以共享交互。食品溯源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部分資金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并為其買單,目前消費者的意識尚未達到完全認可的層面,除了較為昂貴的高端產品外,普通農產品很難讓其產生溯源需求。
2.2流通環節較多,容易斷鏈
“流通”是指消費品離開工廠或田間源頭至消費者手中的所有過程,食品冷鏈物流的流通過程包括了原材料的收購、加工、滅活以及產品的加工、儲藏、運輸、分銷和零售以及使用這一系列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如不能保證產品的穩定溫度,都會影響最終的產品品質。因此,每一個步驟之間的交接都可能涉及到的裝卸貨物、確定溫度、檢驗質量以及明確責任等,需要一套統一明確的交接辦法和標準來保障食品在流通中的安全問題。
3食品冷鏈物流交接質量控制
《食品冷鏈物流交接規范》國家標準是為了保證冷鏈食品品質,對交接環節做出標準化操作和規范化管理的要求。不僅有利于規范企業操作、界定交接責任,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國冷鏈物流服務水平,達到規范冷鏈市場、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在起草過程中,本著促進行業發展、規范企業操作、與其他標準協調一致的三項原則,規定了冷鏈食品從生產到銷售環節的交接作業要求,適用于食品冷鏈物流交接環節的管理。
3.1入庫交接
標準規定了入庫交接時,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和收貨方的交接作業流程(包括預約、查驗、卸貨與簽收環節)與相關作業要求。在預約環節,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應該提前向收貨方預約交貨時間,同時后者要做好接貨準備。在查驗環節,當貨物到達約定交貨地點后,收貨方要按照合同清單或送貨單要求,查驗貨品的中心溫度、外觀、種類、數量、重量、包裝、保質期及在途溫度記錄等。在卸貨環節,為防止外界熱量和水汽侵入,降低冷庫門內外溫差,保證食品安全,應配備封閉月臺以及與運輸車輛對接密封裝置,還要在卸貨操作時關閉運輸車輛的制冷機組,防止車廂內溫度迅速升高。在該環節,要嚴格把控貨品中心溫度的波動幅度不應超過其規定溫度的3℃。在簽收環節,當驗收無誤后雙方都應做好交接記錄,并在貨品入庫后,收貨方應及時將信息更新至倉儲管理系統。
3.2出庫交接
當出庫交接時,發貨方和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的交接作業流程(包括預約、查驗、卸貨與簽收環節)及相關作業要求應該如下:在預約環節,發貨方應與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提前約好提貨時間,后者在抵達之前做好對運輸車輛的檢查工作,確保運輸車輛符合衛生要求及其制冷系統、除霜系統、溫度監測設備等所有設施設備工作正常,并完成運輸車輛廂體預冷。在查驗環節,當雙方按照約定時間抵達提貨點后,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應按照合同或提貨單要求,查驗貨品的中心溫度、外觀、種類、數量、重量、包裝、保質期及在庫溫度記錄等。在裝載環節,應符合相關作業要求,包括不與非食品類貨品混裝混運;貨品中如有具有揮發性氣味異味、溫濕度要求不同、需特殊處理及易交叉感染等特殊類型則不應混裝混運;使用多溫區運輸車輛時,要確保同一溫區不混裝混運具有揮發性氣味和異味、溫濕度要求不同、需經特殊處理、容易交叉污染的貨品。以及貨品在品在廂體內的堆積排列要符合要求。在驗收環節,雙方應做好交接記錄,發貨方應及時將出庫信息更新至倉儲管理系統。
3.3配送交接
配送交接中規定了到店配送(B2B)和到消費者配送(B2C)兩種模式的交接要求,前者作業流程與入庫交接相同,包括預約、查驗、卸貨、交接;后者則涉及到消費者本人簽收、委托代收以及省縣自提柜三種場景。消費者本人簽收和委托他人代收時,由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預約送貨時間,到貨后和簽收人當面驗貨,并按照清單內容核對貨品的中心溫度、外觀、種類、數量、重量、包裝、保質期及在途溫度記錄等。完成交接后,配送方應及時與配送站管理員進行票證和貨款交接。放入消費者指定溫控自提柜時,食品冷鏈物流提供方在投遞前應確認自提柜溫度是否符合貨物存儲溫度要求,并在投遞后立即告知消費者投遞情況,說明溫度暫存要求及食用期限,提醒其及時取貨。在消費者驗貨無誤并結清貨款后應及時與配送站管理員進行票證和貨款交接。
4結論
食品安全問題是上影響到國家經濟穩定發展,下關系到百姓生命健康的民生大計?!妒称防滏溛锪鹘唤右幏丁肥潜局{查充分、內容科學合理適用的原則,以期能夠保證食品冷鏈物流各交接環節不斷鏈、為國內的冷鏈市場健全的發展提供部分行為準則。除此之外,若想徹底解決食品安全的隱患,不僅要在基礎設施、加工技術、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全面升級,還需要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相關標準與規范的制定以及法律法規的查證落實,才能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崔忠付.冷鏈物流: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01):23-24.
[2]崔忠付.2019年冷鏈物流行業回顧與未來發展建議[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0,(S1):14-15.
[3]王子川.我國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競爭力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04):104-106.
[4]趙輝,李強.落后產能煉油企業向物流行業轉型研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1):42-46.
[5]林振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言冷鏈物流發展[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0,(S1):20-24.
作者:李艷麗 秦玉鳴 劉飛 王曉曉 郭月 單位:北京中冷聯冷鏈物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