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唱藝術審美功能及發展策略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合唱藝術來講,其藝術感染力較強,并且表演方式更加靈活多變,從而在聲樂藝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合唱是公眾能夠接觸和接受的聲樂演唱形式之一,不但可以在人們的娛樂生活中有效貫穿,還可以向專業化和科學化方向不斷發展。為了使合唱藝術得到有效的發展,并使其自身審美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就要對合唱藝術審美功能和發展策略全面研究。本文從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入手,對合唱藝術的審美功能以及發展策略全面研究,以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為例來開展相關闡述。
關鍵詞:合唱藝術;審美功能;發展策略
合唱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都較強,不僅使其在審美價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具備高層次美學內涵。與此同時,其可以使人的素養得到明顯提升,并對精神文明合理化構建。我國合唱藝術興起和發展都較晚,并且將學堂樂歌當成興起標準,并為音樂教學事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向多樣化方向轉變,為了使人們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需要對合唱藝術發展策略全面制定和實施。本文對合唱藝術起源發展進行游戲有效梳理,并在此基礎上,來對合唱藝術審美功能全面表述。同時為了使合唱藝術發揮自身的功能,需要對相關發展策略全面制定和落實,進而為合唱藝術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條件。
一、合唱藝術的起源和發展
合唱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從古羅馬到中世紀這段時期,宗教音樂中的表現形式以合唱藝術為主。由于文藝復興活動的涌現,使得宗教音樂的發展受限,并逐漸沒落,從而形成多元的音樂形式。全面分析合唱藝術發展歷程可知,合唱藝術以及表演形式的特點相對鮮明,不僅從簡單化不斷向復雜化探索和過渡,還從原有固定表演形式向多元化演出形式全面轉化。如早期合唱藝術的核心是復調音樂,圣詠是主聲部的音樂旋律,同時出現一定的節奏來輔助。在不斷的發展和演化過程中,復調音樂開始向三聲部方向轉變。當文藝復興全面興起時,人們開始掙脫或擺脫宗教的束縛,并對思想的自由和解放全面追求,這使得世俗音樂被大量創作出來,并為復調音樂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半音音階開始出現在合唱藝術之中。在該時期,無伴奏合唱得到迅猛發展的機遇。當處于古典主義階段時,合唱藝術對主旋律的作用全面突出,并對低聲部在主旋律中的烘托重點強調。在浪漫主義階段,合唱表演伴隨歌劇等音樂作品來呈現,使得教堂無伴奏演唱方式受到的關注不斷減少,從而使作品開始向生活化、世俗化方向過渡[1]。我國的合唱藝術興起和發展都相對較晚,同時合唱藝術在我國的發展中存在明顯時代特征,如萌芽階段的學堂樂歌、發展階段的歌詠活動,再發展階段的多元化發展等。中國合唱藝術隨著學堂樂歌而興起,學校是發展階段演唱的主要空間。集體歌詠活動不斷增加,我國第一部多聲部歌曲《春游》由此誕生。合唱作品和當時國情保持一致性,并能夠對教育性有效凸顯。這樣不僅可以對富國強兵有效宣揚,還可以使積極生活的思想充分表達。在抗日戰爭時期,音樂家創作的作品以反映時代背景為主,也對人們抗日的大無畏精神有效體現,如《黃河大合唱》。當新中國處于成立初期時,該階段民歌資源具有豐富性特征,這引起音樂家的注意,以此來使民歌合唱迎來全面發展的機遇。在1950年左右開始逐漸構建專業合唱隊伍,以此來明顯提升合唱藝術的專業化程度,如多聲部開始出現在合唱創作之中,并且復調以及合聲等技術成熟性也隨之加強[2]。在改革開放之后,合唱藝術創造開始脫離文革的影響,歌曲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如湖光山色、歷史文化等開始融入歌詞之中。除此之外,創作者還可以從古詩詞以及戲曲中來吸收相關養分,從而使合唱歌曲創造向多樣化方向發展。總而言之,無論是西方合唱藝術還是中國合唱藝術,其發展都與社會更替、經濟文化等發展存在密切關聯性。從中國合唱藝術的發展歷程中可知,其發展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還是需要在我國豐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和其他民族合唱音樂進行有效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從而為合唱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基礎保障[3]。
二、合唱藝術的社會性功能
合唱藝術能夠對心靈的呼喚有效體現,也是精神和理想的殿堂。合唱藝術中的主要功能之一為審美功能,該功能指的是在合唱美感的基礎上,使人產生一種身心愉悅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一定陶冶情操的效果,還可以使人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趣味得到顯著提升。審美功能以合唱美感當做基礎,并將社會生活當做相關內容。對合唱藝術創作以及表演來說,都會使相應的社會效應有效出現,這種社會效應指的是合唱藝術審美功能在宏觀方面的體現,從而使相應的審美功能藝術活動得到有效實現[4]。合唱藝術屬于豐厚底蘊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群體意識的集中表現。合唱體現的是和諧美。和諧是大自然與生俱來的美,和諧美能夠對合唱藝術的表現美充分體現。合唱是一種群體性藝術,主要利用人聲來創造音樂。其具有多樣化的歌唱形式和淋漓盡致的表現力。當在相同作品中利用領唱、伴唱等多樣形式時,這樣可以使題材內容與合唱形式有效結合。合唱藝術和文化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性,其不單單是文化的產物,更是文化的載體。其起源于宗教。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精神需求加強重視,使得合唱開始在文化生活等領域不斷滲透。從我國合唱藝術發展歷程和經典作品中可知,合唱呈現的以當時政治、文化等為主。與此同時,其還具備明顯的時代特性、濃郁的民族性等特點,這樣可以對民眾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從而為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
三、合唱藝術的審美功能
音樂創作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這樣可以使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相關作品之中,即作品承載作者精神內涵,人的精神情感通過作品來外化呈現。審美功能指的是在審美溝通的方式下,使人與人、人與物之間能夠展開有效溝通。通常情況下,合唱藝術的審美功能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音樂感性認識階段指的是合唱藝術觀眾對合唱歌曲的直接感受,既包含聽覺也包括視覺。這直接感受是觀眾體驗一次音樂情緒,無需做出任何思考或判斷,只是一種直接性的生理反應。觀眾能對合唱歌曲中的情感全面感受,如《紅旗頌》的激昂,或《鴻雁》的哀婉。觀眾利用直觀感官的方式來體驗生理快感,這種快感是音樂審美的前提,也是合唱藝術和觀眾的直接交流。合唱藝術在審美體驗階段的表現為觀眾可以感知和體驗和產藝術的形式美以及和聲美。從本質的層面來講,合唱指的是多個聲部以及多個層次相結合的表演形態之一。在相互交錯的關系中,合唱對豐富的音樂元素有效應用,并巧妙安排相應的結構,以此來讓觀眾體驗和感受形式美。對合唱表演人員來講,其需要將自身聲音特點全面體現,在保留自身聲音特征的同時,還要強化聲部的有效劃分工作。在實際排練時,需要使各個聲音的和諧性得到確保,還要體現出相應的層次變化。換句話講,合唱藝術要對多樣化美感全面呈現,盡量滿足各個階段觀眾的審美需求。除此之外,表演人員需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來和觀眾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強觀眾的審美感知力和領悟力,從而更加容易被該種藝術所吸引。從審美體驗階段的角度來說,觀眾能夠對合唱音樂產生一定的共鳴,這樣使得審美能力和美感因素契合。從審美生化階段的角度來說,觀眾憑借歌詞內容以及樂譜等來感受作者的情感。如《黃河大合唱》對中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創作手段有效應用,對風起云涌的氛圍全面烘托的同時,對展示英勇殺敵不畏艱險的形象有效刻畫。該歌曲對那個時代有效記錄,并時刻告誡后人勿忘國恥。從上述的表述中可知,觀眾和合唱藝術能夠直接進行審美溝通,這樣不但可以全面感受作品的形式美,還可以不斷思考作品的精神內涵,以此來使自身的審美體驗更加深刻。這就需要表演者自身能夠對作品產生深刻的認知,同時表演者對自身的審美感知力以及想象力不斷培養和強化,這樣能夠更好地連接作品和觀眾,從而使觀眾更好地感知作品內核。
四、合唱藝術的發展策略
合唱藝術通過本土化處理之后,使得一定的民族性元素融入其中,如古詩詞、民族音樂等,但是普及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為例,該合唱團風靡一時,這樣可以為合唱藝術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對合唱藝術未來發展策略全面研討。該合唱團的成員組成相對多樣,涵蓋多樣化的職業人群。但是這些人群都具有明顯的共性,即具備一定聲樂基礎。不但掌握五線譜相關知識,還具備閱讀樂譜的能力,以此來使合唱團的專業性得到確保。從該合唱團中心測試題中可知,聲樂基礎是該合唱團選拔成員的重要標準之一。另外,為了使合唱團的專業度得到確保,要對團員之間的默契有效培養,可以選在固定時間來開展常規排練。如果有演出時,需要適當增加排練的時長或頻率。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完成相應的排練規劃案頭工作。合唱團需要在作品的基礎上,有效明確排練規劃,同時需要對作品的重點和細節內容等不斷強化訓練,以此來使排練有效性得到確保[5]。從演唱作品的角度來講,歌曲《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直接對合唱藝術的傳統圈層有效打破,也使得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聲名鵲起。該歌曲具有明顯的實驗性,利用詼諧的曲風和諧謔歌詞來對青年人生活中的典型小事件有效表述,這樣可以引發人們的共鳴,從而使公眾開始對合唱這種演唱形式進行關注,同時也對該合唱團的個性化發展途徑有效奠定。之后的作品使得該合唱團的個性化特征得到明顯加強。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不存在明顯局限性,該團保持著熱愛音樂的初心,并把高雅和大眾有效結合。同時將作品演繹和創作有效結合,從而來對該合唱團的獨特個性化優勢全面凸顯[6]。就傳播渠道的角度來講,該合唱團在網絡應用方面相對擅長,通過對網絡傳播速度較快、覆蓋區域廣等優勢全面利用,使自身的合唱作品能夠在網絡平臺中率先推出。該傳播渠道對欣賞人群的界限有效打破,并和其他合唱團存在明顯的區別。當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傳播媒介出現巨大變化。該合唱團借助這樣的優勢,來對官微和頭部微博用戶有效互動的良性宣傳模式不斷探索[7]。除此之外,在B站視頻平臺的輔助下,將載體設置成彈幕,從而使平臺和觀眾之間有效互動交流得以實現。從該合唱團的案例分析中可知,在當前時代發展過程中,合唱藝術想要保持良性發展的態勢,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對合唱團成員的音樂素養全面提升,并對合唱團的排練時間有效確定,從而為合唱團的專業化發展奠定基礎保障。第二,要對合唱團的個性特征全面打造,并有效整合作品演繹和作品創作,以此來使經典和大眾相結合的目標得以實現。第三,對合唱藝術傳統宣傳存在的限制有效打破,并在網絡傳播的輔助下,對合唱團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有效探索和構建。結束語從本文的論述中可知,合唱開始向專業化以及理論系統化等方向發展。從宏觀視角分析,合唱比賽的迭代速度不斷加快,導致全新形式的表演方式不斷涌現,這樣可以推動民間文化的互動交流。如果為了對音樂人才全面培養時,就要將合唱當成重點內容,并在聲樂教學中對該部分內容重點講解,由此可知合唱藝術還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合唱藝術還有較長的道路需要發展。因此,需要對合唱藝術發展策略當成重點來研究,使合唱藝術的審美功能得到充分體現,進而為合唱藝術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龍騰.合唱藝術表演方法的多元化發展分析[J].參花:下,2019,28(12):1.
[2]郁文軍.淺談合唱藝術[J].學周刊,2019,34(15):13.
[3]周瓊.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與合唱藝術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藝術品鑒,2019,11(36):18.
[4]王珺.試論合唱藝術形態的綜合美[J].音樂教育與創作,2021,03(09):6.
[5]睢曉杰.合唱藝術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J].新商務周刊,2019,16(12):1.
[6]寇露洋.合唱藝術的審美價值分析[J].戲劇之家,2019,21(27):1.
[7]王琴琴.關于合唱藝術的審美價值探析[J].北方音樂,2019,39(03):2.
作者:楊洋 單位: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