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具有施工難度大、運輸成本高、施工對象復雜及施工作業受季節影響大等特點。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常見的技術問題主要包括水工隧道施工建設中支護或襯砌技術、混凝土防滑樁與混凝土沉井、減載與排水技術、錨固技術、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等。在實際施工建設中,應注重施工管理質量和對周邊環境的保護,結合實際應用問題做好技術的創新和改進,保障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隨著我國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水利水電技術在長期實踐發展中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1]。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有其特殊性,對于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存在安全隱患較多,給工程效益和施工人員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當前水電建設事業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成為我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在實際施工建設中,更應注意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和施工質量。本文即簡要闡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技術性問題,以期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
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特點
1.1施工難度大,安全隱患多
水利工程施工作業環境較為惡劣,其施工往往需要爆破作業、地下作業、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高空作業等等,而且此類施工往往要平行或交叉進行,施工難度系數較高,給施工安全帶來一定威脅。
1.2臨時輔助設施多
水利水電工程往往建立在山谷地區,離原材料生產地或供給基地較遠,交通不便,在施工前需要建設通往施工現場內外的交通通道,以及輔助施工的辦公室和生活用房,使得運輸成本和建設成本較高。
1.3施工對象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水利水電工程樞紐中單項建筑物多,工程作業量大,且布置較集中,工種多,施工常受地形限制,易發生干擾。部分施工單位多以爆破方式來保障施工進度和施工效果[2],但爆破作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易釀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實際施工中應應用系統工程學原理,因時因地選擇最優施工方案。
1.4受地形、地質、氣象條件影響較大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大多建立在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露天進行,易受天氣、汛期、洪水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施工建設強度較普通建筑工程更高,且施工工作量大,工種繁多。
2水利水電施工技術
2.1水工隧洞施工建設中支護或襯砌
支護或襯砌是為了防止隧道圍巖變形或坍塌,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在隧道洞身或周圍建立起來的永久性支護結構,是水工隧道施工的主要內容之一[3]。常規的支護與襯砌的方式包括隧洞噴錨支護和現澆鋼筋混凝土。現澆鋼筋混凝土支護工序一般包括分縫(段)、立模、扎筋、分塊、振搗密實、混凝土運輸入倉等內容,與普通水利工程施工程序基本一致。隧洞噴錨支護是采用噴射混凝土、鋼筋網、鋼筋錨桿聯合或單獨支護隧洞的一種洞內支護形式。在噴射混凝土時,由于其水泥含量較高,且添加有速凝劑,凝結硬化的過程較快,因此在噴射后,應及時做好混凝土表面的養護工作,防止出現裂縫。
2.2對水利工程中巖質高邊坡的治理
混凝土防滑樁與混凝土沉井:混凝土防滑樁與混凝土沉井是應用于高邊防滑坡中的抗滑處理的主要措施,能起到穩定邊坡的作用。混凝土防滑樁是穿過滑坡體深入于滑床的柱狀,具有經濟適用、抗滑效果好等特點,尤其適用于滑動面傾角較小的斜坡,因而在邊坡治理工程中使用最為廣泛。大規模開挖和爆破最適宜采用抗滑樁治理措施,來防止大規模滑坡的發生。在具體施工時,應根據滑體的密實度、滑坡推力大小、含水情況和施工環境合理安排抗滑樁的排距、位置和間距[4]。在開挖時,當深度達3-4m以后,于井壁噴灑30-40cm厚的混凝土,若巖體井壁較好,則可采用噴錨掛網和打錨桿的方式對巖壁進行保護,并在上面噴灑10-15cm的混凝土。若邊坡局部出現塌方,則需架設鋼支攆進行支撐。當抗滑樁挖至設計要求的深度后,再實施鋼軌吊裝和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使用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后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入倉。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控制好澆筑速度和厚度,每1h澆筑速度應保持在15m以內,對于滑動面上4m的位置,為提高混凝土強度,使混凝土密實結合,需施工人員緩慢下井進行機械振搗,待澆至離井口5-7m時,執行分層振搗。混凝土井是用于邊坡防滑支撐建設的一種混凝土框架結構,且有擋土墻的效果。由于混凝土沉井屬于豎式結構,因此在實際澆筑中一般分節進行。在設計沉井立體結構時,應根據基坑的具體施工條件,沉井受力情況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其立體結構設計一般設計其平面為“田”形狀,并根據井體下沉重量決定橫隔墻與井壁的厚度。沉井的建設施工主要包括沉井制作、平整場地、填心沉和井下沉四個板塊。在進行井下沉施工時,應注意控制偏差,在實際開挖過程中應做好角度的精確測量,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開挖時應采用科學的開挖次序:以中間為先,以四周為后;以短邊為先,以長邊為后。減載、排水等措施運用:減載是在工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坡體的后半部分采用減載壓坡的方式進行加固,避免后半部分坡體在巖層壓力的影響下,向一個方向傾斜而導致滑坡前半部分撞到建筑物上。通過對后半部分坡體的減載加壓,可以有效降低坡體的整體滑坡速度,進而有效避免了滑坡造成的損害。排水是通過在山坡等地建立攔水溝或者是排水溝,把山坡上的水都排出去的一種措施。對山坡進行排水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滑坡外部的地表水進入到坡體內,使坡體結構更加不穩定,增加滑坡速度。而針對坡體內的地表水,可以在坡體內建立排水溝直接進行排水,或者在開裂的地方采用黃土堵塞的方式進行填塞,增強坡體穩定性。預應力錨固技術應用:預應力錨索具有施工靈活、不損壞巖體、干擾少、主動受力、速度快、受力可靠等優點,適應面較廣,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邊坡加固施工建設中。預應力錨固技術包括預應力巖錨和預應力拉錨,均源自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在水利項目施工中,運用預應力錨固技術可對施工部分進行拉力牽引,避免部分施工部位因負荷過重而出現裂縫、沉降及損壞等問題。此外,還可在預應力錨固技術中融入GPS技術,提高對施工深度位置、方向等的精確計算,從而對水利水電施工做出更精確、更全面的調整和控制[5],進而在施工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施加預應力,有效改善建筑結構受力情況,增強結構穩定性。在實際運用中,施工方應充分結合工程特點、穩定性要求以及施工強度等因素設置預應力錨固的相應標準和規定,確保基礎結構施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2.3混凝土外加劑技術
混凝土是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材料,而混凝土外加劑作為混凝土最重要的添加劑之一,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水利水電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一種主要的基礎性材料。它可以有效修補大范圍的水利水電工程表面的缺陷,增強建筑表面的美觀,提高混凝土強硬程度。此外,混凝土外加劑還具有一定的抗力學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混凝土變形。因此,在實際施工操作過程中,相關工程技術人員應根據不同水利水電建筑施工項目的實際需要,添加適當的混凝土外加劑,保障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
3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工程,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水電事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對水利水電施工建設的質量問題日益重視。因此,在實際施工操作中,施工方及建設人員應重視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程度,不斷提高建設質量和水利水電施工工程的應用水平,從而改善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持續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萬丹.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其中存在的問題[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6).
[2]劉泳.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中常見技術探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6(7).
[3]孫秋瑞.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5):228-228.
[4]王玨,張亞軍.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中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0):00214-00214.
[5]黃海燕.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與控制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8).
作者:謝德鑫 單位:四川能投建工集團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