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為起點,分析了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管理對策,包括開展應急演習活動、宣傳抗旱防汛信息、引進抗旱節水新技術、深入災區落實抗旱防汛工作、對抗旱設施加強檢修等,以期為增強農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汛的綜合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問題;對策
抗旱工作在農田水利工程的作用為儲備水資源、加強空間水量調節能力、踐行節水型灌溉。防汛工作在農田水利工程的作用為加強洪水防護能力,提升人畜安全性,減少經濟損失;加強水資源疏導,規避洪災問題;保持水土,防止流失現象發生,科學控制河道泥沙滲入,提升河庫庫容。
1存在的問題
農田水利工程運行能力與運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田水利管理的實際狀態,因而應給農田水利工程配置相關設施。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基礎設施運行能力不佳、灌溉設備損壞、相應設施年久失修等,影響灌溉質量,無法滿足防汛抗旱的各項需求;基礎設施的維護與更新并未引起管理人員的重視;與此同時,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管理人員態度不明確、產權性質模糊、維護責任混亂等問題,使得農田水利相關工作無法全面執行。基層工作繁重,水利服務站的管理意識弱化且管理人員不充足,直接造成水利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2對策
2.1開展應急演習活動
防汛抗旱服務團隊應定期以服務管轄項目為起點,開展應急演習活動,模擬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各項流程,為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基礎條件。開展的演習活動有桌面演練、搶筑子堰、機械設備修復決口、模擬群眾轉移、模擬衛生防護、模擬醫療救護工作、增設水陸應急性運輸等。在演習活動中,采取實戰實訓流程,加強防汛服務人員協調配合,檢查防汛指揮統籌規劃的有序性,加強應急協調,為抗洪搶險工作提供訓練基礎,增強抗旱防汛人員的專業性,提高其實戰能力[1]。
2.2宣傳抗旱防汛信息
防汛抗旱服務團隊的相關管理人員應開展宣傳工作,以增強防汛抗旱人員的認知能力、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周邊居民的安全防護認知。為此,相關單位將防汛抗旱涉及內容整理成宣傳小手冊,采取紙質版小手冊與電子版文檔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宣傳工作,為防汛抗旱各項工作有序落實提供人群認知基礎條件。在防汛宣傳冊中,應涵蓋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水庫相關信息:水位特征、庫容容量;依據水利工程相關設計標準,描述與介紹各類水位信息,如防洪高水位、死水位、死庫容、防洪庫容等。②汛期形成:春汛,冰雪融化,引起水位上漲;夏汛,冰川融化,引起水位上漲;秋汛,暴雨自然氣候引起的汛期;冬汛,水流受阻形成。國內各地區汛期具有差異性,珠江區域的汛期為4—9月,長江區域的汛期為5—10月,淮河區域的汛期為6—9月,黃河區域的汛期為6—10月,海河區域的汛期為6—9月,遼河區域的汛期為6—9月,松花江區域的汛期為6—9月。③洪水類型:暴雨、冰凌、冰川、融雪、泥石流等,暴雨引起的洪水較多。④洪水特點:季節性、大洪峰流量、年際變化不穩定等。在此類信息基礎上,還包括水文相關信息調查、水能計算等,以此達成防汛抗旱的宣傳效果、提升服務團隊的工作效能、樹立農田水利工程周邊居民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正確認知、增強工作人員的專業性,為有序開展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基礎條件。
2.3引進抗旱節水新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國內研發了節水灌溉先進技術,為國內農田水利事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防汛抗旱服務單位應加大節水技術的引進與應用,為農民提 供節水技術,使其擁有適宜的應用設備,提升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加強灌溉、滴灌等新技術的應用。節水灌溉技術融合于農田水利工程中,具有較為關鍵的應用效能,尤其在水資源緊缺的地區應積極推進節水技術,減少水資源浪費,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強抗旱服務能力。與此同時,應將節水表現較為突出的地區列為典型學習方向,加強灌溉設備的完善程度,推進節水灌溉的深層次應用[2]。
2.4深入災區落實抗旱防汛工作
防汛抗旱服務團隊應深入災區踐行防汛抗旱工作,加強水庫防洪管理、保持水庫區域水土性能,為防汛抗旱各項工作有序完成提供管理基礎。
2.4.1加強水庫防洪管理。借助防洪責任制度,分解防洪責任,提升水庫防洪的綜合效能。在此基礎上,推進防汛管理制度的構建,提升水庫防洪安全性;有序開展水庫周邊巡檢工作,加強對水庫潛在安全因素的排查,提升防洪工作的有效性;開展除險加固工程,提升抗旱防汛工作的工作效能,提高水庫堅固性;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加固方案,加強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針對水庫大壩的基本狀態,采取有效的防滲加固措施,若水庫壩基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滲漏事件,可采取劈裂灌漿作業形式進行處理。針對水庫壩發生的滲漏現象,應以土工織物為主,綜合開展防滲加固工作。
2.4.2加強水土保持。水庫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較為關鍵,應科學開展各項防護與水資源疏導工作,減少泥沙滲入水庫,增強水庫防汛與抗洪。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有植樹造林、區域育林、保護森林資源等,增加農田水利工程周邊的綠色覆蓋面積,有效規避泥沙淤積問題。在造林過程中,積極與造林專業人員合作,配置相關信息技術,為造林事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保障造林工作有序進行,提升水土保持的工作效果,發揮防汛抗旱深入災區工作的價值。
2.5對抗旱設施加強檢修
相關人員應加強水利運行設施產權保護,制定維護管理措施,切實開展水利工程相關設施的維護工作。與此同時,進行抗旱基礎設施的運維管理時,應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鎖定農田生產灌溉水量需求較大的區域,建立相適應的水費管理制度,綜合調控灌溉水資源,規避水資源浪費問題。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區域氣候特征與降水的實際情況,加強防汛管理力度,提升農田水利管理的綜合效果[3]。基礎設施運維管理的具體方案:一是進行定期維護,加強設備運維管理力度,針對基礎設施的運行能力開展有效分析與測評,及時解決設備存在的運行不良問題,提升基礎設施的運行效果。比如,零部件發生磨損,應及時予以更換。二是制定運維管理相關制度,加強運維管理工作執行的約束性與強制性,促進相關人員有序開展運維管理工作,提升設備質檢與保養的綜合效果,加強運維制度的運行。三是配置合理的獎懲措施,提高運維管理工作人員積極性,提升基礎設施的運維效果,發揮防汛抗旱服務工作的管理效能。四是配置相適應的運維監管人員,采取定期與不定期2種形式開展運維監管工作,強化防汛抗旱服務團隊的工作職責[4]。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內農田水利工程中,基礎設施管理不善,其管理與運維存在不足,造成防汛抗旱工作未全面有序落實。為此,應采取基礎設施改造、增強工作人員防洪救援能力、引進節水型灌溉先進技術、對抗旱設施加強檢修等措施,分別從人員、管理、技術等方面逐一增強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國內農田水利管理的綜合能力。
4參考文獻
[1]馬權清.農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7):94-95.
[2]贠連勤.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研究[J].山西農經,2019(2):82.
[3]鄂文利.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的實施策略[J].吉林農業,2017(23):65.
[4]林向陽.基于嵌入式的灌區用水監測與信息接收系統研究[D].楊陵: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作者:馬權清 單位:民樂縣水務局抗旱防汛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