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計心理學下兒童書籍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以兒童書籍設計為研究對象,結合兒童心理學、設計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分析兒童的思維模式、認知心理等特點,總結當下兒童書籍設計應遵循的設計規律和創新理念,進而更好地指導兒童書籍設計工作。
關鍵詞:設計心理書籍裝幀視覺兒童
一、兒童書籍設計與設計心理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開始追尋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滿足。社會愈發關注兒童教育,兒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運用設計心理學知識進行兒童書籍設計成為書籍設計發展的新方向。研究設計心理學視域下的兒童書籍設計,使兒童書籍設計理念更加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對兒童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設計心理學[1]屬于心理學門類派生到藝術設計的應用范疇,是一門有顯著交叉性和邊緣性的學科。設計心理學主要源于心理學科研究和設計師的設計實踐經驗,其理論涉及多門類學科,如藝術學、人機工程學、心理學、生理學、信息科學等。這些學科交織聯系,形成一張錯綜復雜的網。設計心理學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而發展,在設計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理論脈絡。設計心理學[2]是從應用心理學衍生而來的學科,作為應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夠解決人類在設計藝術領域的行動和意識相關的問題。唐納德·A.諾曼[3]是最早提出將心理學引入設計領域的學者。20世紀80年代,他撰寫了《設計心理學》,在書中提出要關注產品的可用性,但不能只追求產品的功能性而失去其藝術美。他認為設計師設計的作品應將功能性與美觀性相統一,設計原則要講求“以人為本”。諾曼的思想理念設計和原則引起了設計界的廣泛關注,眾多學者開始在各自設計領域進行探討。
二、書籍裝幀設計的內涵與價值
裝幀設計是指從書的原稿到出版的整個設計過程,包括藝術性思考、創造性想法和技術性手法的系統設計,完成從平面化到三維立體書設計的過程[4]。書籍裝幀設計包含書籍的封面、字體、紙張材料、裝訂、印刷等多項環節。封面、插畫設計和扉頁是書籍裝幀設計的三大主體要素。從藝術角度看,裝幀設計是對書籍整體的再設計,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封面設計。封面設計涵蓋書籍內容,應該在有限的空間內高度提取關鍵要素,進而實現形象化設計。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在平時生活中的積累,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加工。書籍裝幀設計在展現書籍核心內容的基礎之上,呈現出更加新穎的形式,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書籍裝幀設計應留給讀者聯想的空間,在設計中可講求部分留白,越隱蔽的表現手法越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空間,讀者閱讀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從設計價值看,優秀的裝幀設計提高了書籍的藝術價值。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其審美水平也日益提高,不僅僅滿足于傳統的書籍設計。一本書給人的整體感受體現了設計者賦予它的獨特的設計價值,這種附加值可以提高書籍的銷量和影響力。設計價值需要與書籍本身內容相結合才能體現。市場使出版社更加關注書本的創新性問題。書籍的整體創新設計可以增強讀者在閱讀時的視覺沖擊和內心感受。
三、設計心理學在兒童書籍裝幀中的運用
兒童書籍設計要符合兒童的需求,從設計心理學的視角出發進行兒童書籍裝幀設計研究,包括空間結構、機關設計、插圖設計、質感體現和色彩設計等方面。通過設計有趣的書籍形態,使書籍承載豐富的主體內容,可以使兒童從書中收獲啟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空間結構
兒童書籍設計不斷更新發展,立體書的出現突破了傳統的書籍設計形式,將二維的平面紙張轉變成三維空間的形式,獨具藝術魅力與特色。立體書的空間形態取決于書籍本身的內容和閱讀對象。制作兒童書籍應該在講求外在構造的同時注重對內在美的展現,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才能產生形神兼備的藝術魅力[5]。當兒童第一次接觸立體書時,他們往往首先會被書籍空間形態吸引,留下對書籍最初的情感印象。立體書設計者在空間形態設計中應該考慮書籍是否符合當下兒童的心理特點,在體驗過程中如何使書籍裝幀設計更具吸引力,從而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
2.機關設計
兒童書籍不僅要設計空間形態,而且要融入折疊、翻轉、彈跳、挖洞等機關設計,使書籍兼有繪本和玩具兩種功能。兒童喜歡主動探索事物,對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在設計和制作兒童書籍的機關時,設計者應該了解兒童的心理動態,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把握兒童的閱讀行為和心理動機,使兒童在閱讀時獲得良好的感官體驗。在立體書的機關設計中,設計者應該強化兒童的視覺感受,有趣的互動體驗可以更好地啟發兒童進行想象和創造。
3.插圖設計
兒童的思維模式是具有跳躍性的,因此他們往往更善于理解圖畫內容。插圖往往占據兒童繪本書籍的大部分,主要引導兒童在看圖過程中直觀地感受故事內容,其中的文字會引導兒童探索劇情。兒童書籍中圖文并茂的形式較為常見。由于兒童還處在智力發育階段,閱讀能力不足,理解力和洞察力也有待提高,所以設計師在設計兒童書籍時要從兒童的心理出發,設計出兒童更容易理解的書籍。如,美國童書作家莫里斯·桑達克創作的《野獸國》(圖1)[6]。書籍第一頁是布滿彩色楓葉的圖片,環襯相當于戲劇中開場的旋律,把讀者漸漸帶入想象的世界。圖畫書的文字很少,作者運用了很多話不說全的形式,以吸引讀者主動翻頁。書中的構圖很巧妙,在讀者不經意的翻轉中,美妙的場景映入眼簾。作者用簡單的具有詩意的文字配合圖畫設計,就吸引了兒童讀者的注意力,令他們讀完后回味無窮。
4.材料運用
銅版紙在目前的兒童書籍制作中運用較廣泛。由于兒童書籍大多是圖片搭配少量文字,銅版紙相對于其他紙張而言,色彩還原性較好,并且使用便捷,價格相對合理。但銅版紙密度較高,在印制后切割的紙張非常尖銳,兒童容易在翻閱時劃破手指。為此,有設計者將書籍的邊角改成弧形,減少了書籍對兒童造成的危害。在紙張的選擇上,也可以運用較厚的膠版紙。為了追求舒適美觀的視覺藝術效果,設計者往往會選擇特殊紙張作為封面,這使書籍的成本價格變高。如,立體書的制作工藝復雜煩瑣、色彩質量高、包裝精美,所以價格不菲。有些書籍封面采用塑料質地,塑料的特點是重量輕、耐磨并且柔韌性好,可以用彩墨印刷、燙電化鋁等工藝手段印上不同的花紋、圖案,藝術效果較強。兒童書籍裝幀也常使用棉布,棉布的質地柔軟、韌性強,可以避免兒童在閱讀過程中被書頁邊緣劃傷,書本也不易損壞。書本的包裝可以運用很多材料,前提是考慮兒童使用時的安全性,再者是環保性和美觀性。
5.色彩設計
兒童正處于辨色能力發展的階段,因此兒童書籍設計也尤為重視對畫面色彩的運用。帶有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形象更容易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但是,兒童書籍設計要注重兒童辨色能力的發展規律,合理設計色彩。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注意顏色的搭配使用,不宜設置過多的亮色畫面,否則會對兒童的視力造成危害,使兒童產生視覺疲勞。因此,兒童書籍設計要合理搭配色彩,將冷暖色相結合,可以采用高級灰的色調調和。這樣,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色彩辨別能力和感知能力。如,韓國白希那的《澡堂里的仙女》[7]把傳統的泥塑和現代攝影相結合,帶領兒童讀者自由穿梭于現實和想象的世界。書中夸張的人物造型和絢麗的色彩為兒童讀者了一場看似普通實則異彩紛呈的奇趣體驗。兒童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強烈的冷暖色彩氛圍,而且能懂得欣賞生活之美,學會接納自己與他人。
四、結語
兒童書籍在當今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兒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啟蒙教材。如今,人們愈發重視兒童的教育問題。因此,兒童書籍裝幀設計的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設計者應該結合兒童的心理狀態,設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讀物,同時注意空間結構、機關設計、插圖設計、質感體現、色彩設計等的影響,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兒童需求的教育讀物。
參考文獻:
[1]柳沙.設計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
[2]趙江洪.設計心理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梅瓊,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漆杰峰.書籍裝幀設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5]謝珂,李昌菊.基于設計心理學的兒童書籍設計探討[J].藝術教育,2015(6):310.
[6](美)莫里斯·桑達克.野獸國[M].宋珮,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7](韓)白希那.澡堂里的仙女[M].明書,譯.南寧:接力出版社,2012.
作者:李朝霞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