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疫情下的農業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疫情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并科學探討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此次探討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疫情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農業經濟快速恢復發展。
關鍵詞:病毒肺炎疫情;農業經濟;發展研究
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是立國之本,農業經濟比重在我國整體經濟結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業經濟發展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農業的重要作用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進一步凸顯出來,從長遠看,應進一步增強農業的生產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0年1月,武漢爆發了病毒肺炎疫情,由于春節返鄉等原因,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各地采取了進行居家隔離、延長假期、“封城、封村和封路”的網格化防控等防控措施,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嚴峻考驗,農業經濟也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
1疫情下的農業經濟現狀
1.1農業生產
養殖業方面,疫情防控大局下,飼料、獸藥等生產物資運輸受阻,產品送不出去,生產出的肉蛋奶等產品積壓運不出去,同時原料和種畜禽苗調不進,產業鏈受阻,嚴重影響了養殖業的生產持續性。種植業方面,今年的春耕壓力較大。受疫情影響,各地的交通管制比較嚴格,農業生產資料的購置相對不順暢。春耕時需用大量人員,務工人員較少。不少地區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等生產性服務被迫停止。很多采摘園、果園、大棚果園的水果成熟后無人采摘,導致農產品滯銷。花卉、苗木產業需求很低、供應很少、運輸成本高。2020年情人節,中國最大的云南斗南花卉市場數據顯示,鮮花交易量、供應量不足去年同期一半,批發價格僅為去年1/3,甚至更低。勞動力方面,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都外出務工,打工實際上占了農村收入的大部分,受病毒影響,工廠、工地和餐飲服務業,復工較晚,務工收入有所減少。
1.2農產品流通環節
由于交通管制,各地的農產品和飼料運輸受限,農民面臨著巨大生產壓力。
1.3消費層面
疫情對生產端、流通端和市場端影響較嚴重。大多餐飲行業處于停業狀態,市場上蔬菜供應量有所減少,農產品價格在一定范圍存在波動現象。
2疫情下農業經濟現狀暴露的問題
疫情突發期間,相對工業品供應鏈,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互聯網化程度較低。從原料的供應、生產的加工到倉儲運輸、產品的銷售配送和金融服務等環節的融合程度低,運輸體系銜接不暢通造成了物資庫存的積壓。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此次疫情對農村電商發展危與機并存,是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效果的一次大考,讓我們看到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疫情暴露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疫情加重了涉農企業運行的成本,導致農產品等生活物資供需不平衡。二是專業物流企業的高效協作能力不高,疫情對此提出了更高地挑戰,專業物流的企業不能單兵作戰,要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調度。
3疫情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積極舉措
3.1加強流通管理和政策扶持
在肺炎疫情防控時期,農業農村部和公安部等多部門發文,要求不得隨意封路,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通知要求,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保障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通道暢通,對運輸蔬菜、水產種苗、種畜禽和仔畜雛禽、化肥、飼料等農資車輛不得攔截,對運輸生活必需品的車輛實行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的通行措施,確保便捷通行、快速調運。保障“菜籃子”、“米袋子”和“果盤子”工程,保農業發展。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農民合作社和相關企業的作用,通過及時了解主要農產品供求情況,合理安排蔬菜、畜禽等農產品的生產,保持正常生產秩序,確保有效供給。針對養殖業,不同地區出臺了有關行業和相關中小企業的稅費減免、政府補貼、財政貼息和金融救助等政策,養殖場戶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利用扶持政策,提高抗風險的能力,順利渡過難關。
3.2做好春耕備耕
2月11日山東省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確保完成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落到實處,落實好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引導群眾抓好春耕備耕,促進春季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強化田間管理。一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準備和物資儲備,確保春耕備耕期間農資質量可靠、市場穩定、運輸順暢。重點保障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物資的供應。同時加強柴油調配,全力做好農機備耕,二是要統籌安排,為降低疫病傳染風險,春耕種植時采取人員分散的方式,同時各地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應借助網絡授課平臺、微信等線上培訓方式提供相應的農技指導服務。
3.3有序推動農民工返城務工
農民就業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一是要加大對農民工防疫知識的宣傳力度,發揮就業平臺的積極作用,幫助農民工就業,合理安排返崗時間。二是可以通過大力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方式,推動農村企業與合作伙伴建立穩定的利益關系,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以促進農民就近就業。三是加強對收疫情影響企業的用工指導和服務。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政策,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由于疫情因素導致農民工暫不能提供正常勞動,企業不得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退回勞務派遣工,按照法規政策處理好相關勞動關系問題。
3.4增強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服務,由于疫情防控實行封閉措施,農村和城市的居民不能外出購物,為滿足日常消費的需求,很多人選擇網上購物,這為農產品的電商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重點要提高農村電商網點的組織和服務作用、協調好物流配送資源。一是要建設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平臺,使之更具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同時要開發和利用智慧倉儲。二是要大力發展機械人的配送體系,全程無人或者無接觸。三是要構建完善的智慧物流和供應鏈體系,保障產品供應。四是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構建起農產品的生態供應鏈模式。改善農村公共衛生防疫條件,一要加強鄉村醫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大學畢業生和城市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到農村服務,壯大基層的醫療隊伍力量,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防疫知識和防疫能力。二是通過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完成鄉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治理和農村“廁所革命”任務,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3.5健全農業的應急管理體系
一是提高應急管理意識。農業的發展面臨著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必須要強化應急管理意識。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管理,既體現在常態管理上,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體現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非常態管理上。我們應積極尋求應急之策,確保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積極有效地應對。二是完善預警機制。要加強對農業突發事件的檢測和預警能力,建立和完善農業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和聯動機制。重點行業和區域要設立信息員,鼓勵群眾及時報告相關信息,如有重大事件突發的苗頭,應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不能制止的,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三是健全應急管理處置機制。完備的應急管理機制應包括:統一的協調指揮機構、有效的反應機制、暢通的信息輸送網絡、健全的物資儲備體系、成熟的科技研發支撐和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要綜合研判事件的性質、現狀和趨勢,并啟動對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做到早發現、早匯報、早處置,防止擴散放大。四是加強農業應急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建設。各級農業部門要制定和完善各類農業應急預案,逐步形成應急預案體系,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同時要不斷加強農業應急管理物資儲備庫的建設,保證物資供應充足。
4結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疫情防控是一場艱難的阻擊戰、攻堅戰、持久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科學研判肺炎疫情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積極尋求應對之策,健全農業經濟健康運行的應急管理體系,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建華.論農業經濟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8,(8):39.
[2]尹鳳華.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J].江西農業,2019,(22):107.
[3]王洪濤.農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與思考[J].山西農經,2018,(24):36.
作者:閻小芳 單位:榮成市城西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