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紅色體育資源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行業特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深入挖掘紅色體育資源,有利于培養新時代青年愛國報國的理想追求、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拼搏超越的進取意識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加強紅色體育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發揮課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籌辦紅色體育博物館,舉辦紅色體育主題展覽;利用科技優勢傳播紅色體育文化等。
[關鍵詞]紅色體育;育人價值;路徑
引言
高校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利用紅色資源,用紅色資源承載的真實歷史教育大學生。挖掘紅色資源中包含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通過講事實、講情感,引導大學生從理性上認同和接受紅色資源中蘊藏的革命精神、高尚人格、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紅色資源記憶和典藏著我們黨浴血奮戰、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紅色足跡、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不僅蘊藏著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更立起了中國共產黨“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紅色資源的本質屬性和重要功能要求我們把紅色教育上升到黨和國家血脈傳承的高度予以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紅色基因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薪火相傳并蓬勃發展,成為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高校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紅色理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鮮亮的底色。紅色資源是增強高校立德樹人效果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和“高質量”要求不相匹配的、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效果需要進一步優化等。紅色資源在育人過程中因其具有歷史底蘊、立足地域、緊貼人民群眾思想和情感等特點,具有發揮巨大作用的潛力。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對上述矛盾和問題的妥善解決產生積極影響。紅色體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紅色體育資源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行業特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紅色體育源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各項體育事業。紅色體育伴隨著中國革命的需要而產生,緊緊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開展體育活動,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體育精神。將紅色體育資源與高校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必將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1.培養新時代青年愛國報國的理想追求
愛國主義是紅色體育精神最深層和最根本的精神內核,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紅色體育根本的價值導向,因為“非有鋼鐵一般的身體和艱苦卓絕的精神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因此,既要有先進的主義和理論來武裝革命隊伍的頭腦,也“要有體育運動以鍛煉我們的身軀,才能打破黑暗的世界,創造光明的世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的需要決定了紅色體育的軍事化特征。軍事體育是紅色體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軍隊作戰能力、官兵身體素質,豐富官兵精神生活等重要使命。紅軍在繁忙的作戰任務間隙,因陋就簡地開展體育鍛煉,如籃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網球、游泳、爬山、投擲等。行軍時,也要背負各類體育器材。紅軍內部,軍民之間經常開展體育比賽,甚至在長征途中還舉辦過幾場運動會。陜甘寧邊區曾提出“創造大批的神槍手與優秀的軍事技術體育英雄”等口號。圍繞“革命和戰爭”這一主題,學校體育也帶有顯著的軍事化色彩。陜甘寧邊區政府在《邊區國民教育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必須與軍事化相結合”。學校體育中,國防教育占有相當的比例。高年級的體育課中有練習步槍刺殺、投擲手榴彈、軍事演習、夜間緊急集合、站崗放哨、軍事游戲、簡單操練和防空急救等軍事體育內容。群眾體育的開展同樣服務于革命的需要。新延安體育會組織曾發起“十分鐘運動”活動,把鍛煉身體看成是“革命任務之一”。除了為革命鍛煉身體外,紅色體育還發揮了宣傳動員的功能。1937年8月,在全蘇區“八一”抗戰動員運動大會開幕式上,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運動大會,不僅是運動競賽,而且要為抗戰動員起來。”開展體育比賽,還具有培養軍民團結協作的精神、豐富軍民的精神生活等積極作用。因此,每逢重大節日或紀念日,各根據地幾乎都要舉辦各種規模的運動會。大規模的體育運動會如“五一”運動會、“八一”體育運動大會、“九一”擴大運動會等。延安時期的“九一”擴大運動會,被斯諾稱為“小型的奧林匹克”盛會。紅色體育競賽之多,參賽人員之廣泛,競爭氛圍之熱烈,堪稱“盛況”。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實現,新時代的青年即將接過接力棒,擔負起追夢圓夢的關鍵一躍。挖掘紅色體育資源,傳承紅色體育精神,有利于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青年學生立報國之志,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2.培養新時代青年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念
紅色體育誕生以前,體育曾是統治階級和少數上層精英所享有的專利品。近代一些有識之士也曾倡導體育救國思潮,但并未根本改變這一現象。紅色體育堅持體育為民,把人民健康放到第一位,強調體育的“人民性”,提出“體育為人民服務”、“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等唯物主義觀點。在實踐中,紅色體育強調體育項目的大眾化。體育工作者將一些民間體育活動進行加工提煉,創造出了一些適合農村和農民的體育項目進行推廣。在中國體育運動史上,工人、農民等勞動者第一次有了參加運動會的機會。革命戰爭時期,敵強我弱的實力對比,使我黨的根據地大多建立在偏僻落后的農村。艱苦貧窮、單調乏味是農民生活的底色。迷信、賭博等不良風氣在農村普遍存在。紅色體育的開展,在豐富農民業余生活的同時,改善了農村的不良風氣,也讓農民感受到了體育帶來的美好體驗。參加體育活動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覺悟,幫助作為小生產者的農民改掉自由散漫的習慣,養成團結合作、守紀律等集體主義觀念。紅色體育成為對農民宣傳、動員、組織和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夢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弘揚紅色體育精神,培養新時代青年學生樹立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避免極端個人主義不良思潮的影響,在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3.培養新時代青年拼搏超越的進取意識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紅色體育造就了一支身心健康、樂觀積極的革命隊伍。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宣泄和改善不良情緒,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生動描寫了他見到的第一個共產黨人鄧發的形象,“他并不是個坐辦公室的官僚,而是個戶外活動的人”,“手像鐵爪子似的那么有力”,“行動有一種黑豹的優美風度”。延安的孩子們“更是個個情緒愉快、精神飽滿”,在他們身上“發現一種令人驚異的青年運動所表現的生氣勃勃的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是紅色體育克服一切困難、創造體育奇跡的精神支柱。紅色體育把鍛煉身體看作“革命任務”,提出“武裝身體和武裝頭腦同等重要”等口號。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開展體育運動的各種困難就能夠被順利克服。沒有體育器材,沒有鍛煉場地,沒有運動裝備,根據地軍民自己用線編織籃、排、足球網,自制籃球架、冰刀、木馬、石鎖等。沒有運動鞋,運動員甚至可以赤腳跑萬米,腳底都起了水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不是一帆風順的,注定要經歷些風雨。一切消極懈怠、貪圖享樂的思想和行為都應當被摒棄。弘揚紅色體育艱苦奮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青年學生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在未來爬坡過坎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自信樂觀地朝著偉大目標前進。
二、開展紅色體育育人應當重點突破的方面
1.加強紅色體育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充分挖掘紅色體育資源的育人功能
紅色體育資源育人價值的發揮受到一些現實因素的制約:紅色體育開展的地域廣、分布散、內容細,這就對紅色體育資料搜集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還原紅色體育歷史具有一定的難度。二是紅色體育研究人才匱乏,目前對紅色體育價值的認識還有很多局限性。發揮紅色體育資源的育人功能,首要工作是盡量還原紅色體育資源所承載的那一段紅色歷史及其與中國革命史的有機聯系。建議繼續加大紅色體育的研究和宣傳力度,增強紅色體育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壯大紅色體育的研究隊伍,培養紅色體育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保證紅色體育研究后繼有人;進一步提煉紅色體育精神的科學內涵,激活其育人功能等。
2.創新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發揮課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積極利用紅色體育資源加強課程和學科建設,創新育人載體,增強育人實效。將紅色體育納入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思政課程體系,開設紅色體育通識選修課程。采取情景式、互動式、體驗式、案例式、專題式等教學方法,將紅色體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移動課堂”教學,將思政教育課堂從教室搬到紅色體育博物館、紀念館等地,通過生動鮮活的情景模擬、情感體驗、對話采訪等模式,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運用新媒體和新技術,特別是“互聯網+”、虛擬現實等,實現紅色體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堂的融合,推動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的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增強其時代感和吸引力。
3.籌辦紅色體育博物館,舉辦紅色體育主題展覽
籌辦紅色體育博物館,紅色體育博物館的展出內容包括:圖片(以歷史人物、事件照片為主),文字資料(以革命時期的報刊雜志、著作、歷史檔案為主),影視資料(延安時期的多部紀錄片,建國后拍攝的音像片),歷史文物(以革命時期的實物為主,另有相當數量的復制品,以及沙盤、雕塑、蠟像、硅膠像等),紅色體育研究的動態資料(各種座談會、研究會、紀念會、大型圖片展覽等文字和錄像資料),各個時期的題詞(以建國前的題詞為主,同時收錄建國后的領導人和老革命家的題詞)。建設一支大學生與紅色體育研究專家相結合的專業講解人員隊伍。使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接受紅色體育精神的熏陶,自覺擔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使命。紅色體育博物館還可以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課堂,成為提高師生黨員隊伍黨性修養的重要實踐基地。利用館藏資源舉辦紅色體育主題展覽,以紅色體育精神感染人,加強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利用科技優勢傳播紅色體育文化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為紅色體育文化傳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強網絡建設,開通紅色體育網站、網絡博物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篩選紅色體育內容,全面展現紅色體育內容,進一步激活紅色體育資源中蘊含的精神力量。采用網絡知識競賽、網絡直播專題講座等形式擴大紅色體育歷史知識的傳播,也可采用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在網上重現歷史場景,將紅色體育資源轉化為新時代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利用現代科技優勢,將互聯網打造成青年學生獲取紅色體育資源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2]吳玉章.“九一”擴大運動會特刊[N].解放日報,1942-9-5(4).
[3]王增明,曾飆.中國紅色體育史[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3:1,145.
[4]王亞凡.這是第一次記工人代表隊[N].解放日報,1942-9-19(4).
[5]斯諾.紅星照耀中國[M].董樂山,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25,46.
作者:楊芳 史進 單位:西安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