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與創新的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讓大學生了解我國國情的重要途徑,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社會經驗的必經之路,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關鍵環節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社會實踐也在不斷發展,無論是實踐形式還是實踐內容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形勢下,研究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與創新的趨勢與特點,有助于高校和社會更好地落實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趨勢;創新特點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類型及價值
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類型極其豐富。其中,專業類社會實踐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校,是基于大學生專業知識基礎的實踐活動;思政社會實踐是基于大學生三觀培養為目的,以政治理論為基礎的思想實踐活動,是為了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和意識而發起的實踐活動;其他形式的社會實踐是對上述兩種實踐活動的有效補充,是基于滿足大學生個人所需的基礎上的實踐活動,強調的是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現了從教學哲學到實踐的過渡,專業實習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發展課堂教學、檢驗教學成;專業調研有組織的進行調查研究,并形成明確的調研結果,通過考察了解專業的發展。其次,思政教育類社會實踐中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大學生在暑期進行的社會實踐,不斷提高人格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適應社會條件的能力,加強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為未來的增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些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參與到服務志愿實踐活動中,以社會體驗活動進入一線勞動部門或軍政掛職鍛煉,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素質。再次,科技活動以科技為主,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知識。在實踐活動中,以開放實驗室、大學生科研培訓項目等形式,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靈活運用知識。最后,勤工儉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大學生及早地體驗職場環境,積累社會工作經驗,并且學會管理金錢和自力更生,以自己是雙手改善生活條件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趨勢
新形勢下,地方本科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發展形式上呈現出全面參與的趨勢,內容上呈現出個性發展的趨勢。具體來說:
(一)全面參與
這里的全面參與有兩個層面。其一是指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遍布整個社會體系當中,形式上成為一項系統工程。該工程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學校、企業、地方政府、公益組織及大學生都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環。在形式上由傳統的單向行為變為全面行為。其二,是指形式的多樣化。從傳統的企業實踐過渡到現在的企業實踐、公益實踐、軍政實踐等。此外,當今社會對于大學生,特別是地方本科畢業生的用人要求越來越高,廣大地方本科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面臨著如何將自己的身份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將高校—大學生—企業—社會四者有機聯系起來,進一步將社會實踐獲得的經驗內化為大學生自身的素養構成,在全面參與中,有效縮短大學生的身份轉變過程。
(二)個性發展
如果說,大學生社會實踐在形式上的趨勢是全面開花,朝著“廣”的方向發展。那么在內容上,則是趨近于“專”的方向,朝著個性化發展。這里的“專”也有兩個層面:其一,是實踐內容上的專業化。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依托于專業為中心,服務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其二,是實踐組織的專業化。不再是由高校進行委派,而是建立了標準規范的實踐組織,在科學化的基礎上,以符合大學生個性為主要原則,進行實踐設計。現代社會是追求個性發展的社會,就企業自身以及社會建設的需求而言,無論是對產品還是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別樹一幟”。只有將自己同他人明確的區分開來,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增值和體現。然而,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很容易造成大學生的泛大眾化,大學生從校門走出后“泯然眾人矣”。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讓大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的空間,因此,在未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必將向著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在規范化的社會制度下,進一步的實現對大學生個性的培養。
三、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對策
(一)提高高校開展社會實踐的實效
高校是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機構,是實現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推動者。因此,各個高校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具體包括:強化學校教學中有關大學生社會實踐方面的課程。如,開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心理、實踐操作等課程。此外,還要進一步的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于一些強調技術操作的專業,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支教、參軍等具有極高社會意義的實踐當中去。要積極新建實踐基地,提供實踐平臺,架起大學生同社會的橋梁。
(二)完善社會支持社會實踐的機制
無論是思想教育類社會實踐還是其他類社會實踐,都需要社會的參與。其中,社會提供的機制支持,是大學生社會實踐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具體包括:從制度上加大社會對于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包括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部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調控機制作用、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機制等。幫助學校或社團實踐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從環境上加大社會對于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地方政府要有利部署,協調好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社會因素,創造出合適的地方社會環境,吸引大學生參與到當地的社會實踐中,使之成為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溫床。
(三)堅固企業融入社會實踐的協作
企業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陣地之一。因此,在創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時,必須將企業的作用納入考量,將企業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中。具體包括:創新企業實踐方式,以創辦企業實踐替代傳統的部門實踐。包括學校牽頭注冊成立企業,交由學生負責經營管理等。通過這種方式,創建實踐平臺,實現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扮演創業者的角色;拓寬企業社會實際的路徑。讓學生參與到企業新項目的開發中,以學生的聰明才智為企業提供創新項目所必要的技術支持,而學生在創新項目的過程中,鍛煉了創富意識,實現了企業同大學生的互利互助。
(四)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意愿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體始終是學生,因此,要發展并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就必須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意愿。具體包括:提升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興趣,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參與度。提升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興趣,可以將他們的精力轉移到社會實踐中,不僅有效利用了課余時間,而且為大學生發揮所長提供了機會,為大學生找準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路徑;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因此要提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際的意愿,就必須加大家庭的參與,特別是家庭所給予的精神支持,對于大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并堅持下來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同的形式和內容的社會實踐所能提供的價值也有所不同。在未來,大學生社會實踐表現出形式上全面參與,內容上個性發展的趨勢,依據此特點,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就必須多管齊下,從高校、社會、企業及大學生個人四個層面出發,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所有創新,才能打造出符合大學生實踐發展趨勢特點的新形勢下的創新社會實踐活動。
作者:楊紅蓮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