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徽派建筑文化下的室內設計教學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深入挖掘徽派建筑地域文化,構建新穎的室內設計課程體系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這一獨特的地域文化為當地的建筑設計提供了有利的借鑒,也為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了相應的啟發。作為皖中地區的設計高校基于條件的限制和高校的現狀,通過將地域文化與室內設計課程體系的結合能夠為專業課程優化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關鍵詞:徽派建筑;室內設計;教學改革;課程體系
1室內設計課程體系的問題和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高速發展,環境設計一躍成了各大院校的熱門學科,室內設計作為其下轄專業,也經歷了漲潮一般的快速發展。但行業的紅火不代表專業的優秀。相反由于忽視了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室內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方法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有:第一、專業課程過于理論化,缺少產學研體系下校企合作。第二、實踐課程形式化,授課老師無法將實踐課程和項目案例進行結合。第三、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動手能力差。正是由于以上的幾種教育教學的通病,國內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究也多集中在此。作為皖中地區的設計高校基于條件的限制和高校的現狀,通過將地域文化與室內設計課程體系的結合能夠為我們的專業課程優化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1]。就拿近五年的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來說,知網中可檢索的相關領域研究成果多達3365項,研究內容多集中于上文中所提到的三個方面,極少有涉及將地域文化引入室內設計教學體系的探討。鑒于上述現狀,要想在未來的課程建設中探尋出屬于我們所獨有的專業課程教育體系,不但需要處理當下室內設計專業培養的共同問題,還嘗試將一些別人所不具備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室內設計課程實踐和專業建設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教學效果。
建筑這種土木工程之所以存在,為的是能夠營造出一個舒適、美好、安全的人居環境。基于這一點很多學生就會認為建筑只是一個載體一個框架,知道就好,沒有必要深入研究。然而工作以后就會發現室內設計專業對建筑知識和文化的依賴,就如同元素周期表較之于理化知識,偏旁部首之于漢字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影響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了解了建筑從設計修建到完工的所有前因后果,那么就能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出更加安全、新穎、自然的室內空間。徽派建筑的形成有著很多的歷史和現實緣由,徽派建筑的興起源于三次中原人口的南遷,為了躲避戰亂的世家大族來到了皖南這片山區。依山傍水聚族而居,為了防火防盜最終形成了所看到的建筑式樣和文化,它高墻深院卻又別有洞天,低調質樸卻又充滿詩意。可以說它既體現了歷史的局限性,也傳達了設計的閃光點。作為安徽本土的設計院校,將當地建筑知識作為一項基礎打牢,可以讓學生在設計相應建筑和別墅的時候,能在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下取得更加優質的設計作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了解了徽派穿斗式建筑結構特點后(大木結構支撐,磚墻結構圍護),就可以將一些影響采光通風的墻體,設計成玻璃幕墻或玻璃磚墻結構。這樣即保留了原本的建筑式樣又增加了傳統建筑的物理性能,同時也讓整個設計體現出應有時代感。
3徽派建筑文化對課程體系的影響
將原本簡單的室內設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調整,將課程體系重新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室內設計原理、室內設計方法、課程方案實踐、主題項目實踐。把重點突出的地域文化學習放在第四個環節以主題的形式與實踐課程結合,逐步形成我院特有的序列化課程教學體系[2]。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通過主題項目的“立意-設計-施工”等過程全程模仿企業項目模式,進一步的縮小校園教育和企業需求之間的誤差,達到“無縫銜接”的教育目標。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點:重新構建室內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明確通過實踐環節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重構,突出徽派建筑文化在本地室內設計實踐教學中的獨特作用,通過課程的背景知識學習以及在實踐課程中的靈活運用,不斷嘗試去解讀民族文化,探索運用地域文化打造特色課程的建設道路;樹立以“主題文化項目”為核心的實踐課程機制,將以徽派建筑文化為代表的徽州三雕、裝飾紋樣等通過元素提煉的手法融入到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去,結合徽州實地考察和老宅項目改造,最終完成把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銜接的目標;對室內設計實踐教學的課程進行分解和細化,劃分為多個相關知識單元。提前設定好每個知識單元與地域文化的結合途徑,重新設計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3]。結合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不同的課程類型和不同學習階段的實際需要,開設地域裝飾元素、民族紋飾圖案等課程設計作業、專業綜合實踐、實習、課程設計等,通過“階段化,任務化”的項目式、主題式實踐鍛煉,達到實踐教學的目標。
4地域文化學習對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和老師的影響
通過對徽派建筑文化的學習和認識,讓室內設計學生對古今建筑結構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從了解普通房屋是怎么建成的,到地域建筑的個性特點,真正的理解“四水歸堂、天井高墻”的設計由來。讓學生們在感嘆古人高超技藝的同時,試著去發現先人方案的不足,通過這中“興趣誘導”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經過實地考察和測繪,同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造型能力的把握和色調搭配的認識,這樣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下才能更加合理的完成主題設計[4]。對老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大大增加了教師的文化底蘊。以徽派建筑文化為突破點,以點到面全面了解全國各地的建筑形式,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深入的研究中原地區建筑形式對徽派建筑的影響,除了對建筑本身的了解外,老師在備課中還通過對當地風水堪輿的學習,認識到古人駐村選址向天法地的玄妙知識,以及其對建筑室內外設計的深刻影響。這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教師增加自身學識,豐富課程內容的絕佳手段。
5結語
近年來在各行各業的設計中融入本土地域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于室內設計人才的要求,教師在室內設計教學中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滲透,就變的勢在必行了。此種類型的教學改革一旦取得成功,不但本校教育獲得改革突破,其他省份的設計專業也能得到借鑒,有著很強的推廣價值和學習意義。
參考文獻
[1]許麗.基于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室內設計教學探討-以餐飲空間設計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7(01).
[2]孫巍.基于東北地域文化特色室內設計課程群教學體系改革[J].科技經濟市場,2018(03).
[3]裴曉陽.產學研背景下室內設計課程實踐環節的改革[J].藝術科技,2016(09).
[4]譚琢麒.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室內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06).
[5]齊放.淺析粵西海洋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美術教育研院,2015(12).
作者:趙揚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 動漫與數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