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授信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容易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而增加風險。如全面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客戶經理風險意識薄弱、對公授信業務的流程不科學、風險預警系統不完善、對公授信業務的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均會對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的順利進行產生消極影響,進而降低商業銀行競爭力。由于對公授信業務對于提高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促進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商業銀行需要深入探究風險產生的原因,構建完善的風險防范制度,做好對公授信業務風險防范工作,提升對公授信業務水平。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需要注重開展對公授信風險防范總結工作,創新發揮對公授信風險防范路徑,強化對公授信業務風險防范效果。同時,商業銀行需要積極地吸收與借鑒其他商業銀行以及國外同業對公授信風險管理經驗,根據自身情況構建對公授信風險管理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與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相關的理論,其次研究了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探究了優化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體系的方法,希望為商業銀行進行對公授信風險防范提供一定的思路,進而保證商業銀行有序開展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工作。
關鍵詞:對公授信;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引言
商業銀行開展的對公授信業務主要是為工商企業客戶提供融資支持。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發生幾率越來越大,使得其盈利性和安全性受到較大沖擊。目前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的利潤貢獻約占整體利潤水平的50%,但呈現逐步下降趨勢。當前,商業銀行需要注重增強對公授信風險管理能力,避免自身陷入艱難的發展境地。為此,商業銀行需要高度重視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工作,以此提升自身發展競爭力。
1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
1.1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流程
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主要指的是商業銀行按照相關流程審核客戶資料,對客戶展開實地調查研究,達到全面了解客戶情況的目的,最終根據客戶資信狀況給予其對應的授信額度。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對于商業銀行和企業的發展均可起到促進作用。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分析,商業銀行通過開展對公授信業務可以從中獲得利息收入及中間業務收入等。從企業的角度分析,企業通過獲得商業銀行的資金可以幫助自身解決經營運轉問題,確保自身擁有足夠的資金拓展業務規模。
1.2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類型及其成因
1.2.1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的類型①信用風險。商業銀行會與企業簽訂合同,約束企業還款行為,而企業需要根據合同約定按時足額還款。企業在經營運轉情況不佳或者失信等情況下可能出現無法按照合同約定還款的情形。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其就會發生信用風險,導致自身產生經濟損失。②流動性風險。如商業銀行利用吸收的短期存款去發放長期貸款,則其資金流動性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自身長期發展。尤其在許多貸款企業不能夠及時還款的同時又出現了債權人到銀行提取存款時,商業銀行就容易出現經營運轉問題。③市場風險。市場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對于貸款企業來講,其需要根據市場變化情況,調整發展戰略,提高自身經營運轉水平,否則企業就容易出現經營問題,難以籌集足夠的資金償還給銀行。可見,市場風險不僅會引發貸款企業出現經營問題,也會影響銀行發展。④操作風險。在業務操作系統紊亂,業務辦理人員缺乏依據相關制度、流程開展工作等情況下,商業銀行可能由于人員操作不當而發生風險。其中,對公授信業務在審批流程、貸款發放流程中均可能由于操作錯誤引發操作風險。⑤合規風險。在授信制度不健全或者授信業務辦理雙方存在欺騙問題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合規風險,進而引發商業銀行資金運轉問題。1.2.2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的成因①宏觀政策因素。國家通過出臺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式,調節經濟,給予企業發展支持。在國家支持某行業發展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將相應提高對該行業的授信額度。不過,國家政策可能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及國家戰略進行動態調整,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就容易因政策變化而發生風險。②授信客戶因素。部分客戶可能通過粉飾財務報表的手段騙取商業資金支持。雖然銀行會反復深入調查企業經營情況,但是也存在調查不到位的情況。另外,部分客戶會因經營情況惡化或流動性枯竭而不能夠及時償還貸款。③銀行自身因素。在對公授信制度不健全,業務辦理人員素質欠缺,缺乏全面風險管理等情況下,商業銀行可能形成對公授信風險,進而阻礙自身健康發展。
1.3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的流程與方法
1.3.1對公授信風險的識別。為管控對公授信風險,提升業務發展水平,商業銀行需要開展對公授信風險識別工作。其中,客戶經理需要對申請對公授信的企業客戶進行充分盡職調查,了解客戶經營情況、財務情況、資信情況等,及時發現風險。若客戶經理的對公授信風險識能力欠缺,貸前調查不充分,可能引發對公授信風險。1.3.2對公授信風險的評估。商業銀行需客觀評估對公授信風險的嚴重程度。其中,授信人員可以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應用在對公授信風險評估之中,最大化保證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及合理性。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在對公授信業務流程中嵌入風險管控措施,有效控制對公授信風險。1.3.3對公授信風險的監控。首先,監測對公授信風險。商業銀行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或者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的方式監測對公授信風險,掌握對公授信風險發展情況。其次,控制對公授信風險。即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對公授信風險,防止自身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補償等均屬于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對公授信風險控制手段。
2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全面風險管理有所欠缺
在現階段,雖然商業銀行一直強調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但對具體金融風險的管理上仍然表現為缺乏統一協調的全面風險管理。首先,在風險管理工作中通常將具體金融風險劃分為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操作風險(包括結算風險、技術風險、系統風險等)、法律風險等方面,但在具體某類風險上,通常進行孤立地管理,較難做到全面風險管理。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現有的風險計量模型大多側重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計量,而對于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其他類型風險的識別和計量更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階段,較難實現動態監測商業銀行的整體風險程度。
2.2客戶經理風險意識薄弱
商業銀行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對公授信業務,對于客戶經理來講,其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的業務。如果客戶經理缺乏對公授信風險管理意識,缺乏深入調查授信申請企業的情況,就容易提高對公授信風險發生概率。由此可見,客戶經理的對公授信風險管理意識以及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商業銀行發展。從目前現狀來看,客戶經理的風險意識相對薄弱,不利于把控對公授信業務。
2.3對公授信業務的流程存在一定隱患
商業銀行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對公授信業務的標準流程推進工作。在對公授信業務的流程存在問題的情況下,會加大銀行經營風險。如商業銀行在貸前申請與調查階段的流程存在問題,則為銀行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赡艽嬖诘牧鞒屉[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實地調查是商業銀行防控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的重要手段。在客戶經理與企業共同欺騙銀行的情況下,實地調查工作也就顯得沒有實質意義。根據數據統計,近幾年來發生在銀行業的商業賄賂案件主要表現為銀行從業人員收受賄賂。另外,商業銀行僅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企業全面經營情況,可能會影響調查結果。除此之外,銀行缺乏在貸中、貸后審查的流程中充分評估對公授信風險,可能導致銀行面臨嚴重的損失。
2.4風險預警系統不夠完善
在健全風險預警系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就可以更好地識別及應對對公授信業務風險,反之則容易導致風險擴大化。就目前現狀來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普遍存在不完善之處。一方面,風險預警系統存在有滯后性。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應提前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市場形勢,對企業進行風險判斷。若是企業發生經營風險的概率較大,就應提前對風險進行預警,并構建風險防范措施。另一方面,風險預警工作人員對于預警信號的反應及風險控制措施實施不及時。風險預警專崗人員需要時刻地了解企業信息,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做好風險排查與預警工作。風險預警工作人員未及時履行風險控制措施,與預警信息來源渠道有限和缺乏共享信息具有重要的關系。從預警信息來源渠道方面,商業銀行客戶經理跟蹤客戶經營狀態的渠道相對單一,開展風險預警工作的難度較大。從缺乏共享信息來講,商業銀行之間缺乏共享客戶信息,導致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水平有限。由此可見,風險預警管理影響著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因此商業銀行不可忽視風險預警工作。
2.5對公授信業務的考核機制不科學
對公授信業務的考核機制對商業銀行的對公授信風險控制至關重要,商業銀行需要重視對公授信業務考核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工作。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雖已建立了對公授信業務的考核機制,但是該機制普遍存在不科學之處。目前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機制主要以業務量考核指標為主,可能導致其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方面有所松懈。另外,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的責任認定也存在不明晰的地方,難以在考核機制中進行量化和明確。
3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
3.1增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商業銀行需要樹立先進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優化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其中,銀行可以通過科學地設計全面風險管理流程,保證全面風險控制效果。全面風險管理的流程如下:①包括設定風險界限和損失限額,設置各業務部門風險資本;②分析風險配置的收益與風險資本的關系。其中,可以將公式RAROC應用到兩種關系的分析之中。[(公式RAROC=(R-OE-EL)/CAR計算出單位資本占用所獲得的收益)其中,R為收入,OE為經營成本,EL為預期損失,CAR為風險資本]。③調整風險資本的成本,修正風險管理工作;④根據修正后的資源配置計劃,開展工作。
3.2提高風險管理技術水平
首先,應根據當前風險管理水平做好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全面搜集各種數據,運用科技手段及時識別風險與控制風險。其次,構建符合銀行實際情況的風險管理模型,做好市場風險量度、信用風險量度(違約模型、市場模型)、操作風險量度(內部度量法、損失分布法)等工作。
3.3增強客戶經理風險意識
商業銀行需要從增強客戶經理風險意識的角度開展對公授信業務風險控制工作。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講,商業銀行需要構建風險管理文化,大力宣傳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方法,切實提升客戶經理風險意識。從客戶經理的角度來講,客戶經理需要認識到自身在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管控中所承擔的責任,認真踐行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管控工作。
3.4優化對公授信業務流程
在外部競爭日益激烈,監管要求不斷趨緊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更加注重對公授信業務流程優化工作,應在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構建完善的流程體系,有效防控風險。在貸前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成立工作小組,專門負責客戶經理的貸前盡職調查行為。若客戶經理存在收受被調查企業賄賂的情況下,應進行嚴肅處理。在貸中方面,銀行需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監督、管理對公授信發放流程,一經發現風險因素,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在貸后方面,銀行需要定期進行貸后檢查,持續關注對公授信安全,針對風險預警信號及時制定相關措施,做好風險防控。另外,商業銀行可以加強與社會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如引入第三方評級公司或咨詢公司,為商業銀行的對公授信風險管理提供科學指導,以更好地保證貸前、貸中、貸后工作有效進行。
3.5提升風險預警水平
商業銀行需要認識到風險預警管理對自身的積極意義,積極地推進風險預警管理工作。提升風險預警水平一是要發揮風險預警系統作用,有效改善風險管理的滯后性。通過大數據系統分析,盡早發現對公授信業務的潛在風險,及時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二是嚴格執行風險預警流程。首先,多方搜集企業信息,并將信息錄入風險系統中。在發現風險因素后,要及時做好風險預警信號工作,使得相關人員獲知風險信息。其次,開展相關的風險排查與認定工作,確定風險等級。再次,構建風險控制方案,落實風險控制工作。最后,跟蹤風險控制工作,評價風險控制情況,總結風險控制經驗。
3.6構建科學的對公授信業務考核機制
在新形勢下,商業銀行需要構建科學的對公授信業務考核機制,以便應對風險管理問題。具體方法如下所述:一是將信貸資產質量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對新發生不良貸款及存量不良資產清收的激勵約束力度。二是嚴格執行客戶經理專職清收、轉崗清收、掛職清收、下崗清收制度。對出現不良資產的客戶經理,嚴格執行專職清收制度。三是做好不良貸款的責任認定工作,科學把握問責尺度,對于工作失職人員嚴肅問責,對于盡職人員進行免責或減責處理。同時商業銀行需要重點分析不良資產問題發生的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的合適對策,并注重總結處理不良資產問題的經驗,以便更好地防范不良資產問題。
3.7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內部控制管理,定期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狀況。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對公授信風險。由于對公客戶經理的專業素質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對公授信風險管理效果,銀行需要對其開展關于公授信風險管理、不良清收等方面的培訓宣導,提高員工專業素質。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外部監管對于商業銀行的檢查、提示工作,提升對公授信風險管理能力。根據監管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對商業銀行的對公授信業務、資產質量和合規經營開展檢查,可有效預防出現商業銀行對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過高、流動性不足等對公授信業務風險。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公授信業務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較好的經濟收益,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健康發展,因此商業銀行應高度重視推進對公授信業務。同時,在開展授信業務的過程中,商業銀行也會面臨多重風險,進而影響自身發展效益。從目前現狀來看,客戶經理風險意識薄弱,對公授信業務的流程存在隱患、風險預警系統不夠完善及對公授信業務的考核機制不科學是產生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的主要因素?;诖耍虡I銀行需要積極制定授信風險控制策略,優化授信業務流程及系統建設,完善考核機制,有效提升人員專業素質等,以此降低授信業務風險。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研究授信風險控制策略,構建完善的授信風險控制機制,從而有效地指導實踐工作。總而言之,對公授信業務對于商業銀行穩定發展,提高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公授信風險則會嚴重地制約商業因銀行可持續發展,因此商業銀行需要高度地重視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楊睿哲,王智敏.客戶信息不完全下的授信評估問題——基于邏輯回歸、神經網絡等模型[J].現代商業,2019(36):91-92.
[2]唐國瀚.商業銀行對公授信后信貸風險管理[J].區域治理,2019(46):226-229.
[3]熊保義.關于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授信審批體制改革的建議[J].北京金融評論,2018(04):146-150.
作者:任芳 單位: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