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意舞蹈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意舞蹈將人文性、趣味性、創造性有效地融入舞蹈教學當中,打破了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舞蹈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少兒舞蹈教學現狀,同時簡要地闡述了創意舞蹈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訓練方法,希望通過創意舞蹈課程提高少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思維能力。
【關鍵詞】少兒舞蹈;創意舞蹈;思維能力在當今少兒舞蹈藝術教育中,少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備受關注,以往簡單教授知識與動作技能的教學模式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符,如何提高少兒的思維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游戲娛教、模擬場景、擬定主題、借用道具為例,闡述了創意舞蹈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訓練方法,以此發揮少兒的自主創造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
1.創意舞蹈的內涵
“創意舞蹈”是一門以舞蹈為主體,結合音樂、美術、游戲、戲劇等多種學科知識為一體的新型藝術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為教育目的。創意舞蹈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給予他們自由、想象與創作的空間,激發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真實的內心世界,打開另一扇未知的門。
1.1創意舞蹈的起源
創意舞蹈的理念最早源于20世紀40年代德國表現派創始人之一的魯道夫·馮·拉班提出的“教育舞蹈”思想,其核心在于對舞蹈動作的認識和表現方面———利用肢體語言表達出心理、情緒、思想等內涵。在《現代教育舞蹈》一書中,從“動作、舞姿、力效”三方面詳細闡述了拉班“教育舞蹈”的思想,舞蹈“創意”這一理念最早也出于此書。除此之外,還延承了德國著名現代舞蹈家瑪麗·魏格曼在1927年提出的“純粹舞蹈”,關于“純粹舞蹈”,瑪麗·魏格曼認為舞蹈就應該是獨立的,不依賴于其他因素的存在,透過肢體表達出內心情感的沖動,并不是為了舞蹈而舞蹈。
1.2創意舞蹈在國內的發展
由于創意舞蹈在我國研究起步較晚,對其的重視度不高、普及度不夠,實踐課程少,所以導致創意舞蹈的知之者甚少。關于“創意舞蹈”這一概念,在2013年《第二屆國際創意舞蹈研討會》開幕式上,歐建平老師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并在2014年香港國際舞蹈研討會上,解釋了“創意舞蹈”與“舞蹈教育”之間的關系,從舞蹈教育、舞蹈創作等領域看當今藝術文化發展中的新趨勢,改變傳統固有的教育模式,獨辟蹊徑。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要求學校美育課程建設以藝術課程為主體,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創新意識。近幾年,創意舞蹈課程走進高校課堂,為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舞蹈人才。同時,國內部分中小學及少兒舞蹈培訓機構也開設了創意舞蹈課程,以提高少兒的思維能力。
2.少兒舞蹈教學現狀
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舞蹈課堂,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形成單方面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不難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非常明顯,其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縱觀我國少兒舞蹈教學現狀,少兒舞蹈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重視技巧訓練,忽視情感表達
在少兒舞蹈比賽、展演中,過度展示技術技巧這一問題日益嚴重,常常無緣無故的下腰、搬腿、翻跟頭,一言不合就炫技的問題層出不窮。主要因為技術技巧在舞蹈作品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就出現了以技術技巧作為標準來衡量學生舞蹈能力的錯誤觀念,導致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過度追求技術技巧練習,嚴重忽視了情感表達、角色塑造。實際上,缺少了藝術感染力,技藝再高的作品也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情感是人類共同經驗之體驗。
2.2成人化、復雜化的情況嚴重
近年來,少兒舞蹈“成人化”“復雜化”的現象已成為舞蹈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盡管大家都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與對策,但從現狀來看,問題依舊懸而未決。少兒舞蹈本應是以少兒為中心,表達孩子自身的心理狀態及天真爛漫的世界,現實卻是用成人的視角一味地說教,將簡單動作復雜化。成人不管在行為動作還是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比少兒更加成熟,這也就意味著教師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少兒。
2.3機械化的模仿,限制思維能力發展
當前少兒舞蹈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口傳身授,即通過示范和解說舞蹈教材教會學生舞蹈知識與技能。因為舞蹈教材大多都是以組合形式考察學生,機械化的重復去記憶舞蹈動作也就成了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枯燥乏味的練習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不僅限制了少兒創造能力的發展,而且少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意舞蹈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訓練方法
創意舞蹈教學模式與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相比更加符合少兒身心發展,在課堂中學生可以自由呼吸、自由想象、自由創造,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天馬行空的想象與創造。大大提升了少兒的舞蹈學習興趣,最終為少兒舞蹈編創能力奠定基礎。創意舞蹈課程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常用的訓練方法如下。
3.1游戲娛教
少兒是游戲的主角,教師只是當中提供幫助的輔助角色。游戲與舞蹈有效結合,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少兒的綜合能力,看似是游戲,其實是在游戲中有目的地鍛煉身體。“紅綠燈”游戲:游戲前教師可先提問學生對“紅綠燈”的理解,然后再根據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慢慢行這一規則玩“過馬路”游戲。首先準備好紅、綠、黃三色的圓形卡片,教師發出口令后三個學生為一組從教室一側依次出發,走到教室另一側。在行走過程中逐漸加入肢體動作,再結合“紅綠燈”的速度變化調整肢體動作節奏。紅燈亮起造型靜止不動,綠燈亮起邊舞邊前進,黃燈亮起原地慢動作,讓孩子盡情地融入游戲中感知節奏的變化,解放身體的桎梏。
3.2模擬場景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不同場景下心理狀態與肢體動作的微妙聯系。如游樂場里我們會歡呼雀躍、學校里我們會彬彬有禮、陌生環境下我們會局促不安……不同的場景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反應。以圖書館為背景,用講故事的方式逐漸帶領學生融入圖書館的場景,教師指定相應的行為狀態讓學生表演:如看書時打瞌睡、起身離開、打噴嚏、接電話等一系列日常活動,激發孩子理解當下的情景,最后再從動作中挖掘部分舞蹈動作,指導學生將其動作美化、個性化。此外,還可選擇以校園為背景,表現上學遲到的匆忙、課堂老師提問的緊張、放學回家的激動等。學生在課前課后根據場景內容進行表現,發表各自的觀點與感受,通過交流、互動達成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
3.3擬定主題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紅樓夢》革命家看見排滿,才子看見愛情,道家看見淫。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思維方式也會不同,這就導致在同一事物中每個人的側重點也不同。舞蹈也是如此,教師自行擬定主題,在有限制的條件下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運用舞姿造型表達對主題的理解。
3.4借用道具
舞蹈中合理使用道具可以豐富舞蹈語匯,還可渲染舞蹈氛圍。對于少兒舞蹈而言,道具可展現出趣味性及新奇性,起到點睛之效。一把扇子,可以是蝴蝶的翅膀、盛開的鮮花、天上的風箏;一盞燈籠,可以是樹上的蘋果、天上的太陽、燃燒的火焰,即便是一件小物品在舞蹈創作中都蘊藏著無限可能。
4.創意舞蹈對少兒身心發展的影響
創意舞蹈以探索的方式鍛煉少兒的舞蹈思維,以舞蹈的視角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在課程中,趣味性、新奇性提高了少兒的專注力及學習熱情;多種元素與舞蹈相結合,不僅有利于提高少兒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增強其觀察力;音樂、美術、節日、社交等知識的講授、人際關系的認識及自編自導自演的模式,大大激發了少兒的發散性思維及創新意識,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5.結語
創意舞蹈課程可以改善少兒舞蹈教學中缺乏創新的情況,與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相比更符合少兒身心發展特點。當少兒通過想象和創造逐漸地完成一場舞蹈時,他們將會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認同感。通過舞蹈,他們也可以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最終實現創造性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岳欣.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在幼兒舞蹈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劉青弋.西方現代舞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鄧茜.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對學前舞蹈教育的意義[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作者:溫柔 單位:西藏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