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隧道工程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隧道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1.1隧道施工對水環境的保護
防止施工廢水污染地表水。在隧道洞口設置沉淀池、蓄水池和小型過濾池,施工廢水處理后再加以利用。當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時,注意保護自然環境。隧道內滲漏水引起地表水減少,影響當地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時,對圍巖采取必要的堵水措施,減少地下水的滲漏。盡量采取堵水措施,避免水位降低。在公路隧道設計規范中,隧道的防護和排水設計貫徹“以排水為主,防、排、截、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但是為了不影響附近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單位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防排水施工時首先要注意在采取防排水措施的同時,對隧道原有地下水或者地面水不應該全部排走。地下水的下降會改變當地的自然環境,甚至出現房屋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和地面開裂的現象,因此在隧道開挖過程中盡量采用注漿堵水減少地下水的流失,減輕地下水流失對洞頂生態環境的影響。隧道涌水的預防措施。主要針對可溶巖分布地段的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層間滑動帶、構造及巖溶裂隙發育帶、可溶巖地層界線、巖性突變地段、可能存在的大型溶洞的超前探測。遠距離超前探測。采用TSP203地質探測儀探測,并采用HSP聲波反射法進行對比驗證。主要對掌子面前方200m范圍內的地質構造的位置、規模、性質進行較為詳細的預報,預測巖體的完整性及巖溶和地下水發育情況。近距離超前探測。采用地質雷達,HY-303紅外線探測儀,對掌子面前方30m范圍內的地質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預報。確定斷層破碎帶、不同巖性接觸帶的位置,判別巖體完整性,巖溶發育規模、位置、充填情況及地下水情況等。如果掌子面前方存在發生涌水的可能性,采用預注漿的方式,防治涌水發生。在隧道洞口附近,根據地形建造小型水庫,存貯大量涌水,避免涌水漫流污染地表水。
1.2隧道施工階段空氣環境的保護
公路隧道由于開挖斷面較大,一般采用無軌運輸,這樣對施工通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內空氣主要問題是施工粉塵、有害氣體和洞內溫度對施工工作人員的影響。為了保持洞內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護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必須做好施工時的通風工作。根據隧道的長度安裝通風設備,風機產生的噪音及隧道中廢氣的集中排放均應符合環保的有關規定。隧道內降塵措施。施工防塵采用水幕降塵,在距離掌子面30m外邊墻兩側各放一臺水幕降塵器,爆破前10min打開,放炮后30min關閉。施工過程中,在左右兩側開挖排水溝,洞內裂隙水和污水通過抽水機抽出隧洞,為減少污染,修建污水處理池,經過凈化沉淀后排入水溝。隧道噴射砼采用濕噴工藝,減少粉塵產生。隧道噴射砼材料選擇要求: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細度模數大于2.5的硬質潔凈砂或粗砂,粒徑5mm~12mm連續級配碎(卵)石,利用洞口處理合格的水,盡量少用飲用水。噴射前,檢查隧道斷面尺寸,對欠挖部分及所有開裂、破碎、出水點、崩解的破損巖石進行清理和處理,清除浮石和墻腳虛碴,并用高壓水或風沖洗巖面,噴頭距巖面距離以1.5m~2.0m為宜,噴頭垂直噴面,噴初期支護鋼架、鋼筋網時,可將噴頭稍加偏斜,角度大于70°,噴射路線應先邊墻后拱部,分區、分段“S”形運動,噴頭作連續不斷的圓周運動,后一圈壓前一圈1/3,螺旋狀噴射。噴射砼作業采取分段、分塊,先墻后拱、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噴射時,噴嘴做反復緩慢的螺旋形運動,螺旋直徑約20cm~30cm,以保證砼噴射密實。同時掌握風壓、水壓及噴射距離,減少回彈量。有水地段噴射砼采取如下措施:當涌水點不多時,可設導管引排水后再噴射砼;當涌水量范圍較大時,可設樹枝狀排水導管后再噴射砼;當涌水嚴重時可設置泄水孔,邊排水邊噴砼。增加水泥用量,改變配合比,噴砼由遠而近逐漸向涌水點逼近,然后在涌水點安設導管,將水引出,再向導管附近噴砼。當巖面普遍滲水時,可先噴砂漿,并加大速凝劑摻量,初噴后再按原配合比施工。當局部出水量較大時采用埋管、鑿槽、樹枝狀排水盲溝等措施,將水引導疏出后再噴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隧道內車輛最高限速,減少車輛通過隧道的時間,減少廢氣滯留時間,以便減少運輸車輛對隧道內空氣的污染。隧道內施工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提高自身保護措施。隧道工人及時倒班,避免人員在洞內工作時間過長。
1.3根據圍巖情況選擇適宜的開挖方式,避免地表沉降
精心安排開挖施工。開挖方法宜采用雙側壁導坑先墻后拱法,拱部開挖時保留核心土,初期襯砌應緊跟開挖面施工,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以免地面水侵蝕洞體周圍,造成巖體破碎帶坍塌。初期支護完成后及時進行襯砌砼的澆筑。
2結語
隧道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面較廣,應該按照環保要求配備施工輔助設施,制訂各種預案,并進行演練,做到既要達到工程建設目的,又要使工程與自然環境協調,及時預防各種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事故發生。
作者:張曉偉 單位:隆化縣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