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生語文課堂人文素養的培養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中學生的問卷訪談,希冀能夠揭示當前語文課堂中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通過閱讀文獻,將人文素養界定為以一定的人文知識作為基礎,由實踐體驗及個人理解產生的對待人文科學的態度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課堂;人文素養;現狀調查
1問題提出
當今世界因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上也普遍存在著對于擁有高新技術人才的崇拜與維護之勢。而人文素養是在現代社會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之一,是個人在現代社會中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個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的過程。而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最為重要的陣地——語文課堂的情形也十分堪憂。但整體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語文課程大都是對書本內容的講解,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對待語文學習太過于現實,只認識到語文學習的近景性動機,認為語文只是考試的一門課程,單純地聽老師講解課本知識便足夠了,并沒有認識到語文的意義,甚至產生語文學科可學可不學的想法。
2調查方案
該問卷的編制過程如下:(1)詢問在職語文教師語文課堂現狀以及課堂中人文素養培養情況,形成初稿。(2)參考學者對人文素養的研究,修改題目。(3)將初版問卷向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評價與咨詢,結合專家意見再修改。(4)老師和同學對題干明確性、內容相關性、意義簡潔性、結構適當性以及條目格式與編排順序進行復核與評估后,生成了最終版問卷。本問卷由第一部分學生個人的基本資料;第二部分關于中學生語文課堂中人文素養的若干問題組成。對問卷進行了內部試測與修訂后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39。本調查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發放,共收回889份問卷。男女生占比為44.09%,55.91%,各個年齡段分布較為均勻,文理科偏向占比為偏文:32.28%、偏理:44.71%、沒有偏向為22.95%。其居住地的分布主要以城區(68.05%)為主。此次調研遍布全國所有地區(包含港澳臺地區),其中以華東地區(239人)和華中地區(213人)以及華南地區(136人)參與人數較多。
3數據分析
所有題項均呈現正態分布。通過在STATA中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方程進行數據處理,從學校、家庭、學生個人等方面分析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意愿的因素,整體來看,學校和老師在語文教學上的投入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的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家庭基本沒有影響。學生個人因素結果不一致,但有一個有趣的結論是,覺得人文素養重要的學生和覺得自己人文素養還需要提升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更強烈的喜好和個人驅動。學生的文理科偏好和居住地對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4結論
4.1中學生已有人文素養現狀
根據數據結果發現,大部分中學生個人認為自己的人文素養水平處于均值以上,大多數學生能夠較輕易的理解小說內容(91.67%)但卻不易理解文言文內容(能夠輕易理解只占8.32%)。也就是說,對于較直白的語言文字中學生理解能力較強。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現在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還不算高。而教師在課堂上都會為學生推薦適讀書目,但學生更偏向于課外的小說讀物,并不會涉及教師推薦的各類書籍。
4.2中學生對待人文素養教育的態度及課堂期望
人文素養教育在90%以上的學生認知中是有必要的,并且從學生個人意愿來說,也贊同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非常高。絕大部分學生希望上閱讀課(72.68%)和討論課(74.97%),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希望利用課堂時間來做題(13.78%),因此,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加入人文素養的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能力,也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動力。
4.3中學生所處的學校及其老師對語文學習及人文素養的影響巨大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到,學校和老師對其語文學習的意愿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也就是說,當學校以及老師能夠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書籍、舉辦一些人文素養的活動、展現學校以及老師對其人文素養的重視性,則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意愿。
4.4對中學生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環境的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
從中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的評估調查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自身的人文素養水平評價較高,但依舊有近1/10的學生認為在校并不能受到較好的人文素養教育,所以學校在該方面依舊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家庭角度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選擇用電子產品來打發休息時間,雖然數據結果顯示家庭因素對學生主動學習語文意愿的影響不大,但本研究還是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需在家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同時有近一半的中學生認為在家庭中受到人文素養教育的機會較多,可以看出家長對下一代的人文素養教育是非常看重,也盡力在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肖川,徐濤.論語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06):54-58.
[2]戴紅紅,張夢新.論提高國民人文素養的重要性[J].當代傳播,2008(05):103-104.
[3]李志強,張帆.加強人文學科健身提高學生人文素養[N].現代教育報:2007-04-2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吳心田.談語文的六個新理念[J].當代教育科學,2003(2).
[6]晏海莉.中學生語文學習力的培養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5.
[7]關名樸.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研究綜述[N].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07):30.
[8]周麗.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及語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
[9]賈永堂.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和實踐審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10).
[10]扈中平.教育目的應定位于培養“人”[J].北京: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2(3).
作者:邵穎磊 單位:南京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