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傳媒編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順應時代變革,響應國家提出的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轉型期的傳媒業必須突破人事制度雙軌制的掣肘,健全編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和服務,暢通人才流動渠道、搞活用人機制,以期尋求媒介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突破。
關鍵詞: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流動和配置
伴隨時代的變革,國家提出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意見,倡導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以及人事關系等制約,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由于歷史原因,新聞傳媒單位內部長期運行的是“編內”和“編外”雙軌制人事制度。在由事業向企業轉型的改革趨勢下,傳媒業消除雙軌制管理對人才流動造成的掣肘十分迫切和重要。再加上事業單位編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政策的真空和歷史遺留等問題,傳媒業編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水平遠落后于市場配置和人才流動的需要,新聞傳媒單位的流動人員檔案亟待加強管理。
一、事業轉型期,新聞傳媒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現狀
1.人事制度雙軌制,導致人事檔案易被忽視。我國傳媒業既肩負著輿論宣傳政治使命,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向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服務或產品,又在市場中靠生產新聞產品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和廣大消費者需要,贏得市場經濟效益,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改革開放以來,受制于編制管理,傳媒業長期大量使用編外人員解決用工缺口,由此衍生“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模式。雖然國家人事部早在2002年就頒布了《關于在事業單位試用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但是這種全員聘用制在傳媒業并沒有真正落實。在不享受國家撥款和資金扶持的編外人員規模不斷擴大甚至超過編內人員的現實下,編內和編外人員身份意識和薪酬待遇等差異依然較大,甚至有傳媒單位為低成本用人方便,忽視聘用合同和社保繳納,或者采取派遣租賃等用工形式把人推到中介機構管理。在這種管理環境下,編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自然不被重視,檔案管理無序混亂、利用效率低,同時制約傳媒人才在市場上的自由順暢流動。新形勢下,當媒體由事業型轉變為企業型法人后,人才流動的異常突出將更加暴露當前傳媒業編外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落后。2.外部政策真空,導致人事檔案管理先天不足。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促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規定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概念依然沒有對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的范圍明確界定。從1991年的《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到2009年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國家對編內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政策制定逐步完善,檔案管理實施的各項環節清晰完整。但是針對編外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專項規定是真空的。從流動人員管理角度,可供參照文件有國家頒發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4〕90號)和國家人社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簡化優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的通知》(人社廳發〔2016〕75號)等文件。上述規定明確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范圍,即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聘用人員的檔案,辭職辭退、取消錄(聘)用或被開除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檔案;與企事業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聘用)關系人員的檔案、和未就業、自費出國留學、因私出國(境)、自由職業、靈活就業以及其他實行社會管理人員的檔案等??梢钥闯觯瑢τ谑聵I單位的在職編外人員人事檔案是否屬于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范疇界定依然不明確。因此,缺乏外部政策的專項扶持,使傳媒業想要完全依托社會服務機構做好編外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暢通傳媒人才檔案流動,也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如何做好傳媒業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
長期以來,傳媒業是黨和政府宣傳喉舌,具有政治性、內部管理偏行政化,單位內部欠缺企業化市場管理的經驗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新聞傳媒單位很難自主地管好編外人員的人事檔案,而完全依靠外部人才市場的管理,政策和資金扶持也不到位,困難重重。為了打破這種制約,為人才流動打好堅實基礎,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探索如何完善新聞傳媒單位的人事檔案管理和服務。1.單位平等重視檔案管理,強化員工個人檔案意識。新聞傳媒單位必須認清,新形勢下,不管是事業或企業單位,對員工人事檔案的利用范圍和使用深度是在不斷擴大和加強的,人事檔案在各種信息認定和采集、社保辦理和離退休手續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各種改革工作對個人人事檔案利用的時效性、完整性和真實性要求越來越高。編外流動人員雖然具備很強的人才流動性,但不是“臨時工”。這些流動人員恰恰是新聞傳媒單位需要著力進行開發的人力資源存量,是單位必須留住和使用的傳媒人才。在編外流動人員與編內人員共同承擔關鍵職責的現實下,新聞傳媒單位要重視彌補內部管理的薄弱環節,對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檔案辦理難度做好充分思想準備。新聞傳媒單位也要具備高度責任感,及時督促編外流動人員重視個人檔案的保管,增強他們的檔案意識,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體現出單位對個人的尊重和負責。編外流動人員自身的檔案意識的確比較薄弱,很多人主觀上不重視檔案管理,棄檔、死檔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個人在晉升考察、職稱評聘、養老退休等手續辦理時,缺乏關鍵材料支撐,從而后悔莫及,利益受損,與單位產生勞動糾紛與爭議。單位和個人雙方必須知道,人事檔案的完整齊全地托管是需要較長的辦理時間,期間會經歷多個部門和環節,必須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辦理。但是,如果雙方檔案意識都比較強,那么這項工作就會在雙方督促之中按時完成,及時發揮作用。2.積極與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國家和各地的人社部門所屬的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等部門,是新聞傳媒人才日常流動的主要渠道。按照政策規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通過借助行政職能,配合企事業單位的用人制度改革,為企業和人才個人搭建了社會化管理的服務平臺,為雙方提供配套的人事保障服務。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對于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轉遞和保管都有詳細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標準,具體包括檔案接收、檔案轉出、檔案必備材料、非必備材料以及檔案建立、遺失與補辦等方面,同時對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跨地區流動、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嚴肅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紀律。新聞傳媒單位應積極與社會各級公共服務專業機構,特別是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自身管理的硬件和軟件水平具備管理資格之前,克服局限,努力為編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找到一個可靠、專業、穩定的檔案托管機構。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配合做好編外流動人員的檔案服務和管理工作。同時,也為日后新聞傳媒人才在各種渠道間自由合理地流動,做好渠道對接工作,以實現新聞傳媒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暢通人才流動渠道。3.健全檔案管理制度、配備專業人員、實現檔案信息共享。新聞傳媒單位要為編外人員建立配套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從編外人員應聘入職環節起,規范檔案操作程序、時間和負責人等細則,要求責任相關部門和人員認真執行,對于關鍵重要崗位和職務晉升崗位編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細則必須向編內人員的管理看齊,最好由單位妥善保管。由此實現編外流動人員檔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檔案工作人員是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主體,所有檔案收集和管理工作都要靠檔案管理人員來完成,這是一項專業技能很強的工作,需要穩定的專業檔案人才支撐去完成。由于新聞傳媒編外流動人員來源廣泛,其原來從事的職業和領域多樣,要保證檔案材料的齊全完整難度較大。對于檔案工作人員而言,必須本著對單位和個人負責的態度,積極查遺補漏,定期、動態、協調催收和存檔各種材料。同時,利用新聞傳媒單位的各種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技術手段,做好內外信息的核實完善和共享保存工作,以確保編外流動人員檔案的完整、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使新聞傳媒人才的人事檔案發揮更大的價值和作用。
三、結語
在我國新聞傳媒單位特有的用人機制和管理環境下,編外流動人員無疑最為關心自身群體的身份定位和權益保障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除了要打破單位內部人事制度壁壘的制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項基礎性技術性工作,不容忽視。人事檔案不僅是新聞傳媒單位選才用才的重要材料依據,也是新聞傳媒流動人員個人傳媒經歷的重要證明,對個人的新聞職業生涯規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聞傳媒單位做好編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不僅能彌補制度不足、打破雙軌制制約,也有利于新聞媒體人在時代變革期的轉型規劃,和單位加強傳媒人才發掘與培養、穩定人才隊伍,以及促進傳媒人才在市場上合理有效流動與配置。
參考文獻:
[1]鄭義.論人才交流機構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提供的社會化管理和服務[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5).
[2]嚴培濤.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5).
[3]潘靜.人才交流服務對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的影響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5).
[4]黃鳳茹.新聞媒體聘用人員檔案亟需加強管理[J].黑龍江檔案,2017(3).
[5]魯明香.淺析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J].勞動保障世界,2017(4).
作者:賀武征 單位: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人力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