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型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創新的突破,給社會帶來了很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這時必然會滋生一批創新型的企業與之適應。本文通過研究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旨在探究其可行性較強的對策建議,期望能為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使企業能更好地使用新技術,更快更有效地將其轉化為有形產品,獲取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經濟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新型企業;創新意識;創新型人才
引言:
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為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出發,集中力量推進創新型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創新型企業的良好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尤為重要。
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創新型企業是指具有本行業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優勢,能夠對市場環境變化做出靈敏反應,從而獲得長期盈利的企業。這種企業能夠把資源整合起來,從事持續而有生產性的創新,最終使得創新成為一種組織行為。創新型的企業是以創新功能為核心競爭力的社會經濟組織,持續創新是其基本特征。培育大批創新型企業,扎實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措施。我國政府也多次公開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核心就是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網絡經濟時代,以創新謀求發展已成為該時代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能明顯感知,時代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創新就死亡”已悄然成為企業發展的游戲規則,因此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求得長遠持續的發展。
1.缺乏創新型龍頭企業的引領
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在我國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經驗匱乏。不論是在創新理念還是在企業發展模式方面都很不成熟,可借鑒的經驗極少。因為沒有龍頭企業的引領,便滋生了很多的盲目創新和盲目跟風現象,最終將不可避免的造成企業出現低水平的重復活動并形成大量的產業過剩。此外,很多并不具備創新條件的企業也會打著創新型企業的旗號,擾亂企業發展秩序,滋生矛盾。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新技術的產生到應用都需要雄厚經濟的支持和廣泛的市場推廣,不能一蹴而就。而大量新技術的產生又需要依托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給予支持,樹立標桿,引領并開創新的經濟時代??梢妱撔滦妄堫^企業的培養與建立,對我國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創新意識薄弱,創新型人才稀缺
我國創新型企業發展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條件不足,如創新意識差、能力弱、缺乏創新型人才。二是動力不足,企業缺乏創新熱情,對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原有企業的發展模式依賴較強。創新意識的薄弱與創新型人才的稀缺,是我國創新企業發展最大的軟肋。由于我國大量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不足,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往往更愿意去高?;蛘哐芯吭核?,因為企業復雜的環境本身并不利于科研人才專心研究,而且很多企業對于人才的培養與使用,也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我國企業的人才激勵方式主要表現為物資激勵,弱化了精神激勵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了激勵與需要的錯位,引起員工的不滿。在執行激勵政策的時候,又缺乏有效的保障手段,使得加薪成為唯一的激勵手段,短期內激勵效果明顯,但長期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此外,由于創新成果的衡量標準難以量化,耗時長,投資大,效果顯現緩慢,也會導致不同部門間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政策不匹配,無法實現工作和回報的真正公平等價。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創新型人才的獲取及培養產生較大阻礙。
3.政府職能缺位,政策的支持不到位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要實現創新驅動力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國迫切需要培育一批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并使之不斷涌現。
三、我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問題的解決對策
1.確定龍頭企業,建立正確的企業標桿
我國應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自己的標桿龍頭企業。標桿管理有助于企業深刻認識到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有助于企業培育一種不斷學習、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通過標桿管理,企業可以選擇標桿,確定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并與競爭對手對比進行有效分析,制定更適合自己特色的戰略計劃。標桿管理還可以作為企業業績提升與業績評估的重要衡量工具,有助于企業更深層次地挖掘自身優勢與劣勢,有助于企業系統地優化內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積極培養創新型人才
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理念。技術創新是與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應用,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在企業的創新中尤為重要。技術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活動,更是一種經濟活動,這一系列活動是以技術為紐帶,最終是以實現技術商業化為成功目標。技術創新與科學上的發明和發現的顯著區別在于:科學上的發明和發現,重點強調新技術的首次發現,而不怎么關心技術應用的經濟效益;而技術創新成功的最終標志指的是將技術通過有效的轉化,在市場上取得經濟效益。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還應注重對優秀創新型人才的引入,同時還應激勵自己的員工努力工作,培養其自身的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綜合實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企業要時刻牢記以人才為先,注重激發人才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活力。例如,我們可采用經濟性激勵與非經濟性激勵并行的激勵理念,以此來解決人才外流與留不住人才的問題。
3.明確政府職能,完善其工作機制
政府應推行簡政放權,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切實落實鼓勵企業主體創新投入的普惠性稅收政策。對與創新型企業應實行研發稅收應減免或稅收抵免政策,彰顯了政府支持創新的態度,又能鼓勵更多企業愿意從事研發活動,調動其積極性。出臺免責條例并改進對企業的績效考核機制,重點解決企業的短期行為,即就是不敢創新、不能創新、不愿創新的問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由政府制定相關的知識產權培訓教程,采用模塊教學系統,使更多的企業都有獲得培訓的機會。注重強化專利運營,并借助知識產權專家的力量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法律建議,開展高價值的專利培育和運營。目前,我國對創新企業的投入主要是在技術創新領域,其下游環節也就是對企業的技術成果進行轉換,但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盡管財政部有技術成果轉換的基金,可是總量不大。在促進技術成果轉換方面,僅僅依靠國家財政的投入,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且財政負擔過重,我們需要探索一個符合市場機制的方式,例如通過設立基金與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才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促進技術成果的轉換。我國政府已經設立了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該基金的設立,其重點就在于支持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促進技術與市場的融合,使得企業創新與產業對接,將創新孵化和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四、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更應積極鼓勵企業進行創新,給予創新型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增強企業的創新動力,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凱.創新型企業的建設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
[2]謝海欣.創新型企業:人才“輕”盤點[J].人力資源,2018.
[3]楊曉.創新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
[4]韓燕萍.創新型企業人才培養的風險管理機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6.
作者:張紅珍 蔡曉華 華夏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