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南華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市場主體需求和方便群眾為導向,以審批快、流程優、體制順、機制活、效率高、服務好為目標,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工作機制整合服務資源
先后出臺《關于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南華縣優化營商環境10條》《南華縣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高位推進工作機制》《南華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職責。梳理并調整22家縣級部門涉及省、州取消下放調整事項272項,事項精簡率達46.5%,梳理公布涉及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事項437項。提升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化水平,涉企高頻服務事項集中辦理。目前,已進駐單位27家,進駐窗口工作人員117人,集中進駐行政許可事項240項、服務事項114項,涉企高頻服務的稅務、水、電、氣、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社保辦理等事項全部入駐。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了“只進一扇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營商環境工作從突破數據指標向全面提升轉變。
二、堅持招大引強優化招商服務推行
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全力謀大項目、爭新項目、引好項目、推優項目,發揮18個工作專班及10個招商工作組、7個產業招商分隊重點攻堅作用,加大外資工作謀劃、洽談引進力度。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緊緊圍繞重點產業和支柱經濟進行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借力新一輪“央企入滇”,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與全縣產業和經濟契合度高的產業項目,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推進情況月調度、全程跟蹤服務、動態跟蹤推進督辦工作機制。做到精準招商,形成招商部門“走出去”和投資者“請進來”的招商引資工作格局。今年1至4月,共洽談企業87家、接待客商120余起,全縣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26個,州外到位資金63.93億元,同比增幅36.74%。
三、補齊短板弱項持續優化環境
以開展作風革命“大起底大排查大提速大提標大提質”行動為抓手,針對營商環境基礎不牢、工作作風不嚴謹、善作善成不夠等問題,細化營商環境工作涉及事項61項,制定工作措施125條,涉及指標數據26個,開列責任清單明確到單位到人,常態化跟進和抓實各事項、各節點,形成各單位主要領導主動靠前服務,主動上門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做到“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全力打造“南華服務”營商環境品牌。
四、高效公開透明精準精細服務
在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面,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搭建全民參與營商環境平臺,讓營商環境更活、更自由。在解決“融資難”方面,金融機構主動參與,圍繞為企業主體服務、加大融資擔保力度、支持企業直接融資等措施,加強銀政企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在解決“用地難”方面,龍頭企業主動參與,加大土地收儲力度,盤活存量資源。在解決“成本高”方面,融資、物流、交易、社保第三方主動參與,結合各行業各企業政策方向,認真落實稅費、融資、交易、社保、物流等系列優惠政策,嚴格將國家政策要求執行到位,全面降低民營企業融資、用地、用能、人工、物流等成本。在解決“用人難”方面,勞務企業主動參與,將企業家培訓工作納入全縣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制定培訓計劃,提升企業家素質,提升企業家數量。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一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隊伍,著力解決企業招工用工難問題。在“降低成本,服務小微企業”方面,農商行、郵儲銀行、農行等多家金融服務企業主動參與,兌現推動企業升規達限政策補助資金188.23萬元,兌現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540戶次,緩稅金額550萬元,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58戶次,退稅金額5490萬元,辦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六稅兩費”減免1980萬元。
五、促進穩崗就業提供有效保障
在優化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加強技能人才培訓、發揮公共就業服務等方面靶向發力、精準施策,為用工企業和各類勞動者架起就業連心橋。貫徹“穩總量、調結構、提質量、強培訓、勵返鄉、樹品牌”的工作思路,抓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全力保障縣內企業用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的同時,促進農村勞動力能轉盡轉、能轉快轉、增加收入。目前,全縣共開展就業推薦92場次,推薦優質企業用工崗位8137個,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送返崗服務11批次2286人,為68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93.48萬元,惠及企業職工1693人。發放創業貸款137人2468萬元,帶動就業277人。全縣累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6萬人,建成就業幫扶車間15個、吸納就業343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1399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以農村勞動力、企業職工、就業困難人員等為培訓對象,組織開展鄉村電子商務、縫紉工、家政服務、禽畜養殖、養老護理、茶藝師等20多個工種的技能培訓,強化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的有效銜接,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截至目前,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1.83萬人次。
六、強化人才引進拓展渠道育才
搶抓“彝鄉英才回巢”機遇,通過公開招聘、定向引進、對口幫扶等方式,引進專業技術及緊缺人才。結合野生菌、蘿卜等產業發展,成立李玉院士工作室,聘請5名云南農業大學教授擔任指導專家,爭取州級科研院所、技術單位12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開展高原特色農業等科技指導。與東南大學聯動創設“云上黨?!?,構建“課堂教學園地+黨性淬煉陣地+技能實訓基地”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培訓各類人才3批次470余人次;組織部分機關、企業負責人到高水平大學及上海市嘉定區參加2期彝鄉企業家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125人;推薦選派2名本土技術員參加全省“三區”人才技術培訓,申報認定省級科技特派員12名;推進企業職工培訓中心申報審批工作,3家企業獲批成立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共培訓員工380人。同時,在縣級及10個鄉鎮建立人才工作服務站,形成崗位推介、資金支持、項目評估、權益維護等綜合服務模式,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搭建創業就業平臺。
七、堅持“內培外引”培育市場主體
依托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整合設立企業登記、印章制作、申領發票、社保登記等各類企業開辦事項和網上服務資源,加強信息共享,實現“登錄一個平臺、填報一次信息、后臺實時流轉、即時回饋信息”的企業開辦服務能力,形成市場監管、公安、稅務、人社等部門涉企數據交互機制,為各業務部門內部簡化審查、提速審批提供有力支撐。大力推行標準化、智能化、自動化的全程電子化登記,建立健全“零見面”企業登記工作機制,取消名稱預先核準,全面推行名稱自主申報與設立登記合并辦理,進一步優化辦理流程。統一規范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等標準格式參考范本,供申請人自主選擇、免費使用。建立完善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編制并公布涉及22個縣級部門執法檢查事項39項。深化市場主體培育,增強經濟活力,牢固樹立“抓發展必須抓營商環境、抓發展必須抓市場主體”理念,抓實抓細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積極探索市場主體培育與招商引資工作相結合、與鄉村振興工作相結合,大力挖掘市場潛力。截至5月底,全縣新發展市場主體1814戶。其中,企業246戶、個體工商戶1541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7戶,市場主體凈增1421戶,全縣各類市場主體已達20655戶。
作者:無 單位:楚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