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內科技發展呈現出高質量、快速度的特征,與社會經濟水平相輔相成,通信、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獲得了很好的政策導向與創新發展空間,其因促進了各行業的信息化發展,獲得了較高的重視。在此條件下,為保障礦山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切實獲得較好的監督管理效果,引入信息化管理技術及制度體系是關鍵。對此,以信息化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為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提升企業生產經濟效益,是論文重點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關鍵詞】監督管理;礦山企業;安全生產
1引言
礦山企業生產中,地下空間礦體開采有很大的安全威脅,一旦發生問題,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給礦山企業及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對此,結合礦山開采活動的實際情況,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監督管理,以及安全生產培訓,注重地下開采環境的安全監測,保障礦山企業生產活動的安全,提出信息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生產意義。
2信息化下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背景
2.1礦山企業的信息化需求
礦山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用現代化技術,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及管理成效,積極引進新管理理念,夯實企業生產基礎和管理質量,且能夠有效率地進行資源開采,避免了開發生產活動的盲目性。不僅如此,礦山企業應用先進技術,還能夠提升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或系統,為企業生產管理提供了支持。礦山生產的信息流動,一般呈現出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兩個特點。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建設中,需要圍繞礦山企業的生產設計信息化、運行監管智能化、網絡信息監控信息化三個維度,來提高礦山企業信息化水平。
2.2礦山企業安全管理
礦山企業安全管理對象是進入地下空間進行作業施工的工作人員,礦山下的工作環境與工人生產安全,是兩個必須考慮的安全因素。主要是因為工作環境,以及生產對象的特殊性、地下水文地質環境的復雜性,礦山開采應該嚴格按照施工作業規范,格外關注施工作業安全,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影響到工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安全威脅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礦山企業來說,都是有巨大損失的。所以,礦山若發生生產安全問題,則應第一時間將被困人員解救出來,并積極保護好國家財產。
3信息化技術對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影響及監管策略
3.1信息化技術對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影響
根據礦山安全事故的發生原因等進行合理分析,多是人工操作不當或安全監管不到位,以及行為操作不規范等導致的,而安全紀律和違背礦山開發的操作章程引起的安全事故,占比大約是一半。對其進行深度分析,違規操作不僅是管理工作事務上存在違規操作,也包括不安全因素存在下的信息傳達障礙,即信息管理缺乏合理性。對此,礦山企業應第一時間獲取數據信息,并進行數據分析。堅持“安全生產、預防當先”的生產及管理原則,以及“以人為本”的作業觀,以信息技術為指導,構建安全技術指導、信息管理、應急救援、作業安全培訓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統。
3.2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方法
現代化安全生產管理下,創新“要素”安全生產管理,是礦山企業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在此過程中,礦山企業創新發展安全管理系統,結合信息技術,促使經濟效益與安全生產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第一,建立健全礦山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構建以總經理、礦區負責人、班組長為領導體系的滲透式生產管理網絡結構,按照現代化管理理念,并結合礦山生產作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職業健康教育、安全生產培訓、安全技能、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改、現場生產的安全監督、應急救援等制度。尤其是礦山生產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保證作業現場的安全警示與工人安全保護的制度化,從問題出發進行安全生產監管指導,查缺補漏,促使安全生產監管制度等不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具有執行力和可操作性。第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礦山企業同工程企業一樣,應將“安全第一”貫徹到底。落實作業現場及全過程生產的安全責任,橫向做到“人人專責”,如責任單位及所管轄的區域安全責任負責事項需要明確;堅持從上至下的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安全責任的考核工作應落實到位;現場安全施工管理有序。第三,注重安全投入。礦山企業應將安全專項經費“專款專用”,結合科學管理理念與方法,做好安全培訓工作,且引進或開發安全生產技術,從各方面構建良好的礦山作業環境。其中,六大系統的投入,如井下供風與壓風系統,供水管路、信息在線檢測系統等綜合業務平臺的投入使用,能夠實現礦山作業環境與工人井下定位等,能夠第一時間獲得礦山企業生產信息,從而能夠縮短應急預案的時間。第四,構建企業安全生產文化“圈”。礦山企業與其他性質的生產加工企業的本質要求就是安全生產,同時促使每一位員工要自覺行動,因為礦山工作生產作業環境比較特殊。對此,要增強安全生產的責任意識,同時以礦山企業文化輸出的方式,如微信公眾號、安全生產活動等,傳播安全生產內容。同時結合員工實際情況,創新安全文化宣傳形式,以黨員監督、安全生產獎懲、員工意見、安全作業標兵等活動方式,來調動與增強工人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視與參與積極性。
3.3建立健全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數據庫
礦山企業為了更加完善數據庫,應結合現有數據庫進行升級換代或改良。建立較為健全的數據庫及形式,需要從啟動工程就著手,并且以技術環境、數據建模、數據庫設計、數據轉換等管理,以及數據分析及管理工具的程序,盡量從行為管理、技術管理、組織管理和場地管理四個方面來完善安全生產數據庫。如從信息化監督管理維度,通過建立內部聯絡機制與內網服務器聯網形式,來進一步實施模型設計。
3.4及時分析處理信息化監管分析結果
分析處理信息化安全技術的評估結果,能夠及時發現安全問題,且能通過系統來找到問題的來源,為相關管理者提供基礎資料,形成事故查閱或安全隱患記錄,能夠對安全生產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如利用人機工程、系統調查、硬件設備設施的結合,及時排查與解決安全隱患,并提出處理方案,是礦山企業應用信息化安全生產監管的根本目的。對此,分析完安全技術評估結果后,還要針對安全隱患等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如更新與完善信息化技術,主要是指信息化管理系統、信息化工具、安全生產操作設備等硬件方面;注重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與監管技能;通過制定安全生產規范與作業標準,結合現有的礦山工藝流程,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分配;細致排查每一生產環節,高度重視安全隱患問題的排查,以及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實施過程中若發現不合理問題,應及時采取補救或直接調整的措施。
3.5構建安全生產評價體系
礦山企業應結合自身生產特點與實際情況,來建立安全評價體系,對礦山企業經營范圍及生產活動進行信息化監管,尤其是對生產系統危險系數或者是隱患來采取定量分析方法,目的在于以低成本、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最優化方式來促使企業安全生產運行。一般情況下,礦山企業采用的普遍評價方式是,概率風險評價、定性評價、指數評價、預知風險、信息化管理等獨立或綜合的方法。
4結語
綜上所述,礦山企業開采等工作,因生產特點而具有較高危險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很容易帶來井下作業生產的安全隱患,這會嚴重威脅到采礦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而技術信息化在監督管理上,表現出來突出的優勢,將其應用在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監管中,提升其信息化建設水平,促使生產作業全過程信息的實時反饋成為可能,為安全監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也為保護礦山企業生產工人人身安全,以及礦山企業經濟效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魯新廣,吳波.信息化管理在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2):31-32.
【2】趙永明.安全生產檢測檢驗在礦山安全生產中的作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7):148-149.
【3】高愛和.遼寧省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問題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8.
作者:牛孝仁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應急救援中心